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语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

作者:猪小侠小老师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语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后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语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试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期待吗?

2.简介故事的主人公—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明过人。

3.过渡:今天的故事讲述的就是王戎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分析题意,掌握先理解词语意思,再连词成句的译文方法。

5. 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播放范读,生评价对比,明白: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5.多种形式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你能结合注释,仿照我们理解课题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师生交流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3.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5. 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语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

(四)熟读成诵

师生练习复述原文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五)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将文章“分享”给你的好友,欢迎“转发”,有用记得“收藏”哦!谢谢您“关注”我,每天分享小学教学知识,感谢您的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