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作者:综合历史说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其中蜀汉虽已立国,但依旧危在旦夕,在丢失荆州后,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就是北伐事业。但不远千里行军,去讨伐更强的曹魏,对汉蜀的国力造成极大的损耗,对诸葛亮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在北伐期间,诸葛亮遇到一生中最难缠的对手,此人就是司马懿,按理来说有很大可能,两人各为其主英雄相惜,但历史并非故事,并不会按照剧本走。事实上诸葛亮是瞧不起司马懿的,而司马懿虽佩服诸葛亮,但表面上却贬低他。

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接着看。司马懿虽是历史有名的权臣,后来还篡位成功,在能力上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代表所说的话,就一定是事实,或者说也会说假话的。

司马懿曾如此说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这话说得非常有气势,笔者认为更多的是,用来安军心的,或者是战略上藐视敌人,这些都有可能。大致意思是,诸葛亮有鸿鹄之志,这很中肯,但后面却变味了。说诸葛亮不识机微,察觉不到事物的变化,寻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司马懿还认为,诸葛亮多虽然谋算很多,然而缺少魄力做下决策,擅长用兵,却又固执迂腐,不懂得便宜行事,没有灵活变化。且这些缺点导致诸葛亮,虽有十万精锐,却不是他的对手,这一切都在他的布局中,时机成熟便可破而灭之。

别看此话说得有理有据,但参考当时情况,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此时正值第四次北伐,拦路虎则是司马懿,两人从未交手,互相不知深浅,但司马懿自认为,他并不比诸葛亮差,加上有各方面的优势,非常有志气,直接主动迎战。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按理来说,以曹魏的国力打诸葛亮,就像“爸爸打儿子一样”,但实质上却正好相反,诸葛亮反打司马懿。第一次主动出击,不但死了大将,士兵伤亡也不少。

此后还不服气,诸葛亮故意撤退,与司马懿打运动战,司马懿穷追不舍反而中计,到了此时司马懿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

这怎么办呢?只能耍无赖,坚壁清野以退为进,与诸葛亮打消耗战。因为这才是诸葛亮最大弱点,耗不起。

司马懿也不算运筹帷幄,他也想不到诸葛亮会突然猝死,只能说他有自己的小谋算,加上情况不允许。所以诸葛亮向他请战,还演了一出戏,也就是所谓的千里请战。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因为司马懿需要顾及军心,别人请战他弱了气势,就会导致不攻自破。原本就只能依仗坚城据守,如果人心散了,可能连城都守不住,这个后果他担不起。

当时,相方势力对峙三月有余,诸葛亮还拿出女人服饰送给司马懿,就是想逼迫对方出战。而司马懿在这两难的境地下,用了迂回战术,上书给朝廷请求出战。

而魏明帝派司马懿前来镇守时,给的命令也只是坚守而已,并没有完全放权,加上他主动出击两次都是小败,魏明帝必然不会让司马懿出战的。

其实这些司马懿都很清楚,只是比一般人考虑得更长远,并非仅仅是激励士气,他主动上表朝廷,不但能以此为由,堵住诸葛亮的口,还能安魏明帝的心,让他有一定自主权,还能激励将士,可谓一举三得。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我们再看《三国志辛毗传》记载:“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司马懿曾多次请战,他并不是想与诸葛亮大决战,只是半真半假让魏明帝明白,他司马懿是听话的。同时,如果遇到战机,可以以此为借口,小规模出兵征战。

而魏明帝最后,也只是派遣卫尉辛毗手持天子符节,监督司马懿罢了,也没有把他替换,也没有剥夺他权力,此时他依旧有操作空间的。

如果之后司马懿一直坚守不出,这个说法自然是笑话,然而此后司马懿,确实有过多次小规模出兵,在诸葛亮手中占了些便宜,还斩了魏延。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其实,说白了就是两只老狐狸相斗,司马懿不敌诸葛亮野战,但诸葛亮又耗不起。

蜀汉兵少国弱,后续粮草就跟不上,不能打持久战。兵力少战略就施展不开,缺少变化,同时不足以攻城。其实也不是诸葛亮不善攻城,只是那个年代,条件如此,没有足够的优势,谁来攻城都不好使。

所以先急的是诸葛亮,并且因此露出破绽,导致第四次北伐后半段,反而让司马懿打了回来。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也是老一套,让诸葛亮无可奈何,在北原阳燧战败,武功水之战小败。

诸葛亮确实有弱点,司马懿很清楚,却不是他所说的志大而不见机

从这可以看出,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只是场面话。他也确实知道诸葛亮的弱点,但并没有说出来,反而暗地里作为突破口,不择手段反击诸葛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