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年疑惑——為何選擇死亡

作者:愛分享的多多

我曾在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呆過一個月。

那個地方的名字叫“臨終關懷”病房;這個病房真的太特殊了,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病房。

在那段時間,我曾目睹過幾次死亡,有的人在病院已經住了一段時間,我們也曾聊過天;有的人隻是隻是匆匆一見,便離開了這個世間。

面前死亡,我們有太多人未知,我們正常也很少談論過死亡;而作為一個正常人,面對一件與自己相對無關的事情,我們總是喜歡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去評論,一些發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但,對于死亡,對于病痛,幸運的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去一味批判與評論。

因為,這本來就不是用理性能了解與經曆的事情。

我在臨終關懷醫院實習的第二周,我遇到一名中國阿姨,她才40歲不到,跟很多進入臨終關懷病院的人一樣,都是身患癌症。

她與我這段時間遇到的病人不同,在她身上,我隻看到了絕望,一心隻想求死的想法。她剛來到病院的那一天,她就幾乎是發瘋的狀态,她不接受與不配合做任何的檢查,不接受任何的治療,一味地大喊、掙紮,“我想死,我想死。”當時她的兒子當時就在身邊,看着這一切的發生。

醫院的人讓我去安慰她的孩子,她的孩子應該也是跟那時候的我差不多年紀。她的孩子問我,“是不是因為我在她身邊,她才會這麼不配合治療,才那麼想死?”當時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如果我是他,我看到自己的母親,在自己的面前一味求死,我的心态應該會崩潰的。

當時我也在想,這個媽媽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的孩子多活一會?

第二天,我和我同學去跟她做基礎的檢查,她也一樣抱着拒絕的态度。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活下來的信念,這麼這個人的時間也不多了,這個中國阿姨也一樣。在我們周末休息期間,她就已經離開了人世。

阿姨離開世界前的不配合的舉動,也一直成為了一個疑惑,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間,我百思不得其解。

當我接觸到《遺願清單:一個臨終關懷工作者的手記》[1]這本書時,我覺得我找到了這埋藏在心裡多年的疑惑。

正如我之前所說,正常人很容易用理性去思考一件與自己相對無關的事情。在我的理性思考下,我認為父母應該為了自己還未成年的孩子多活一段時間,而非一直在孩子面前發瘋一心求死。

但是,正是因為我很幸運,我的身體沒有任何的疼痛;是以我也無法想象,疾病到底可以怎麼摧毀一個人;那個人到底會有多麼地痛,無法想象疼痛是怎麼将一個人折磨到隻想一心求死。

這名中國阿姨,首先是一個人,再是一名母親。那時候,我隻從孩子的角度看這件事情,看到一位母親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發瘋似地乞求死亡,我便形成了自己的批判,認為做父母就該為了自己的孩子活下去,或者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裝下去。

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在患者的角度出發,看待她到底承受着怎樣的痛苦。就算我當時從患者角度思考也好,我也無法體會她的痛,是以也無法從她的角度思考。

文章的最後,我想用書中一句話來做結尾。

“無論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對的,沒有人有資格說你什麼。”

有些事情,我們也隻能看到少許,然後通過自己看到的少許,來做評價。隻是,有時候,我們根本就沒有評論的資格,也不配告訴别人“你應該怎麼做”。

中國阿姨已經去世了多年,我認為我終于找到了這個疑惑的解答。同時,我也想跟阿姨說一聲抱歉,也祝您在新的世界一切安好。

[1] 《遺願清單:一個臨終關懷工作者的手記》: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66132fa0722e9c3b6617fc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