天天看点

「小雪」:凛冬初始,心有所薯

作者:生命时报
「小雪」:凛冬初始,心有所薯

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中,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

2021年,《生命时报》推出系列策划“二十四节气·食光”,以符合时令的蔬果,在唇齿间感知时间流转,不负一年好时光。

「小雪」:凛冬初始,心有所薯

雨落遇寒,凝而为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此时到小雪,气温低逐渐下降到0℃以下,虽偶有降雪,但雪量一般不大。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小雪后,天愈寒

《医述》言:“小雪日六气交卯,阳明燥金加于太阳寒水”。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也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的时候,此后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传统民俗。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这时开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在南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民俗,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

蜜薯飘香,一捧暖心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甘薯和山芋。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冬日手捧热气腾腾的红薯,一口咬下去,滋味软糯如蜜糖。

烤红薯,为什么格外甜

红薯含有丰富淀粉和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红黄心的红薯中胡萝卜素含量高,糖含量高,口感甜。尤其是烤制时,红薯中的淀粉酶被高温激活,有足够的时间将淀粉分解为香甜的麦芽糖。 虽然吃起来甜,但每100克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能量,约为同等量大米的三分之一,且饱腹感很强,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

4步挑出最甜的红薯

红薯挑小个、上下粗细差不多的。注意观察红薯表面是否有发霉或者缺口。表皮色泽暗淡、粗糙的红薯,说明不新鲜了。红薯怕低温,在冰箱容易被冻僵,应放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红薯吃多了易在胃肠道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让人出现腹胀、打嗝,建议每天不要超过100~200克,且不要生吃。肠胃功能弱的人,空腹吃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引起腹部不适。胃溃疡、多酸性慢性胃炎的人要少吃红薯。红薯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小雪进补,温肾养阳

时到小雪,自然界的寒气增强,养生应遵循保护阳气原则,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温补驱寒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雪时节可以适当吃些温补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

补益肾脏

小雪节气肾气相对旺盛,注意不要吃得太咸。饮食要减咸增苦,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和脏腑的平衡。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有助于补养肾脏。

小雪养生,重在藏精

中医认为“冬主藏”,其中之一就是“藏精”。精乃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精力、体力及免疫力的来源。此时封藏肾精,能为抵御严寒、来年阳气升发打好底子。

揉耳朵

中医有“耳者,肾之官也”。意思是说,经常揉耳能益肾固精。双手握空拳,拇指食指推磨耳轮,以耳朵发热为度。

护腰足

足底是肾经的起始处、腰为肾之府,保持腰部和足部的温暖是藏精的关键。做好足部保暖,每晚用40℃左右热水泡脚。按揉、叩击腰骶部,可起到温肾阳的作用。

当大地渐渐步入寒冷的时节,一年也接近尾声。白居易在诗里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某一个初冬的夜里,小雪悄悄落下,窗外是清冷静谧,屋里是温暖人间。▲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玉清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方玲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 池晓玲

本期编辑:罗榕 美术设计:方茜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