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作者:南方都市報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制片人

"九九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喲,十八歲的弟弟想參軍......"在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甜美的"兩姐妹",讓一代又一代觀衆甜蜜至心。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在電影《柳堡的故事》中,兩姐妹的優美歌曲甜蜜。

《兩姐妹》的演員陶玉玲今年87歲。14歲參軍,17歲加入南京軍區一線劇團。短暫的"電擊"經曆,留下了中國電影史上"兩姐妹"和"春妮"的難忘形象。20世紀70年代末,她正式調到第81電影制片廠,從不出演小角色,昔日的"兩姐妹"變老,成為銀幕上的母親、祖母、祖母......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田華(左)和陶玉玲(右)參加了"經典:看電影,學黨史"系列短視訊。

4月27日,陶玉玲與田華、王曉軒、謝芳、金迪、張漢德、于俊傑等老藝人一起登上舞台,參加由電影頻道主辦的短視訊系列《經典:看電影,學黨史》的啟動儀式。身着紅色連衣裙,銀灰色短發,87歲的"二姐"看起來端莊、穩重、優雅。她在軍隊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将黨的精神和黨的信仰傳遞給了新一代的年輕電影制作人。

線上儀式結束後,我們有幸對陶玉玲進行了獨家采訪。聽到《南方都市報》記者陶玉玲高興地說:"我對廣州有很深的感情。你們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前幾天,我受深圳宣傳部的邀請,與扮演毛澤東的王偉同志一起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一次黨會班。她贊揚了今年的"看電影,學黨史"活動,"如何讓每個人都愛黨,愛國,愛我軍愛民,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

十四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和老藝術家田華一樣,陶玉玲也是"黨女"。她十四歲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想參加革命,但一個年輕人為了找到一條路,去了華東軍政大學。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十四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9年,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為陳毅元帥。陳毅校長給新生的第一課就是"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們處在順境還是逆境中,無論國家興旺發達還是陷入戰争的苦難,都要下定決心為人民服務,奉獻他們的一切。這一課,陶玉玲将終生銘記。

"我們在華東軍中有數以萬計的學生,現在我們有省部級上司人。就像和我一起上下鋪位的黃慧群一樣,中央電視台的老導演在華東軍長大。"陶玉玲說。

作為一名士兵的生活是非常艱難的。晚上睡覺,早上6點起床.m收拾背包跑步。練習行軍,從鎮江、蘇州、無錫,一路走到南京,腳上滿是泡泡。"我當時十四歲,我的導師,老革命,幫我們洗腳,泡泡,讓我在革命的大熔爐裡感到如此溫暖。

經過半年的軍訓,陶玉玲被配置設定到軍政大學文藝系戲劇組學習。在那些日子裡,知識分子加入了革命的行列,著名教育家吳偉之先生擔任軍事大學文藝系主任。"我的第一位老師也好不到哪裡去。1950年,吳先生是我的第一位老師。"

在文藝系,陶玉玲借鑒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和《演員的修身》,她的表演為她不做體育鍛煉或短劇的表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陶玉玲畢業于華東軍政大學,被派往南京前線劇團工作。劇團還請來了蘇聯專家、莫斯科小劇院導演尤卡,為演員們上課,繼續用藝術滋養她。陶玉玲回憶說,蘇聯專家的指導是寶貴的,"軍區的許多演員都來我們南京軍區學習。"

在南京前線劇團,陶玉玲先後出演過《人高高在上》《劉連英》等劇。憑借自身的拼搏和靈性,陶玉玲進步迅速,已成為南京一線劇團的"支柱"。

"兩姐妹",給我們一些糖

正是1957年的電影《柳堡的故事》讓演員陶玉玲在銀幕上大放異彩。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姐甜美地笑着。

這部非常"小而清新"的電影在當代觀衆眼中,講述了新四軍戰士與人民劉堡人取得勝利的橋梁,成一、四級副班長李進和二姐逐漸愛上的故事。原著小說由南京軍區政務部文藝部副處長胡世妍根據個人經曆撰寫,劇本由胡世堰和電影藝術家黃宗江改編。

電影《柳堡的故事》由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冰執導。在拍攝前,第81電影制片廠到處尋找江南農女"兩姐妹"。後來,有人說,别找了,南京一線劇團有一個。于是,王冰導演帶着一個攝制組來到了南京。

遺憾的是,冬山島戰役爆發時,白文寫了話劇《東海前線》,陶玉玲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當王冰導演和攝制組抵達南京時,陶玉玲正好在軍隊下表演。每天玩三場秀,她的一隻眼睛患上了小麥肉芽腫,徹底變成了"獨眼龍"。

攝制組趕緊找到她,"他們到杭州的時候,我去了舟山群島,到了舟山群島,我就去了廬山島。是以,當他們追上我的時候,眼睛腫了,有一個大袋子。但他們仍然需要拍照并回到工廠進行報告。我會讓他們接受的。陶玉玲笑着說道。

王冰導演覺得自己在尋找合适的人選。她要的"兩姐妹"特别簡單,不在乎美不美,有自然簡單的美。

很難在各個方面制作一部電影。陶玉嶺到南都記者回憶說:"我們去柳堡的時候,坐火車會日夜不停,坐火車到鎮江,再坐公共汽車到揚州,再到鹽城寶營柳堡都要坐船。沒有機械化的船,它們都是人背船。沒有柳堡村就沒有兩天兩夜。"

在柳堡,住在老百姓家,長凳上鋪着木闆,陶玉玲和王冰主任擠在一起睡覺。演員們還必須深入生活,與農民一起割小麥,并學會支援船隻。

"當時電影是進口的,最好的一部,如果兩三個卻真的不好意思死,因為電影是拿外彙換來的。是以,每次拍攝前,我們至少要走四五次,向右走才能拍攝。"陶玉玲說。她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她每次都走得很好。

在《柳堡的故事》中,劇《兩姐妹》一共有102個字。她打電話給三名"副監測員",要求參軍,其餘的則在視訊中顯示。即便如此,那輕輕巧的上岸,純潔甜美的"兩姐妹",還是深深地刻在人們的心中,成為銀幕上不朽的經典。

陶玉玲現在還記得,因為導演覺得她笑得很甜蜜,每次在拍攝時,總是對她說:"兩個姐姐,給我們點糖吧!"

毛主席說:"戲劇是活的。

陶玉玲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另一個角色是春妮,她是霓虹燈下的哨兵三排領袖陳曦的妻子。這部由沈西蒙、陸星辰、莫宇共同編劇的電視劇,以《南京路好八連》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解放初期解放軍在霓虹燈籠罩的大上海所經曆的一場特殊鬥争的故事。影片一開始,三排長陳曦經不起資産階級"香風"染,看農村看到妻子春妮,不習慣黑臉監視趙大,漸漸失去了硬而簡陋的優良品質......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電影版《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春妮,也是陶玉玲飾演的。

南京前線劇團為了演繹這部劇,要求演員們去好八家公司深入生活。"我們所有的演員都去了八家好公司,除了扮演資本家。我也要去,我要和軍隊的家人在一起,扮演林宇,九姨也不必去。"陶玉玲說。

1963年,電視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北京上演,文藝界主要上司田涵、夏燕等看完後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還幫助提出修改建議。後來,總政府邀請周恩來總理來看劇。"總理第二天告訴我們,他和他的姐姐看完後非常興奮,不能好好休息,希望我們能好起來。陶玉玲對南都記者說。

周總理提議對該劇的幾個細節進行修改。例如,春妮給丈夫陳曦寫了那封信,信中就寫着"兩個小沒有猜"。總理看了看,道:"春妮的教育水準如何?"陶玉玲回答說:"大多數國小。總理說:"那你怎麼能說'兩個小小的猜測'呢?"陶玉玲立刻回答道:"總理,你能換成我和陳曦一起長大嗎?總理點了點頭:"這不是很好嗎?"

劇情調整後,毛主席被邀請去看。演員們高興不已。"上台前,鄧小妹走到背景說,'你得把台詞說清楚,先不要照顧毛主席。大家都以為毛主席臉紅,率領數千名士兵,想偷偷看一眼。但幕後有紀律,沒人敢。"

但導演陪同毛主席去看戲,發現毛主席應該在鼓掌的地方鼓掌,眼淚的地方還是流淚的。演出結束後,毛主席走上舞台與演員見面,說:"你們演得好,你演得好,戲還活着。"

"它激勵了我們整個軍隊的戲劇家。這句話還挂在南京一線劇團。"陶玉玲說。

由于電視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大獲成功,1964年,由81電影制片廠和上海電影制片廠聯合出品的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馬鞍生和陶玉玲分别飾演三排領隊陳曦和他的國妻春妮。全琵在片中隻有短短的三部戲,但她是真誠、堅決、委屈和心的形象,通過陶玉玲純潔,充滿感染力的刻畫,深深紮根于人心。

在苦澀中打開生命之花

在特殊的曆史時期,陶玉玲被迫告别舞台,結束了演員生涯。她被調到南通半導體廠當了三年勞工,然後偶然成為南通工藝美術兵團的秘書和負責人。

她開朗樂觀的精神讓最艱難的歲月也綻放出燦爛的花朵。"我的藝術團後來排起了芭蕾舞劇《紅少女軍》。到農村去玩,怕農民不懂,每次玩,我上去解釋,讓我們都喜歡。在這種樸實的舞台上演奏并不容易。陶玉玲歎了口氣。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和黃國林。

1978年,陶玉玲的情人黃國林調到總局文化部,陶玉玲調到第81工作室,正式成為電影演員。一段新的旅程在她眼前展開。"我的第一部戲是跟着導演嚴香洲演《兩春月》。那天我碰巧去81工廠報告,燕主任準備開始,告訴我,小濤,你來了,你和我出去演戲。我還沒有時間做出反應。我說,你玩什麼?他說:"船姑娘,兩個戲。田華老師就在那裡,她說,小濤有一出戲要快點玩!我們已經八年了,沒有人在演戲。現在有閻導演想讓你玩,還挑什麼?我和他一起看了兩場戲。"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此後,她先後參與出演了《三個失蹤者》、《家》《一廂情願》、《沒有航海的河流》、《幸運兒》、《希望尼蓮》等影視劇,飾演主角,站在C位,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角色。但她演得很勤奮,玩得很有趣,把自己塑造成"老戲骨"。2015年,她與張凱麗、于大偉、關月、關木存等在央視春晚主演了《四次生活在一起》。陶玉玲笑道:"現在玩的是奶奶,太老奶奶了。"

電影演員陶玉玲:曾經甜美的"兩姐妹",現在酷酷的"太奶奶"

陶玉玲最近拍了一張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就是要演的老奶奶,還有一個兒子來自軍隊的鐵骨,也美得漂亮。在人生的後半段,陶玉玲"扮演"了另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抗癌鬥士。1993年,在拍攝《跨過男人河的女人》時,陶玉玲在嘴裡發現了一個小唾液腺惡性良性腫瘤,這是她與癌症的第一次抗争。她在解放軍301總醫院接受手術,手術後開始練習氣功和健美操。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陶玉玲總是帶着鍋和中藥出現在電影市場上。

在他康複十多年後,癌症再次困擾着他。第二個是肺,第三個鼻子旁邊有一顆長痣,診斷出基底細胞癌,開刀縫了八針。"在疫情爆發期間,我的脖子上有一顆小痣,我第四次跑到301醫院,那裡是癌症。陶玉玲對南都記者說。

但她早就學會了與疾病和生活的艱辛和平相處。"癌症隻是一種疾病,如果它是心髒病發作,它就結束了。那些吃糧食的人,不可能沒有疾病,善于在先進的醫療手段和這樣的優秀醫務人員,現在我已經活了80多年。陶玉玲笑了笑:"我覺得我在軍隊裡練得還是比較強的。"

特寫:南都記者 黃曦實習生 李親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