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什么样的写作框架能让人一见误终身?

关于写作,最先要说明的一句话是:

好文章都是自然天成、顺手拈来的。

模板,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留存。套用模板写作的确可以让写作者尽快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产出效能,但这种方式的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作向来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借鉴他人作品和写作方法未尝不可,但只有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来,这个写作者才能真正地成为他自己。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初学者使用、借鉴框架进行写作,的确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事情。

接下来我会推荐两个写作框架,一个是经典的故事创作框架,另一个则是我自己在进行非常规故事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模式,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经典故事创作框架

什么样的写作框架能让人一见误终身?

这是一份多年来被好莱坞编剧们奉为圣经的故事创作结构,将其化用到故事写作中一样非常有用。

写故事,要先有吸引人的开场和背景、人物介绍,这就是“建置”。

故事的延续需要有反派的出场和正邪对抗,这就是“情节点一”。

好看的故事要有主角在自己情节线上的突飞猛进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对抗过程,这就是“对抗”。

主角遭遇挫折之后必然会跌入灵魂黑夜遭遇他的人生低谷,这就是“情节点二”。

跌入人生低谷的主角要奋起直追最终赢得胜利,这就是“结局”。

一个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我身为编剧和写作者的职业生涯中,但凡能让我读得下去的故事都必然包含了这五个部分。当然其中也有些并不循规蹈矩的故事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但大多都对这五个部分进行了“变种”或“变革”。

比如,常规的写作者会在自己故事的开头用一个热开场拉开故事的大幕,因为热开场中通常饱含了剧烈的戏剧冲突和大量动作戏份,总能吸引人的目光。这其中的动作戏份往往并非全都是打斗场景,某些细致入微的动作刻画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在另外一些故事中,写作者喜欢用冷开场作为故事的序幕。冷开场的场景、情感乃至于人物情绪都相对冷静,写作者们也用沉稳的叙事让阅读者更快地将自身情绪带入到当下环境中,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共情感。

而更进阶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冷开场中埋藏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是人物情感上的对立,可以是阵营对立中的迫不得已,更可以是与“使命感”、“家国情怀”等更广泛层面上的不同。

当然,在写作框架之外还有更多可以深挖的东西。毕竟框架只是写作技巧的一部分,而写作技巧种类繁多,只要能合理运用你擅长的那几招,就能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片刻间定输赢。

二 我常用的非常规故事写作框架

这里说的所谓“非常规故事写作”,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我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或者不是写故事的时候会用到的框架。

简而言之,就是我在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时候,最喜欢用的框架。

而这个框架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高中语文课会教的:

议论文写作框架。

议论文很难写么?不难写。但想写好很容易么?也不容易。

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是传达观点,而无论是以故事为主体进行写作,还是纯粹地进行议论性质的写作,都不是短时间内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这个框架不难学,但用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

而说这个框架不难,原因在于它只有以下几点:

提出总论点

提出三个分论点并进行论证

提出结论

发现了吗,其实就是一个模式:提出言论-论证-作结论。

是不是和许多新媒体文章的结构非常相似?

其实这一点和我上面提到过的经典故事写作框架模型一样,它们都在说一件已经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最浅显直白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好用的。

而在议论文结构的使用过程中,最难也最难用好的一点是,你需要让三个分论点紧紧扣住、围绕总论点这个大核心,并且在论述过程中尽量让自己论述的证据相互勾连。

相互勾连,是为了让读者产生联想;而联想,是加深可信度的最有效方法。

以上,是我自己常用的两个写作框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框架都是百用不厌。

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深信一点:这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