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往事21:楚国崛起

作者:平生晓梦

随着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内乱和征伐兼并,南方的楚国开始了野蛮生长。

根据传说,楚国先祖可追溯至黄帝,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为子爵,开启了最初的基业。

后来传到熊渠,时当周夷王,王室衰微,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于是自立为王,还封了三个儿子也为王,由此可知,当时楚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虽然之后又因惧怕周王室的讨伐而去其王位,但在南方地区,楚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了。

后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加上周王室东迁之后的日益衰微,到熊通继位后,又萌生了恢复王号的想法。

大臣斗伯比说楚国不称王已经很久了,如今骤然恢复王号,必然震动四方,恐怕会引起天下诸侯的敌视,对我不利。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立威,让别人都怕了我们,这样我们再称王,他们才不敢说什么。

熊通点点头表示同意,但先找那个开刀呢?

熊通的目光瞄向了随国,整个汉阳地区最大的就是随国,打服了他,那其余小国自然望风归降。

原来汉阳地区有一批姬姓诸侯国,史称汉阳诸姬。是西周中期昭王南征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南方的反叛势力。当春秋初期,周王室实力衰微,自顾不暇,失去了后援的汉阳诸姬无力抵挡楚国的频频进攻,纷纷改弦易辙,认了楚国做老大。而随国则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

既然有了动机,行动自然就会接踵而至。熊通说干就干,于公元前706年派大军聚集在瑕地,造成对随国的紧张气氛。当随国人紧张的脑门流汗,准备打仗时,熊通却派了薳章去请求和谈。说我们不想打仗,就想跟你们结盟,大家一起搞和平建设。

春秋往事21:楚国崛起

其实楚国不直接进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随国作为汉阳地区最大的诸侯国,一直是汉阳诸姬的领导者。如果楚国贸然进攻随国,那其他国家肯定会组成联军,对抗楚国。但是楚国的这次求和,除了避免战争失败的可能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斗伯比对熊通分析了楚国的国际形势,楚国之所以接连在汉阳地区失败,那是因为我们的战略出现了问题。我们连年对外扩张,导致汉阳诸姬紧紧团结在随国周围,与楚国形成了对抗之势。如此一来,我们当然难以取得优势。但如果我们暂时放松对他们的压力,那他们之间的团结必然会松懈。而随国作为其中的大国,必然会开始压迫其他小国,如此一来,他们的关系就会破裂,这时候就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而且随国有一个奸臣名少师,很得随侯的宠信,我们正好可以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具体办法是在这次和谈中,隐藏精锐部队,而只以老弱疲惫显示于外,少师看见必然自大自狂,而随侯受他影响也一定会起怠慢之心,正好中了我们的计策。

这时候另一个大臣熊率且比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计策虽好,但是随国还有个贤臣季梁在,以他的眼光一定能看破这个计策,那咱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斗伯比微微一笑,季梁能力是有的,但是不如少师能得随侯宠信,咱们这是为以后做准备。

和谈按照斗伯比安排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少师进入楚营,四下一看,只见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心中马上起了轻视之意:哼,就这样的军队,还想打我们随国,做梦去吧!

结盟之后,楚国撤兵回去。少师回到随国,马上建议随侯发兵追击楚国,既能得到战利品,又能给楚国一个教训,使他们以后不敢再对随国起非分之想。

随侯表示同意,马上下令追击楚军。

这时季梁提出了反对意见,楚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国力大增。他们是故意以老弱之师显示于外,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为今之计,我们必须修明国政,大力发展随国,这样楚国才不敢拿我们怎么样。否则楚国一定会来攻打我们,到时候随国可真就危险了。

楚国探听到季梁劝住了随侯,还真不敢对随国怎么样,只好恨恨而返。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两年后,即公元前704年,楚国召开会盟大会,召集汉阳诸姬到沈鹿开会。

那时候能召集会盟的国家,一般都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开会无非是显摆一下,同时在会上做做样子,大家来个推举,选为盟主。自此以后大家都要听盟主的话,再给盟主交点保护费,如果发生什么军事,盟主也会派兵保护各盟国。所以能当盟主的,都是强国。

至期各国陆续都来得到了沈鹿,唯有黄国和随国不到。熊通大怒,派使者去黄国和随国。黄国害怕,马上就派了人去楚国道歉,表示愿意服从楚国的领导。

可随国没有屈服,随国心里也是有气的,自来我就是这里的老大,如今你却公然组织会盟,要和我抢位置,我能这么轻易的把地区老大的宝座让出去吗!

答案不言自明。

那好吧,大家还是真刀真枪地打一仗吧,凭实力说话。

熊通乃率师伐随,驻扎于汉,淮二水之间,随国也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抵御楚国的方略。

季梁认为可以先派人去请和,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再奋力一搏。到时候楚国军队必然对我们有轻视之心,我们的军队也必然由于请和不成而心生怨恨,士气必将大振。如此一来,或可一战。

少师不同意,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应该全力出击,不然又要像上次那样让他们跑了。

看来少师还没搞清楚如今的形势,两年前的楚国还不是盟主,而随国也能召集汉阳诸姬的军队对抗楚国。如今汉阳诸姬全都倒向了楚国,随国成了孤家寡人,攻守之势已经异位。

但随侯被少师的豪言壮语所激励,决定采纳他的意见,亲自领军,准备和楚军大战一场。

战场上,对面的楚军浩浩荡荡,早已布好了阵势。随侯带领季梁和少师正在观看形势。

季梁建议首先攻击楚的右军,因为楚国习俗左为尊,楚国君主必然在左军,因此左军必然有很多精锐之师。而右军相对来说就会弱很多,我们避实就虚,首先把他们的右军打残,左军必然惊恐,我们再以得胜之师攻之,楚军必败。

少师又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躲避楚国君所在不打,岂不是要被他们笑话,应该先打左军。

随侯又听信了少师的意见,于是一败涂地。季梁保着随侯逃出生天,而少师则战死沙场。

战场上吃了败仗,随侯如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只好派了季梁去求和。

楚国表示很愿意接受你们的求和,但是有个条件。你们去天子那儿给我说几句好话,让他封我一个王爵。

随侯当然答应,即使他知道这个要求很可能通不过。其实也确实没通过,周桓王大怒,把随侯臭骂一顿,把你封在那儿是为了看住那些蛮子,现在你居然为他们求情,真是岂有此理。

随侯灰溜溜地回了国,把事情跟熊通说了一遍。熊通大怒,反正你周天子也管不了我,况且我的祖先也曾自封为王,我如今就光复旧号,称为楚武王。

楚国成了东周时期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