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作者:浮玉織史

國徽,是國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在特定的重要檔案中,必須蓋上國徽列印才能正式生效,足見國徽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

世界上國家林立,國徽也是各有特色,一般而言,國徽上通常會添加國家特有的自然元素,比如說植物、動物,當然也可能有其他元素,但由于國徽的莊嚴性,所添加的元素自然也得慎重再慎重。

在很多的人的印象中,提到我們的國徽想必并不陌生,但是如果發出提問,問下國徽上究竟有什麼元素和這些元素代表了什麼,或許能準确回答出這個問題的人并不多。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其實,我國的國徽并不複雜,組成的元素也很鮮明好記,國徽的中間是五星及其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顔色以紅黃互相襯托,與五星紅旗遙相對應。

國徽上方四個小五角星環繞着一個大五角星,象征着偉大的共産黨上司下的民族大團結,谷穗象征着農民階級,齒輪象征着勞工階級,兩者緊密相連這象征着工農聯盟。

天安門是首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紅、黃相襯,則沿用了中華民族吉祥如意的喜慶色素。

經過我們這麼一分析,是不是對我們的國徽又增添了幾分崇高的敬意?

我想一定會的,而在中華民族強勢崛起的這百年裡,中國的國徽也如五星紅旗一樣在世界上愈發鮮明。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既然我們的國徽如此值得引以為傲,那麼問題就來了,您知道我國的國徽是由誰設計而成的?

其實國徽的誕生還得追溯到開國大典前,著名才女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直接與中央美院對決,那麼後來誰赢了,現在所用的國徽又是誰設計的?

01.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三個月之後召開的開國大典,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啟示:

全國範圍内征集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

其中對國徽的要求是,要有中國特征,要有政權特征,形式上也要莊嚴福利。

時間緊,任務重,祖國各界人士紛紛集思廣益,參與到了這莊嚴而又有意義的國家大事中來,但是當時參與的人雖然多,但具備美學設計功底,又能做出符合标準的國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相關人才并不多,但這并不是意味着沒有。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才女林徽因便是建築設計行業中的佼佼者。

放眼當時林徽因生活的年代,才氣能力壓她一頭的人還真不多,即便是她的丈夫梁思成,在林徽因面前似乎也失去了顔色。

1928年,林徽因年僅24歲,但她已經和梁思成一起受聘于東北大學,并擔任了建築系的副教授。

這一年的東北并不太平,就在林徽因去東北大學任教的前幾個月,枭雄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長子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執掌東北。

他上台之後果斷宣布東北易幟,高調宣稱服從南京國民政府,而他也是以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一時間風光無限。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為了在文化界做出點事迹,張學良便出資發起征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的大獎賽,而林徽因所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這次比賽的最高獎金。

是以在當時,在建築設計方面,林徽因的話語權很重,而為新中國設計國徽這件事,她自然責無旁貸。

02.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的身體狀況并不好,肺病反複發作,已經将這位才女折磨得不成樣子,多次手術讓她的身體更加虛弱,經常卧病在床。

當她聽說新中國征求國徽的消息之後,便在病床上立即投入到這一偉大的工作之中。

梁思成看着病床上的妻子,多次勸說,讓她将這一工作放一放,先養好身體再說,可是林徽因哪裡肯放棄,依然在苦苦堅持,經常熬到深夜。

為了幫助妻子實作願望,時任清華大學營建系主任的梁思成,特地邀請油畫家李宗津、建築專家莫宗江、建築設計師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以及研究中國古建築學的羅哲文等人,成立了專門的國徽設計小組。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而與此同時,中央美術學院也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成員分别是著名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钊、鐘靈等人。

兩個小組各盡其力,在開國大典之前,也都拿出了初稿,連帶着社會各界人士送出的方案,政協共收到了國徽稿件100多件,圖案900多幅。

但遺憾的是,這些稿件雖然各有特色,但都有不足之處,是以都沒有被采用,當然也包括林徽因和張仃兩組所設計初稿。

03.

林徽因小組設計的初稿如下,是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等元素組成,整體圖案類似漢鏡模樣。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張仃小組設計的初稿如下,是由五星、地球、齒輪和谷穗組成,更類似于現今政協所用的會徽,在這些元素組合下,他們一共做出了有5種變體圖案。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從這兩個小組所設計的方案來看,确實很具有中國特色,但是似乎卻缺少了一些莊重,這也導緻在開國大典之前,政協隻是通過了國旗和國歌詞譜,并沒有公布國徽的方案。

是以,在14949年的開國大典儀式上,我國國徽方案并沒有最終确定,經過慎重讨論後,政協國徽小組決定,放寬征集的時間,在1950年國慶節到來之前一定要挂上新國徽。

經過政協和相關人士的反複讨論,最終确定了國徽中必須包含的幾個元素,即:齒輪、麥稻穗,五星、绶帶。

說起來,将麥稻穗元素放到國徽中,這還是周總理親自提出的建議。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時間回到1942年,為了歡迎董必武,延安舉行了一場茶話會,宋慶齡、周總理和夫人等人應邀參加,茶桌上放了兩串顆粒飽滿的稻穗,宋慶齡說:

它比金子還寶貴。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如果年年五谷豐登,人民便可豐衣足食了。

周總理聽到之後,十分認同,并且說:

等到全國解放,我們要把禾穗畫到國徽上。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周總理也依然記着這點,并向政協國徽小組提出了這一建議。

04.

有了充足的時間,林徽因和張仃兩個小組又再次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經過近半年的設計修改,兩組最終都完成了自己很滿意的圖案。

林徽因送出的方案中,是以玉璧為主體,張仃送出的方案則是以天安門的斜視圖為主體,

然後将齒輪、麥稻穗,五星、绶帶等元素進行了重新設計整合。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當兩種方案送出上去之後,中央最終拍闆要以天安門為主體,但張仃的方案外圍卻沒有林徽因的方案莊重,這時候周總理對張仃和林徽因說:

你們合作吧。

兩個小組在周總理的牽頭下,從競争走到了一起,而最終進一步完善國徽設計的工作則落到了林徽因小組身上。

經過讨論之後,林徽因等人決定把張仃小組方案中天安門畫成正立面圖,然後添加上象征我國政權的金色五顆星。

1950年6月17日,林徽因帶領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送出了稿設計方案,将金色五星、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選擇紅、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齒輪、麥稻穗、绶帶環繞四周。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林徽因小組設計的國徽方案。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但是這時候國徽依然不是我們現在見的這個,在這一年的8月份,高莊對于林徽因小組提供的國徽又進行了修改,将變更了綢帶、稻粒的形狀,使得整體圖案更加和諧,莊重,最終通過中央政府的審查

在1950年國慶節到來之前,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釋出指令,将這一設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05.

由此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正式出台,并不是林徽因赢了中央美院,也不是中央美院赢了林徽因,而是雙方合作共赢的結果,林徽因、梁思成、張仃、張光宇、高莊、鐘靈、周令钊等等都是國徽得以出台的有功之人,提現了集體的智慧。

後來張仃小組中的鐘靈這般說道:

周總理才是這枚國徽的總設計師,隻有他才知道主席的意見,也知道如何安排在什麼時間、地點讓毛主席有興趣拍闆,這是典型的集體創作。
開國大典前,林徽因抱病設計國徽,與中央美院對決,後來誰赢了?

後來為了獎勵這些參與設計的人員,政府還獎勵這些人每人800斤小米,但是由于抗美援朝運動的爆發,林徽因等人将這些獎勵都捐給了抗美援朝前線的戰士。

曆經幾十年的艱苦奮鬥,中華民族已經強勢崛起,而這枚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國徽亦在閃閃發光。

國家富強,人人有光,砥砺前行,吾輩自強!

參考資料:《林徽因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圖案和寓意》等。

(圖網,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