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作者:猛犸调查

“吉时已到,新人入堂。”

屋子里锣鼓声喧闹,红色纱幔倾泻,两位新人红袍喜服加身,夫妻对拜弯腰叩首,众口称赞金玉良缘。正当众人沉浸在甜蜜中,灯光骤暗漆黑一片,背景音乐突变,一声声凄笑传进来,主婚人骤然从地上诡异爬起,目光呆滞无神,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这不是电视情节,却在真实的剧本杀里上演,每每想起主婚人“变脸”的那一幕,22岁的阿雅总会习惯性将卧室的夜灯打开,陪伴自己入睡一宿。作为一个剧本杀爱好者,阿雅最近偏爱“恐怖本”,部分充斥着灵异、惊恐元素,为追求刺激演绎招鬼、请笔仙、阴婚等故事情节,也给她带来不少心理负担。

剧本杀,一种全新的沉浸式游戏体验,作为Z世代的人气担当,被推上风口浪尖。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小镇,剧本杀线下门店正在野蛮生长,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游戏剧本正在产出,由于新生行业缺少监管,剧本中扎根的一些传播内容频频引发公众质疑。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到底有多恐怖?

“每看懂一个细节,心里凉上一分。”玩过十几个恐怖本的23岁小雨,现在还清晰记得不同剧本的惊悚演绎,有的需要念“招鬼令”,有的需要联合“请仙”,还有做法烧纸等等。阴宅内灯光忽明忽暗,桌上凌乱摆放着残肢道具,音乐充斥着诡异惊悚,还有NPC(非玩家角色)出来不定时恐吓轰炸......

“闭上眼睛就是恐怖的画面,单人搜证环节差点吓得我当场‘去世’。”尽管小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置身于黑暗中的恐怖场景中仍感到不适,一次她进入漆黑的房间单独搜寻证据,一只手臂抓住了她的腿,身后突然出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这让她忍不住高声尖叫。

“知道会害怕,但还是想尝试,好奇心害死猫!”虽然是身经百战的剧本杀老玩家,在面对一些灵异恐怖本,小雨的表现依旧不淡定,每次刷本之后心里会不断反复回想惊悚的细节,让她不敢走夜路、甚至害怕独处,但又忍不住继续寻求新的刺激。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阿雅还讲述了某剧本中“请笔仙”的环节,在微弱的烛光下,几个玩家跟着主持人朗诵“口令”,互相将手交叠在一起,攥紧铅笔在白纸上绘图,仪式结束后冒出一身冷汗。“存在即合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知道这只是一场游戏,但阿雅开始对此类事物存有一些敬畏。

与小雨、阿雅一样的剧本杀痴迷爱好者25岁的茶雷,对于恐怖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虽然也因为好奇涉猎过这种类型的作品,但是真的很难有代入感,反而会使人发笑。”

茶雷从2019年喜欢上剧本杀,已经陆续玩过一百多个不同剧本,曾经一段日子就是“吃饭睡觉打本”,也踩过很多“雷本”,对于剧本的质量格外注重,目前正筹备开设一家线下门店。

茶雷说,恐怖本有一部分涉及到封建迷信和鬼神,但是大部分都以鬼神作为外壳,让剧本中的凶杀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令人捉摸不透,还有一小部分的恐怖本仅为吓人,为了鬼神而胡编乱造完全让人难以理解。

茶雷喜欢在剧本中与角色共鸣,口味偏爱硬核推理类剧本,其次是情感沉浸类,当他遇到好玩的剧本,在结束之后会有落差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中都还会念念不忘剧本中的角色、故事、作案手法等等。“偶尔也会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如何在生活中选择,是真的深刻入戏之后再从角色中抽离的那种落差感。”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为什么营造恐怖?

一部好的剧本,能让像茶雷这样的忠实玩家在剧本中与角色共鸣,通过细枝末节的线索推理,一层层抽丝剥茧抓住凶手,在推理的同时有泪有笑,这是游戏剧本的监制与编剧最想达到的效果。

但目前剧本杀正处于新兴产业,市场环境鱼龙混杂,总有商家为获利打起擦边球,出现一些黄暴本,内容涉及血腥、暴力以及色情桥段。不少黄暴本刻意加入性暴力犯罪、大尺度香艳细节描写,将低俗情节与推理过程捆绑在一起,用“十八禁”噱头吸引玩家,不断逾越道德底线。

“玩家需求决定市场,有人写有人卖,自然是有人需求。”90后的苏苏是一名剧本监制,经手写过不少剧本。她认为恐怖本更容易让玩家有直接体验,在情节中设计NPC扮鬼吓人,店家也会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硬核本,要盘出来才吓人!”苏苏曾监制过一本恐怖类剧本杀,属于“细思极恐型”。相对于恐怖本,苏苏更偏重于情感本和推理本,在市场份额上情感类剧本需求较大,制作周期需要看剧本修改情况和质量,最快1个月最慢1年。

苏苏说,从剧本编排层面来讲,恐怖本大部分应该是先构思如何吓人,写作方式因人而异,比较直观的是NPC数量以及“鬼”的出场方式和频率。甚至搭配的背景音乐和演绎也会考虑进去,鬼要怎么演,还会给出参考视频,场景的实际布置一般看店家。

“简单的是关灯,NPC扮进来吓一下,还有玩家单独去小黑屋搜证,两只鬼在里面分头埋伏,一个演剧情,一个摸到你身后,两种恐怖程度立见区别。”苏苏介绍,在玩家演绎读本的过程中,店家会自己根据情况做一些修改,达到不同惊悚效果。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扮鬼的人

一部剧本想要收获玩家的认可,兼顾游戏体验感的背后,不仅是像苏苏这样的编剧、作者在把关创作,还需要店铺的实景布置以及DM(主持人)的灵魂演绎。

根据多位玩家讲述,恐怖本大多都有诡异的背景音乐,昏暗的灯光,吓人的长发NPC,再加上血腥的场面更让人冒出冷汗,这些场景布置、角色演绎都能辅助玩家代入角色。

作为剧本杀爱好者的95后润奇,去年帮助哥哥在郑州开设了一家700平米的M谋者实景推理馆,同时担任门店的经理人,在开店时装修了大量实景元素,就是为了能够更好营造出剧本游戏氛围感。

“剧本都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就看店家怎么发挥,我们还是要尊重玩家,如果不想体验恐怖剧情可以签署一个认怂协议。”润奇介绍,店铺目前有百种剧本,恐怖本、情感本比重各占40%,剩下20%是推理本,恐怖本的实际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惊悚桥段演绎都是店家可以掌控的范畴。

曾在知名剧本杀门店做过一年多主持人的姚仔,自嘲扮鬼经验丰富,有时还需要他即兴发挥。“女孩子玩得居多,有的男生未必比女生胆大,有的被吓出去不敢回来,还有玩家因为害怕去打我,给我打得不轻。”

令这位“老鬼”姚仔印象深刻的一次扮鬼经历,是他躲在帘子后面准备“突然出现”,不巧被一个男玩家发现后撞到,胸口疼了好一阵,就连脖子还被对方挠出了血印。

姚仔还透露,玩恐怖本不只是充斥着惊悚情节,它还是脱单神器,因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疯狂飙升,玩家在慌乱中难免有身体接触,从而加速感情升温,为此成功脱单的不在少数。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什么人在玩剧本杀?

不可否认的是,剧本杀正在逐渐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日常聚会玩乐方式之一,企查查在7月发布《企查查2021年企业发展半年报》显示,在新消费领域,剧本杀相关企业上涨294.4%。

基于美团用户数据调研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规模有望达到941万,其中主要的消费人群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部分城市的剧本杀、KTV等密闭性场所已暂时营业,但猛犸新闻记者在前期对剧本杀门店的走访中发现,周末客流量较大,学生能占至60%以上,利用假期时间组队“开本”,也有职场达人会在周末闲暇“拼本”,希望通过游戏结识更多新朋友。

门店经理人润奇介绍,剧本杀算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交方式,来店铺消费的大多数是初高中生、大学生和职场白领,玩家主要群体是学生,年龄大概在15-20岁之间,初高中生、大学生比例能占到68%,客单价在百元,学生会更注重价格优惠。

“来我们店玩恐怖本的群体,基本上80%都是学生。”润奇坦言,未成年的学生到店玩剧本杀,他们都会首先推荐一些家国情怀的剧本,更具有价值导向,一旦挑选恐怖本就会尊重玩家选择。

曾有微博热搜提到“00后小伙因沉迷剧本杀入戏太深,在半夜大喊大叫”,被医生诊断为游戏成瘾且伴随明显焦虑情绪,引发了公众对于剧本杀的讨论,不少父母为此担忧,认为青少年思想发育并不成熟,并不适宜玩重口味剧本杀。

剧本杀爱好者茶雷认为,一些涉及恐怖、灵异、血腥的剧本并不适合向低龄群体传播,门店经理人润奇对此意见相左,他认为一些玩恐怖本产生过激反应的群体,大多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能够完全代表恐怖本的所有玩家真实反映。

迷信混进剧本杀:学生为主要群体,扮“鬼”者脖子被挠出血印,有商家用“十八禁”揽客,专家称应设级别限制

超百亿市场规模背后亟需监管

“青少年玩恐怖类剧本杀的心态,其实就是因为追求刺激和好奇。成年人能够合理判断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但未成年人不能。”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基地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叶蓓分析,青少年心理有很多矛盾性,生理成熟掩盖了心理上的幼稚,但青少年的生活、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对新兴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去自我挑战尝试。

叶蓓说,从根本内在因素去分析,初高中生对于剧灵异恐怖本产生好奇,可能源于孩子对死本能的探索,但不仅仅只在剧本杀时产生,日常的电影片段、参加葬礼都有可能触发死亡好奇点。

在叶蓓看来,新兴产业剧本杀应设置级别限制,对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划分合理范畴,除了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更需要家长格外注重跟孩子积极沟通,及时把握情绪波动。

看似极速扩张的朝阳产业,超过百亿市场规模的剧本杀正站在风口浪尖,谁来管、怎么管一直是行业痛点,引导剧本杀行业规范经营箭在弦上。

11月9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牵头研究起草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6条提到密室剧本杀经营中使用的故事剧本、设定的故事情节不得含有宣扬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等故事情节。

11月,株洲市多部门联合成立“剧本杀”经营场所专项检查小组,在市区内开展专项检查行动,主要检查“剧本杀”场所使用的剧本是否含有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杀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等多项检查。

剧本杀作为当下的新鲜游戏,在年轻消费市场表现不俗,也是一种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娱乐创新方式,年轻人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生活之余过把“戏瘾”,但剧本的内容应避免追求灵异、迷信、淫秽色情以及血腥暴力等低级趣味,这需要监管部门参与进来管理把控,做到汰劣留良推动行业自律。

新闻/民生/维权热线:0371-65830000 / 16603712315。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猛犸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莉/文图

编辑:夏雨

统筹:巫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