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作者:南方都市报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制片人

"九九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哟,十八岁的弟弟想参军......"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甜美的"两姐妹",让一代又一代观众甜蜜至心。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两姐妹的优美歌曲甜蜜。

《两姐妹》的演员陶玉玲今年87岁。14岁参军,17岁加入南京军区一线剧团。短暂的"电击"经历,留下了中国电影史上"两姐妹"和"春妮"的难忘形象。20世纪70年代末,她正式调到第81电影制片厂,从不出演小角色,昔日的"两姐妹"变老,成为银幕上的母亲、祖母、祖母......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田华(左)和陶玉玲(右)参加了"经典:看电影,学党史"系列短视频。

4月27日,陶玉玲与田华、王晓轩、谢芳、金迪、张汉德、于俊杰等老艺人一起登上舞台,参加由电影频道主办的短视频系列《经典:看电影,学党史》的启动仪式。身着红色连衣裙,银灰色短发,87岁的"二姐"看起来端庄、稳重、优雅。她在军队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将党的精神和党的信仰传递给了新一代的年轻电影制作人。

在线仪式结束后,我们有幸对陶玉玲进行了独家采访。听到《南方都市报》记者陶玉玲高兴地说:"我对广州有很深的感情。你们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前几天,我受深圳宣传部的邀请,与扮演毛泽东的王伟同志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一次党会班。她赞扬了今年的"看电影,学党史"活动,"如何让每个人都爱党,爱国,爱我军爱民,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十四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老艺术家田华一样,陶玉玲也是"党女"。她十四岁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参加革命,但一个年轻人为了找到一条路,去了华东军政大学。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十四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为陈毅元帅。陈毅校长给新生的第一课就是"为人民服务":无论你们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无论国家兴旺发达还是陷入战争的苦难,都要下定决心为人民服务,奉献他们的一切。这一课,陶玉玲将终生铭记。

"我们在华东军中有数以万计的学生,现在我们有省部级领导人。就像和我一起上下铺位的黄慧群一样,中央电视台的老导演在华东军长大。"陶玉玲说。

作为一名士兵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晚上睡觉,早上6点起床.m收拾背包跑步。练习行军,从镇江、苏州、无锡,一路走到南京,脚上满是泡泡。"我当时十四岁,我的导师,老革命,帮我们洗脚,泡泡,让我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感到如此温暖。

经过半年的军训,陶玉玲被分配到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组学习。在那些日子里,知识分子加入了革命的行列,著名教育家吴伟之先生担任军事大学文艺系主任。"我的第一位老师也好不到哪里去。1950年,吴先生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在文艺系,陶玉玲借鉴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和《演员的修身》,她的表演为她不做体育锻炼或短剧的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陶玉玲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被派往南京前线剧团工作。剧团还请来了苏联专家、莫斯科小剧院导演尤卡,为演员们上课,继续用艺术滋养她。陶玉玲回忆说,苏联专家的指导是宝贵的,"军区的许多演员都来我们南京军区学习。"

在南京前线剧团,陶玉玲先后出演过《人高高在上》《刘连英》等剧。凭借自身的拼搏和灵性,陶玉玲进步迅速,已成为南京一线剧团的"支柱"。

"两姐妹",给我们一些糖

正是1957年的电影《柳堡的故事》让演员陶玉玲在银幕上大放异彩。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姐甜美地笑着。

这部非常"小而清新"的电影在当代观众眼中,讲述了新四军战士与人民刘堡人取得胜利的桥梁,成一、四级副班长李进和二姐逐渐爱上的故事。原著小说由南京军区政务部文艺部副处长胡世妍根据个人经历撰写,剧本由胡世堰和电影艺术家黄宗江改编。

电影《柳堡的故事》由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冰执导。在拍摄前,第81电影制片厂到处寻找江南农女"两姐妹"。后来,有人说,别找了,南京一线剧团有一个。于是,王冰导演带着一个摄制组来到了南京。

遗憾的是,冬山岛战役爆发时,白文写了话剧《东海前线》,陶玉玲在剧中饰演女主角。当王冰导演和摄制组抵达南京时,陶玉玲正好在军队下表演。每天玩三场秀,她的一只眼睛患上了小麦肉芽肿,彻底变成了"独眼龙"。

摄制组赶紧找到她,"他们到杭州的时候,我去了舟山群岛,到了舟山群岛,我就去了庐山岛。所以,当他们追上我的时候,眼睛肿了,有一个大袋子。但他们仍然需要拍照并回到工厂进行报告。我会让他们接受的。陶玉玲笑着说道。

王冰导演觉得自己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她要的"两姐妹"特别简单,不在乎美不美,有自然简单的美。

很难在各个方面制作一部电影。陶玉岭到南都记者回忆说:"我们去柳堡的时候,坐火车会日夜不停,坐火车到镇江,再坐公交车到扬州,再到盐城宝营柳堡都要坐船。没有机械化的船,它们都是人背船。没有柳堡村就没有两天两夜。"

在柳堡,住在老百姓家,长凳上铺着木板,陶玉玲和王冰主任挤在一起睡觉。演员们还必须深入生活,与农民一起割小麦,并学会支持船只。

"当时电影是进口的,最好的一部,如果两三个却真的不好意思死,因为电影是拿外汇换来的。所以,每次拍摄前,我们至少要走四五次,向右走才能拍摄。"陶玉玲说。她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每次都走得很好。

在《柳堡的故事》中,剧《两姐妹》一共有102个字。她打电话给三名"副监测员",要求参军,其余的则在视频中显示。即便如此,那轻轻巧的上岸,纯洁甜美的"两姐妹",还是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银幕上不朽的经典。

陶玉玲现在还记得,因为导演觉得她笑得很甜蜜,每次在拍摄时,总是对她说:"两个姐姐,给我们点糖吧!"

毛主席说:"戏剧是活的。

陶玉玲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另一个角色是春妮,她是霓虹灯下的哨兵三排领袖陈曦的妻子。这部由沈西蒙、陆星辰、莫宇共同编剧的电视剧,以《南京路好八连》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解放初期解放军在霓虹灯笼罩的大上海所经历的一场特殊斗争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三排长陈曦经不起资产阶级"香风"染,看农村看到妻子春妮,不习惯黑脸监视赵大,渐渐失去了硬而简陋的优良品质......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电影版《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也是陶玉玲饰演的。

南京前线剧团为了演绎这部剧,要求演员们去好八家公司深入生活。"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去了八家好公司,除了扮演资本家。我也要去,我要和军队的家人在一起,扮演林宇,九姨也不必去。"陶玉玲说。

1963年,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北京上演,文艺界主要领导田涵、夏燕等看完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还帮助提出修改建议。后来,总政府邀请周恩来总理来看剧。"总理第二天告诉我们,他和他的姐姐看完后非常兴奋,不能好好休息,希望我们能好起来。陶玉玲对南都记者说。

周总理提议对该剧的几个细节进行修改。例如,春妮给丈夫陈曦写了那封信,信中就写着"两个小没有猜"。总理看了看,道:"春妮的教育水平如何?"陶玉玲回答说:"大多数小学。总理说:"那你怎么能说'两个小小的猜测'呢?"陶玉玲立刻回答道:"总理,你能换成我和陈曦一起长大吗?总理点了点头:"这不是很好吗?"

剧情调整后,毛主席被邀请去看。演员们高兴不已。"上台前,邓小妹走到后台说,'你得把台词说清楚,先不要照顾毛主席。大家都以为毛主席脸红,率领数千名士兵,想偷偷看一眼。但幕后有纪律,没人敢。"

但导演陪同毛主席去看戏,发现毛主席应该在鼓掌的地方鼓掌,眼泪的地方还是流泪的。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与演员见面,说:"你们演得好,你演得好,戏还活着。"

"它激励了我们整个军队的戏剧家。这句话还挂在南京一线剧团。"陶玉玲说。

由于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大获成功,1964年,由81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马鞍生和陶玉玲分别饰演三排领队陈曦和他的国妻春妮。全琵在片中只有短短的三部戏,但她是真诚、坚决、委屈和心的形象,通过陶玉玲纯洁,充满感染力的刻画,深深扎根于人心。

在苦涩中打开生命之花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陶玉玲被迫告别舞台,结束了演员生涯。她被调到南通晶体管厂当了三年工人,然后偶然成为南通工艺美术兵团的秘书和负责人。

她开朗乐观的精神让最艰难的岁月也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我的艺术团后来排起了芭蕾舞剧《红少女军》。到农村去玩,怕农民不懂,每次玩,我上去解释,让我们都喜欢。在这种朴实的舞台上演奏并不容易。陶玉玲叹了口气。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和黄国林。

1978年,陶玉玲的情人黄国林调到总局文化部,陶玉玲调到第81工作室,正式成为电影演员。一段新的旅程在她眼前展开。"我的第一部戏是跟着导演严香洲演《两春月》。那天我碰巧去81工厂报告,燕主任准备开始,告诉我,小涛,你来了,你和我出去演戏。我还没有时间做出反应。我说,你玩什么?他说:"船姑娘,两个戏。田华老师就在那里,她说,小涛有一出戏要快点玩!我们已经八年了,没有人在演戏。现在有阎导演想让你玩,还挑什么?我和他一起看了两场戏。"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此后,她先后参与出演了《三个失踪者》、《家》《一厢情愿》、《没有航海的河流》、《幸运儿》、《希望尼莲》等影视剧,饰演主角,站在C位,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角色。但她演得很勤奋,玩得很有趣,把自己塑造成"老戏骨"。2015年,她与张凯丽、于大伟、关月、关木存等在央视春晚主演了《四次生活在一起》。陶玉玲笑道:"现在玩的是奶奶,太老奶奶了。"

电影演员陶玉玲:曾经甜美的"两姐妹",现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最近拍了一张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就是要演的老奶奶,还有一个儿子来自军队的铁骨,也美得漂亮。在人生的后半段,陶玉玲"扮演"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抗癌斗士。1993年,在拍摄《跨过男人河的女人》时,陶玉玲在嘴里发现了一个小唾液腺肿瘤,这是她与癌症的第一次抗争。她在解放军301总医院接受手术,手术后开始练习气功和健美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陶玉玲总是带着锅和中药出现在电影市场上。

在他康复十多年后,癌症再次困扰着他。第二个是肺,第三个鼻子旁边有一颗长痣,诊断出基底细胞癌,开刀缝了八针。"在疫情爆发期间,我的脖子上有一颗小痣,我第四次跑到301医院,那里是癌症。陶玉玲对南都记者说。

但她早就学会了与疾病和生活的艰辛和平相处。"癌症只是一种疾病,如果它是心脏病发作,它就结束了。那些吃粮食的人,不可能没有疾病,善于在先进的医疗手段和这样的优秀医务人员,现在我已经活了80多年。陶玉玲笑了笑:"我觉得我在军队里练得还是比较强的。"

特写:南都记者 黄曦实习生 李亲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