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多年疑惑——为何选择死亡

作者:爱分享的多多

我曾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呆过一个月。

那个地方的名字叫“临终关怀”病房;这个病房真的太特殊了,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病房。

在那段时间,我曾目睹过几次死亡,有的人在病院已经住了一段时间,我们也曾聊过天;有的人只是只是匆匆一见,便离开了这个世间。

面前死亡,我们有太多人未知,我们正常也很少谈论过死亡;而作为一个正常人,面对一件与自己相对无关的事情,我们总是喜欢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去评论,一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但,对于死亡,对于病痛,幸运的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一味批判与评论。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用理性能理解与经历的事情。

我在临终关怀医院实习的第二周,我遇到一名中国阿姨,她才40岁不到,跟很多进入临终关怀病院的人一样,都是身患癌症。

她与我这段时间遇到的病人不同,在她身上,我只看到了绝望,一心只想求死的想法。她刚来到病院的那一天,她就几乎是发疯的状态,她不接受与不配合做任何的检查,不接受任何的治疗,一味地大喊、挣扎,“我想死,我想死。”当时她的儿子当时就在身边,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医院的人让我去安慰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应该也是跟那时候的我差不多年纪。她的孩子问我,“是不是因为我在她身边,她才会这么不配合治疗,才那么想死?”当时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如果我是他,我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的面前一味求死,我的心态应该会崩溃的。

当时我也在想,这个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多活一会?

第二天,我和我同学去跟她做基础的检查,她也一样抱着拒绝的态度。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活下来的信念,这么这个人的时间也不多了,这个中国阿姨也一样。在我们周末休息期间,她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阿姨离开世界前的不配合的举动,也一直成为了一个疑惑,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间,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接触到《遗愿清单: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1]这本书时,我觉得我找到了这埋藏在心里多年的疑惑。

正如我之前所说,正常人很容易用理性去思考一件与自己相对无关的事情。在我的理性思考下,我认为父母应该为了自己还未成年的孩子多活一段时间,而非一直在孩子面前发疯一心求死。

但是,正是因为我很幸运,我的身体没有任何的疼痛;所以我也无法想象,疾病到底可以怎么摧毁一个人;那个人到底会有多么地痛,无法想象疼痛是怎么将一个人折磨到只想一心求死。

这名中国阿姨,首先是一个人,再是一名母亲。那时候,我只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看到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发疯似地乞求死亡,我便形成了自己的批判,认为做父母就该为了自己的孩子活下去,或者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装下去。

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在患者的角度出发,看待她到底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就算我当时从患者角度思考也好,我也无法体会她的痛,所以也无法从她的角度思考。

文章的最后,我想用书中一句话来做结尾。

“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对的,没有人有资格说你什么。”

有些事情,我们也只能看到少许,然后通过自己看到的少许,来做评价。只是,有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评论的资格,也不配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做”。

中国阿姨已经去世了多年,我认为我终于找到了这个疑惑的解答。同时,我也想跟阿姨说一声抱歉,也祝您在新的世界一切安好。

[1] 《遗愿清单: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66132fa0722e9c3b6617fc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