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考备考日记:天涯咫尺还是咫尺天涯

作者:登登登等

2017年10月5日:天涯咫尺还是咫尺天涯

固定工作关系建个微信群,参加培训建个微信群,志趣相同者建个微信群,同学好友建个微信群……面对面建群、扫一扫建群、邀请码建群……微信群,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虚拟世界。

我们的备考管理也有各种微信群,如管理团队群、班主任群、备课组长群、高三教师群、各学科老师群、各办公室群等等,把相关人员往里一拉,有什么通知、文件往里一放,高效便捷,是推进工作的好帮手,至少有几个好处。

一是突破了时空。不管人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方便地发出消息,体现了时代的“快”要求。

二是信息的长效。发出的消息就在微信群里呈现着,不会丢失,人人都可以看见。无论多久的消息,都可以查询到,相当于刻下了永久的痕迹。

三是高效的反馈。有一些通知需要大家知晓,回复“收到”两字意味着传达过程完成;有一些进度需要大家汇报,稍作回复说明就可以快速汇集情况。

四是分享的快捷。发现的好资料、好文章,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可以快捷地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凡事有利必有弊,微信群用于工作至少有几个弊端。

首先是时效性无法保证。老师们在上班期间有上课、备课、改作业、跟学生交流、学科研讨各种活动,不可能随时看着手机。也不知道老师们会什么时候看微信,发出去的消息是否被阅读、是否被及时阅读都成了未知数。如果有比较紧急的工作等着回复,往往会被耽误。

其次是刷屏导致阅读困难。微信是即时交流工具,加上群成员一般较多,稍早发出的消息很快会被后续的各种消息掩盖。过一段时间后微信群里的未读消息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上百条,需要逐条读完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跟自己有关的消息。这样无形中因为做了很多“无用功”而使人厌烦,从而不再阅读。有时为了查找一个消息、一份文件,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效率不高。

还有就是消息碎片化。有时为了方便会在微信里发出只言片语的消息,阅读者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但时间长了以后,需要系统性地阅读很多消息才能形成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碎片化的内容呈现方式让人难以迅速把握重点信息。

在把微信群用于工作时会带来一些烦恼。比如发出的消息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安排的工作落实不理想,反馈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整改……多次以后难免会产生相互的指责,一个说“早就在微信群里发了通知”,一个说“没有看到”,客观上造成了工作成效不高。

工作中要善用微信群,但是不能产生依赖。对不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比如一些分享,可以放到微信群里去;对重要工作,比如日常检查的反馈,除了发布到微信群里,还要当面和工作对象进行交流,面对面沟通才能做到态度明确、意思完整。如果是针对个别不具代表性的现象,就不宜发到群里,更应该当面交流。

单靠文字交流,没有温情的感染、情感的传递,甚至会使人和人之间渐渐疏远。微信群本来是要将天涯变成咫尺的,但如果大家都依赖手机、微信交流的时候,咫尺也变成了天涯。

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管理中走近老师,去发现,去交流。微信群、QQ群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工具,不能当做主要工作的推进途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