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作者:路上读书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阿加西的人生就被父亲所定义,必须成为世界网球冠军。在父亲的魔鬼训练下,他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他对网球的憎恶。

他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最亲密的人,他痛恨网球。但是,他却不知自己如果离开网球,还能做些什么。网球就像一张网,将自己包围得紧紧的,想逃离却又无处可逃……

今天,带来的作品是被《时代周刊》誉为“史上最佳传记作品之一”的《网》,走进阿加西的抗争和妥协,走进他传奇的一生。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1. 掌控一切的父亲兼教练

1970年,阿加西出生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拳击运动员,代表伊朗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但他对网球却异常狂热,还把自己不多的积蓄全部拿来,供4个孩子打网球。

在阿加西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全家一起看乒乓球比赛,父亲发现其他人的头都随着球前后移动,而阿加西居然只转动双眼,这可不就是协调能力超群的表现嘛?于是父亲兴奋极了,将成为一名网球冠军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小阿加西身上,从此就对阿加西展开了一对一的魔鬼训练。

要训练,那就得有教练、场地和设备。父亲当仁不让地担任了教练,买了一座有大院子的房子,自己搭建了一个网球场,同时热情高涨地发挥了动手的能力,亲自动手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定制版自动发球机。

这台和网球网齐平的自动发球机,被父亲取名叫“大龙”,在年幼的阿加西看来,那可实打实地就是个怪物,货真价实的童年噩梦。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大龙”比小阿加西高出很多,发球时速可以达到110英里,还会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小阿加西每天要击球2500次。

比身体上的劳累更惨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如果阿加西不能在球的上升期击中球,那么球就会反弹,并飞过他的头顶。这个时候,父亲便会暴怒,在旁边大声地喊两三遍,甚至十遍:“早点击球!再早点!用力点,再用力点!”假如,阿加西不小心踩到了球,那就更惨,父亲肯定会对着他破口大骂。

除了超负荷的击球练习和严格的练习标准,父亲还剥夺了阿加西接受教育的权力。阿加西的父亲却认为上学简直毫无意义,只会浪费练球的时间。所以,每次送阿加西上学的路上,他就会煽动孩子翘课,到俱乐部去打球。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在小阿加西的内心里,他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丢下球拍,和其他普通小孩一样,上学、玩耍,享受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他对父亲充满了惧怕,虽然内心很不情愿,但是为了让父亲高兴,他还是会乖乖听话。

就这样,无休无止的训练让阿加西对网球憎恶至极,他想早日摆脱网球。但同时他发现,自己也会因为一次漂亮的击球而欣喜不已。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的内心万分挣扎。

也不知是福是祸,阿加西在网球上面确实天赋异禀。8岁的时候参加正式比赛,就一举赢得了10岁以下年龄组7项赛事的全部冠军。这一次的成功,让父亲对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等待着阿加西的,将是一所真正的魔鬼训练营——网球学校。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2.网球学校的日子

网球学校并不是一所简单的网球学校。毫不夸张地说,它就像一个战俘集中营。

每天,孩子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发球、网前、正手、反手……怎么都练不够。除此之外,学校偶尔还会通过组织几场比赛来排名次,就和咱们普通学生月考、期中考似的。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当然了,光练技术还远远不够,学校还想要从思想上改造他们,什么网球心理学,该学就要学,多培养培养坚韧的精神、必胜的思想。每天时不时地还要想象一下,自己在温布尔登夺冠以后,会怎样高兴地把奖杯举过头顶。多想想以后的自豪,以后的风光,这样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里痛苦的现实。

除此以外,网球学校里的文化课也不能落下。每天吃完早饭,孩子们就要乘大巴去学校上四个半小时的课。这对阿加西来说,就像进了另一个监狱。长期以来,他一直被迫翘课练球,文化课早就跟不上了。坐在课桌前,他除了觉得自己很蠢以外,一无所获。这里的老师不喜欢他,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其他同学相处。

阿加西真是讨厌极了这所学校。好在父亲只打算让他在这里呆三个月,他也只能不断地安慰自己,只要熬完这三个月就好了。只可惜,他的球技实在太好,根本藏不住。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有一天,阿加西正训练呢,被路过的校长一眼相中。校长当时就激动了,立志要将阿加西打造成世界顶级的网球运动员。他打电话给阿加西的父亲,只要让这个孩子继续留在学校,学费可以全免!

就这样,阿加西的“刑期”被延长了。在知道这个噩耗以后,他尝试过逃跑,却没有成功,只能继续过着充满痛苦的生活。既然没有办法摆脱现状,那他也就只能通过叛逆的行为来进行反抗。

不是有很多规矩吗?阿加西偏偏不遵守。他打耳洞、抽烟、喝酒,还跑去剃了一个莫西干头,就是那种剃光两侧,只留中间一道厚厚的鸡冠状的头发,并染成了粉色。总之学校不许做什么,他偏偏做什么。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更夸张的是有一次,阿加西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比赛,他居然穿了一条破了洞的、褪色的并且脏兮兮的工人裤上场。不光这样,他还画了浓浓的黑眼线,戴了最花哨的耳饰。只不过,打扮是打扮,实力是实力。他依然拿下了那场比赛,而且一盘都没输。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加西的形象都是网坛“坏小子”。对此,人们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自在洒脱,放荡不羁,甚至把他当成偶像来追捧,有的人却觉得他只是哗众取宠,凭借怪异的行为抓人眼球。但是,对阿加西自己来说,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将最真实的自己给隐藏起来。

3.职业生涯的开启

既然成为网球运动员并不是阿加西内心的选择,他不得不以各种形式来抵抗网球,那么他又是怎么走上了职业网球运动员之路的呢?

有一年,阿加西为了一项比赛去纽约训练,碰巧哥哥在在纽约教网球课,兄弟俩才重聚在一起。当时,他们都没什么钱,日子过得很拮据。两个人住在一个很小的客房里,每天三餐吃的都是土豆。

虽然阿加西觉得,只要和哥哥在一起,再苦的日子都过得很开心,但是,他的心里也是想要赚钱的。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在那次比赛中,阿加西取得了优异的战绩,可是,因为业务选手的身份,他没有资格领取奖金。在后来的一年里,他又打了一系列卫星赛,在其中的一项大师赛中,他顺利进入了决赛,只要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他就有资格领取1100美元的亚军球员奖金。为了那1100美元,阿加西妥协了,从此再没有回头的机会。

看起来,阿加西向金钱作出了妥协。但除了对奖金的渴望,他自己也意识到,除了打网球,他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了。这是他向自己的妥协。就这样,阿加西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网球生涯。那一年,他16岁。

4.健身教练和心中的父亲

有一个人对阿加西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他的体能教练吉尔。

吉尔是内华达大学健身房的健身教练。后来,随着和吉尔的接触越来越多,阿加西发现,吉尔会用物理学、水力学和建筑学的知识来剖析人体,告诉自己怎么正确地训练,怎么利用重力和阻力来让肌肉变得更加强壮。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吉尔虽然对网球并不怎么了解,可为了帮助阿加西提升体能,他放弃了原本稳定、高薪的工作,离开健身房,正式加入了阿加西团队,成为了他的体能教练。他不仅亲手制造所有健身设备,而且详细记录着阿加西的每一次训练,记录他的体重、饮食、脉搏、旅行,在空白的地方,他还会画一些图标甚至图画,以此作为参考,来改造阿加西。

此外,吉尔还专门研制了一种特殊的运动饮料,里面含有碳水化合物、盐、电解质、维生素和一些他从不外传的秘密成分。每次在参加比赛的前一晚,阿加西便会开始不断地喝,直到比赛开始为止。这种吉尔水和吉尔一样,陪伴着阿加西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在吉尔的帮助下,1992年,22岁的阿加西登上了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的宝座,这是他拿下的第一个大满贯。

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他又接连获得美网、澳网和奥运会冠军,凭着卓越的球技和一头飘逸的长发、桀骜不驯的装扮,让整个美国乃至世界都刮起了一阵强烈的“阿加西”旋风。

5.前半生只有网球,后半生投身教育

2006年,参加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美网公开赛,36岁高龄的阿加西带着一身伤病,宣布退役。在三十年的网球生涯里,阿加西无时无刻不处在对网球的憎恶当中,曾经无数次萌发过放弃和退役的念头,但是,当到了真正退役的时候,他却泪流满面。

最后的这场比赛,阿加西输了。在离开的时候,他对着所有的球迷说道:“今天分数板上打出的成绩说我输了,但它没有告诉大家,在过去的二十一年,无论是在球场还是在人生道路上,我得到了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是你们的鼓励推动我向前,令我即使在最低潮的时候,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我的梦想。你们带给我的回忆将伴我一生,我永远都会想念你们!”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在场的人们用长达四分钟的掌声,送别了这位已经封神的网坛选手。

阿加西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固执、独裁、暴虐,把他牢牢地禁锢在网球这张网里,养成了他叛逆、痞气的性格。但他也是幸运的。虽然父亲严苛,但却有温和的哥哥,还有慈父般的教练吉尔,这些人帮助他找到了自己,让他变得勇敢、感恩、充满爱心。

从长发飘飘、桀骜不驯的叛逆少年,到光头白衣、沉着稳重的中年,阿加西在球场上度过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完成了蜕变。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矛盾和抗争,但在最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和父亲达成了和解。

网球“王子”:一个憎恨网球、打扮成“坏小子”的世界冠军

功成名就的他忘不了曾经的读书梦想,成立教育基金会,建立学校,帮助穷苦的孩子们接受教育,这是他和童年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命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我们无从改变,但只要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就可以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许这是我们从《网》这本自传中最能感受到的东西吧。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