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染比例超80%,白尾鹿已成美国新冠病毒储蓄池

作者:知社学术圈
感染比例超80%,白尾鹿已成美国新冠病毒储蓄池

一项针对白尾鹿的新研究宣称,超80%的白尾鹿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经过病毒谱系比对,科学家发现白尾鹿的感染极有可能来自于与人群的接触。目前白尾鹿并未因感染而表现出任何典型病征,不过如此之高的感染比例,已然令白尾鹿成为了“病毒储蓄池”,大有累卵之势。

感染比例超80%,白尾鹿已成美国新冠病毒储蓄池

该研究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生物医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动物诊断实验室副主任Suresh V. Kuchipudi等为主要负责人。研究人员在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对美国爱荷华州不同地区的白尾鹿进行了采样,结果显示,80%以上的白尾鹿的SARS-CoV-2检测呈阳性。也因为这项研究数据的证明,在所有鹿群中的新冠感染百分比,也因此被拉高到了33%。研究人员表示,白尾鹿作为新冠病毒的潜在传播宿主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们有可能在种群中发展出新型的病毒株。

今年更早的时候,美国农业部检测了2021年1月至3月在美国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州收集的385份白尾鹿血液样本,结果40%的样本均检测出了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但被调查的鹿并没有发病征兆。Kuchipudi和同事指出,样本中抗体的出现仅表明鹿群曾暴露于新冠病毒或其他有免疫学关联的生物,并不能确证鹿群感染了新冠或具有继续传播病毒的能力。而本次研究才真正确认了这一点。

该研究于11月1日发布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同时也正准备发布于同行评审期刊。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正是当地新冠疫情的高峰期,研究人员从鹿颈部的咽后淋巴结中采集样本,并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分析手段检验了样本中的新冠病毒RNA,这将为判断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提供直接证据。

Kuchipudi表示,“我们发现 12 月份抽样的鹿中有 80% 新冠病毒测试呈阳性,这个数值比在人类感染高峰期时报告的暴涨了50倍,在2020年4月至12月期间,新冠阳性鹿的数量逐步攀升,增幅最大的阶段出现在去年的黄金猎鹿时节。” 大量的证据指向这么一个事实,即鹿群的感染是人群中的疫情流行所致。

为验证这一判断,研究人员还对感染新冠的鹿样本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测序,并确定出了12 个新冠病毒谱系,其中 谱系B.1.2和 B.1.311约占所有样本的 75%。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微生物学讲席教授Vivek Kapur指出,“我们确定出的病毒谱系与当时在人群中传播的谱系相对应。我们发现几种不同的新冠病毒谱系在全州地理范围有限的畜群中传播,这一事实表明曾发生过多次从人类到鹿群的独立传播过程,然后鹿群间的“鹿-鹿传播”才大规模进行。这也增加了从鹿群再度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鹿密度高的远郊地区。”

Kuchipudi称:““白尾鹿的感染是非圈养野生物种感染新冠病毒的首个直接证据。我们的发现对于研究病毒生态和长期流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是否会通过鹿群向其他野生动物传播,或是向圈养动物传播,甚至是向人类宿主传播?”

Kuchipudi强调道:“研究结果证明,人们亟待实施监测计划,对鹿群和其他易感野生动物物种中的新冠传播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潜在的病毒传播。”Kapur也提醒道:“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可以从鹿群传播给人类,但仍建议猎鹿人和靠近鹿群生活的人们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包括在接触动物期间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并接种新冠疫苗。”

2020年4月下旬,位于荷兰的两个水貂场爆发了新冠疫情。为应对水貂养殖场的暴发,荷兰启动了人畜共患病国家应对系统。从2020年5月20日起,荷兰政府规定水貂养殖者、兽医和实验室有义务向荷兰食品和消费品安全局报告水貂的症状,并建立了广泛的监视系统。世卫病毒虫病与病毒性出血热参考与研究合作中心研究证明,这次疫情正是由人类传染给养殖貂类,然后水貂之间出现了广泛传播,并最终重新感染人类。这也是首次发现新冠人与动物之间交替互相传播的现象。

有了水貂的前车之鉴,来势汹汹的白尾鹿新冠疫情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致乱之源,则谁也不敢保证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