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袁崇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袁崇焕率领明军,殊死抵抗清军的侵略,明朝灭亡的时间会更加提前。辽东地区在他的治理下,更是成为了抵抗清军的重要阵地。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朝廷的栋梁,却被崇祯皇帝处以凌迟的极刑,百姓们更是分食其肉。这样的下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那么,袁崇焕究竟做错了什么,才让皇帝和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呢?

一代名将袁崇焕

在崇祯皇帝即位时,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

极端的天气让全国的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人民百姓哀鸿遍野。许多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全国各地皆有叛军。

朝堂之上,魏忠贤一党遍布朝野,结党营私现象十分严重。在关外崛起的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地区。可以说崇祯皇帝面对的,是一个满是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国家。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这样的处境,崇祯皇帝自然十分不满,于是在继位之后,崇祯皇帝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处死了魏忠贤,大力铲除其余党。在整理完朝廷内部之后,崇祯皇帝开始着手治理国家忧患。

然而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是无力处理这些事务的,做这些事只能由大臣们去做。而这些大臣又不肯尽心办事,以至于崇祯皇帝发出了“

无可撑局面之臣

”的感叹。但是有一人例外,此人便是袁崇焕。

在后金威胁大明的问题上,袁崇焕向崇祯信誓旦旦地承诺,五年之内便可消灭后金,使大明王朝稳如泰山。这样的保证正是崇祯皇帝最需要的,因此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寄予厚望,并提供他所需要的任何支持。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除了言语上的承诺,袁崇焕的一系列举措也让崇祯皇帝看到了重振大明雄风的希望。早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就对宁远城进行了修缮,使北方有了重要的军事据点,取得了宁远大捷,沉重打击了后金。

此时的宁远城意义则更为重要,于是袁崇焕更加着力整顿宁远的防务。而他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大力支持。

在袁崇焕的苦心经营之下,宁远成为了往来商旅们的一方净土,后金的危机得到了缓解。

袁崇焕的成绩让崇祯皇帝十分满意,因此只要是袁崇焕的决定,崇祯皇帝绝不加以阻拦。君臣二人配合默契,彼此信任,袁崇焕也成为了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然而这只是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崇祯皇帝和袁崇焕之间的隔阂逐渐显露出来,直至发展到最后,二人势同水火。

崇祯皇帝的心病

提到崇祯皇帝,人们对其评价通常是“有道无福”,似乎这位皇帝是一位好皇帝,只是运气实在太差。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面对破败不堪的王朝,崇祯皇帝即位之后展现出了一代明君应有的素质,励精图治,铲除奸党,朝廷气象为之一新。似乎除了天灾人祸之外,崇祯皇帝本身并未做错什么。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实际上,崇祯皇帝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行为,而在于心态。

由于即位之初,朝政由魏忠贤把持,群臣也唯其马首是瞻,因此崇祯皇帝对这群结党营私的大臣们没有任何好感。

即便在处死魏忠贤之后,崇祯皇帝对臣子仍然不能够给予足够的信任。

在他看来,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重蹈覆辙,将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因此,崇祯皇帝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芥蒂,与大臣们达成和解。

这样的心态就导致当时的朝堂之上形成了一种十分可怕的局面:

大臣们有功不赏,有过必罚。

这就造成了大臣们在处理事务时,会采取消极的态度,互相推诿。毕竟不作为就不会犯错,有所作为则可能挨罚。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正是崇祯皇帝对大臣们的不信任,才导致了他所认为的“朝中无可撑局面之臣”的处境。然而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丝毫没有察觉。

虽然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但实际上,这种信任只是基于袁崇焕能够满足其愿望的等价交换。

而一旦袁崇焕的承诺不能兑现,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

彻底决裂

袁崇焕和崇祯皇帝君臣之间的裂痕,随着一个人的死逐渐显现了出来。这个人便是毛文龙。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在抗击后金的过程中,毛文龙存在的意义,比起袁崇焕有过之而无不及。

毛文龙的军队驻扎在辽东的东江镇。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岛屿,但是对后金却具有极大的威胁。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毛文龙的存在,让后金无法安内,因此也就无法全力进攻大明。每当后金的军队即将深入中原腹地之时,毛文龙便率军乘船出击,让后金军捉襟见肘。

如果说袁崇焕是一面抵挡后金的盾牌,那么毛文龙便是一把抵在后金软肋上的匕首。

二人相辅相成,最大程度地钳制住了后金的入侵。而后金由于缺乏战船,无法渡海,因此对毛文龙无可奈何。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然而,袁崇焕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却打破了这种完美的局面。在与后金达成协议之后,后金承诺只要大明除掉毛文龙,便再不侵扰大明。袁崇焕认为,这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于是,在一次登岛阅兵行动中,袁崇焕列举了毛文龙诸多罪状,将其斩首。

在得知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之后,崇祯皇帝十分震惊,但由于袁崇焕有自己钦赐的尚方宝剑,崇祯皇帝并未加罪。

但是袁崇焕的举动已经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疑心。而在此之后,后金并未遵守承诺,率十万大军绕过宁远,深入中原腹地,直抵京师。得知军情的袁崇焕大吃一惊,立刻率军救援。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然而在袁崇焕赶到时,后金军队并未攻打北京,而是脱离了战场。这一举动彻底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失去了信任。

而后金又散布流言,称袁崇焕与后金私下密谋,因此后金才顺利入关。

种种的迹象,都让崇祯皇帝不能忍受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而私下密谋又确有其事,

于是在袁崇焕成功保卫了京师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行刑当日,京城百姓皆围观,痛骂“卖国贼”,生啖其肉。

结语

人与人之间最为难得的便是信任。而建立信任又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突发状况,都可能会将之前建立的信任彻底摧毁。

他是堪比岳飞的名将,却被凌迟全城百姓食其肉,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崇祯皇帝在最初的时候,对袁崇焕十分信任,这种信任可以看作是崇祯皇帝面临内忧外患的孤注一掷。然而袁崇焕却认为这种信任是无条件的,因此自以为是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而这一错误直接导致了皇帝对其彻底失去了信任。因此袁崇焕的死,很大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