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作者:浮玉织史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在特定的重要文件中,必须盖上国徽打印才能正式生效,足见国徽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世界上国家林立,国徽也是各有特色,一般而言,国徽上通常会添加国家特有的自然元素,比如说植物、动物,当然也可能有其他元素,但由于国徽的庄严性,所添加的元素自然也得慎重再慎重。

在很多的人的印象中,提到我们的国徽想必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发出提问,问下国徽上究竟有什么元素和这些元素代表了什么,或许能准确回答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其实,我国的国徽并不复杂,组成的元素也很鲜明好记,国徽的中间是五星及其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颜色以红黄相互衬托,与五星红旗遥相对应。

国徽上方四个小五角星环绕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大团结,谷穗象征着农民阶级,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两者紧密相连这象征着工农联盟。

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红、黄相衬,则沿用了中华民族吉祥如意的喜庆色素。

经过我们这么一分析,是不是对我们的国徽又增添了几分崇高的敬意?

我想一定会的,而在中华民族强势崛起的这百年里,中国的国徽也如五星红旗一样在世界上愈发鲜明。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既然我们的国徽如此值得引以为傲,那么问题就来了,您知道我国的国徽是由谁设计而成的?

其实国徽的诞生还得追溯到开国大典前,著名才女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直接与中央美院对决,那么后来谁赢了,现在所用的国徽又是谁设计的?

01.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三个月之后召开的开国大典,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启示:

全国范围内征集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

其中对国徽的要求是,要有中国特征,要有政权特征,形式上也要庄严福利。

时间紧,任务重,祖国各界人士纷纷集思广益,参与到了这庄严而又有意义的国家大事中来,但是当时参与的人虽然多,但具备美学设计功底,又能做出符合标准的国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相关人才并不多,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没有。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才女林徽因便是建筑设计行业中的佼佼者。

放眼当时林徽因生活的年代,才气能力压她一头的人还真不多,即便是她的丈夫梁思成,在林徽因面前似乎也失去了颜色。

1928年,林徽因年仅24岁,但她已经和梁思成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并担任了建筑系的副教授。

这一年的东北并不太平,就在林徽因去东北大学任教的前几个月,枭雄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长子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执掌东北。

他上台之后果断宣布东北易帜,高调宣称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而他也因此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一时间风光无限。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为了在文化界做出点事迹,张学良便出资发起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的大奖赛,而林徽因所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这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所以在当时,在建筑设计方面,林徽因的话语权很重,而为新中国设计国徽这件事,她自然责无旁贷。

02.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并不好,肺病反复发作,已经将这位才女折磨得不成样子,多次手术让她的身体更加虚弱,经常卧病在床。

当她听说新中国征求国徽的消息之后,便在病床上立即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工作之中。

梁思成看着病床上的妻子,多次劝说,让她将这一工作放一放,先养好身体再说,可是林徽因哪里肯放弃,依然在苦苦坚持,经常熬到深夜。

为了帮助妻子实现愿望,时任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的梁思成,特地邀请油画家李宗津、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以及研究中国古建筑学的罗哲文等人,成立了专门的国徽设计小组。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而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也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成员分别是著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人。

两个小组各尽其力,在开国大典之前,也都拿出了初稿,连带着社会各界人士提交的方案,政协共收到了国徽稿件100多件,图案900多幅。

但遗憾的是,这些稿件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所以都没有被采用,当然也包括林徽因和张仃两组所设计初稿。

03.

林徽因小组设计的初稿如下,是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齿轮、嘉禾、国名等元素组成,整体图案类似汉镜模样。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张仃小组设计的初稿如下,是由五星、地球、齿轮和谷穗组成,更类似于现今政协所用的会徽,在这些元素组合下,他们一共做出了有5种变体图案。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从这两个小组所设计的方案来看,确实很具有中国特色,但是似乎却缺少了一些庄重,这也导致在开国大典之前,政协只是通过了国旗和国歌词谱,并没有公布国徽的方案。

所以,在14949年的开国大典仪式上,我国国徽方案并没有最终确定,经过慎重讨论后,政协国徽小组决定,放宽征集的时间,在1950年国庆节到来之前一定要挂上新国徽。

经过政协和相关人士的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国徽中必须包含的几个元素,即: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

说起来,将麦稻穗元素放到国徽中,这还是周总理亲自提出的建议。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时间回到1942年,为了欢迎董必武,延安举行了一场茶话会,宋庆龄、周总理和夫人等人应邀参加,茶桌上放了两串颗粒饱满的稻穗,宋庆龄说:

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周总理听到之后,十分认同,并且说:

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也依然记着这点,并向政协国徽小组提出了这一建议。

04.

有了充足的时间,林徽因和张仃两个小组又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经过近半年的设计修改,两组最终都完成了自己很满意的图案。

林徽因提交的方案中,是以玉璧为主体,张仃提交的方案则是以天安门的斜视图为主体,

然后将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等元素进行了重新设计整合。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当两种方案提交上去之后,中央最终拍板要以天安门为主体,但张仃的方案外围却没有林徽因的方案庄重,这时候周总理对张仃和林徽因说:

你们合作吧。

两个小组在周总理的牵头下,从竞争走到了一起,而最终进一步完善国徽设计的工作则落到了林徽因小组身上。

经过讨论之后,林徽因等人决定把张仃小组方案中天安门画成正立面图,然后添加上象征我国政权的金色五颗星。

1950年6月17日,林徽因带领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小组提交了稿设计方案,将金色五星、天安门作为主体图案,选择红、黄两色为国徽的基本色彩,齿轮、麦稻穗、绶带环绕四周。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报送的林徽因小组设计的国徽方案。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但是这时候国徽依然不是我们现在见的这个,在这一年的8月份,高庄对于林徽因小组提供的国徽又进行了修改,将变更了绸带、稻粒的形状,使得整体图案更加和谐,庄重,最终通过中央政府的审查

在1950年国庆节到来之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布命令,将这一设计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05.

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正式出台,并不是林徽因赢了中央美院,也不是中央美院赢了林徽因,而是双方合作共赢的结果,林徽因、梁思成、张仃、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钊等等都是国徽得以出台的有功之人,提现了集体的智慧。

后来张仃小组中的钟灵这般说道:

周总理才是这枚国徽的总设计师,只有他才知道主席的意见,也知道如何安排在什么时间、地点让毛主席有兴趣拍板,这是典型的集体创作。
开国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设计国徽,与中央美院对决,后来谁赢了?

后来为了奖励这些参与设计的人员,政府还奖励这些人每人800斤小米,但是由于抗美援朝运动的爆发,林徽因等人将这些奖励都捐给了抗美援朝前线的战士。

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已经强势崛起,而这枚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国徽亦在闪闪发光。

国家富强,人人有光,砥砺前行,吾辈自强!

参考资料:《林徽因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和寓意》等。

(图网,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