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作者:Water晓

我国东化处高纬度地区,除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以外,长冬严寒的自然环境,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都与冬季冰天雪地和寒风刺骨,有着直接关系。

根据东三省地方志记载:历史上山海关外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黑龙江北岸的西伯利亚地区(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山以东地区),都被关内人称为关东地区。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东北一面坡式住宅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东北道士帽住它

该地区两千年前,就生活着渔猎民族,如女真人、满人、赫哲人、鄂伦春人等,他们的居住习惯一直是“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所谓“巢屠”,就是在林中木之间,距地一定高度,搭设简易住处。而“穴处”则是住在穿地为穴的半地下屋子里,俗称“

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越来越多的关内汉人移民关东,成为这方水土的居民。

这些移民大多是失去土地的山东和河北的农民,他们由于缺少钱财,便因地制宜地建起土壁草顶的土坯房子。因为这种房子周围是用树枝或秸杆编成简易墙(东北农村称为“障子”),故东北人戏称为“土坯草房篱笆寨”。

这种土坯草房,外观上有坡”式和“道士帽”式,整体十分简朴,连窗棂也多是横直相交的单一样式,表面还糊着毛边窗户纸墙壁和屋脊上的草顶,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是这种就地取材、建造简便、冬暖夏凉的土坯房,使普通的农民,能有处保证基本居住条件的家。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东北三合院

与此相反,东三省的城镇里面,居住的条件就好多以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多,但是极具浓厚的关东特色。东北的四合院和北京的四合院,在平面结构布局上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院落大门的位置。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东北民居内景

关东民居:皮袍子、兀拉鞋球、雪爬梨、土坯房、四合院、万字炕

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落大门,设置在南面的东侧;东三省老一辈建筑工匠把此位置称八卦巽位而关东的四合院,却把院落的大门设在南面的正中位置,老人俗称为“离火午这一差别使两地的四合院,给人的感觉有所不同。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进门是一座贴在东厢房南面山墙的影壁,再向西拐进二道门,才能走到院子的中轴线上而院落的二道门南面,则又是一排坐南朝北的“倒座”房屋整体上给人以压抑、封闭之感。

关东地区的四合院,给人的感觉却耳目一新,居中的南大门,给人以直来直去、大进大出的宽敞感觉,东北老人有句俗话:“明堂就要亮,进财才顺当。”东北四合院的大门,确实是明亮大气些。

另外东北的四合院,还有一种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地方就是大门的门坎是活的,摘下门]坎可进出大马车;入院落大门后,便正对院心,很符关外人士的豪爽和朴实的民风关东地区的四合院分为几个档次,王公贵戚、高官富商为最高档次,所居住的宅院最为气派,南面三开间的屋字式大门,正中一间是出入的门洞,门洞两侧是雕刻着图案的抱鼓石,再两侧是门房;大门外不远处有上马石和拴马桩,非常庄严和阔气。

进大门正对着高大的影壁墙,墙上书写着“福”字,或书写着“泰山石敢当”等字样,一切都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关东的四合院房屋结构一般都是青砖小瓦,正脊,戗檐、腿子墙等部位,装饰砖雕和石雕,整个四合院给人以大方美观、经济适用的感觉。

清代时期,关东四合院的主人们,习惯使用对面火炕或万字火炕,故房屋进深特别宽,使整个房屋的布局空间非常浑厚。

民国初年,有的人拆了火炕,换上了洋货烧煤的铸铁炉子,同时屋内又摆上了座地钟,增添了江南运来的红木家具,更使进深宽敞的屋子里充满了光彩。这种关东的四合院是最有档次的,级别第一。

中等级别的四合院,则用青砖雕花砌门楼,院内空间宽敞,设砖砌影壁或木板影壁,正房一般为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为“倒座”,其中一间为院落大门。两侧设有抱鼓石,黑漆大门设铜制虎头门环,也颇有威风。这就是关东中等小康人家所居住的四合院。

股平民所居住的四合院,因空间限制均从侧面开门北房设三间,东西厢房各设两间,倒座设三间,东侧一间为院落大门,结构上是青砖黑瓦,院墙则是石块、砖块、土坯三结合的“三混”产物,是省钱之举。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东地区闹“胡子”(土匪),一些农村富户经常遭袭击被抢,故主人便在大院高墙的四角筑炮楼,以加防范,这种堡垒式的土包子四合院,当时也是关东

一景。现在东三省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记得有这么一首民谣:“院中大门中间开,索罗竿子立起来。万字火炕团团坐,呼兰烟筒砌在外。”

的确关东民居,有它独特的地方,是一种地域和民俗相混合的产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