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作者:文汇网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笑破肚皮”的口碑佳作、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要回归了!12月7日至9日,由上艺戏剧社制作出品的《悬空八只脚》第四轮演出,将在上海大宁剧院拉开帷幕,该剧聚焦老公房加装电梯的现实问题,讲述“电梯间”里的民生故事。

上海有句俗语:“悬空八只脚”,源于一段有意思的上海往事。抗战时期,一些上海的达官显贵逃到重庆避难。然而秋风起,蟹脚痒,上海人吃大闸蟹的心一起,便收不住了。于是这群达官显贵们辗转将把大闸蟹从上海空运到香港,再从香港空运到重庆。便有了大闸蟹“悬空八只脚”坐飞机的趣闻。这句俗语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悬空八只脚”后来常常被用来形容事情悬而未决、希望渺茫。

加装电梯还是继续爬楼梯的争论,让住在顶层的人们“八只脚悬空”,也让原本的邻里关系变得微妙起来。2020年国庆,《悬空八只脚》在上戏实验剧院首演。啼笑皆非的生活囧事,关于“电梯间”缓缓展开,超密集笑点瞬间在剧场“爆炸”,也让观众从“滑稽”中看到了“温情”。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已故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说,“《悬空八只脚》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家也住在六楼,我也是悬空八只脚。”五年前,这出戏的编剧来找童双春采访时,他已经虚岁82,上下楼很不方便。当时,童双春就说,“希望上海更多的老公房能早日装上电梯,好让更多老人方便上下楼,出来走走,出来看戏。”

滑稽戏,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喜剧,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悬空八只脚》挖掘了老房加梯这样一个现实题材,将楼上楼下的居民故事串联起来。剧中,手抖个不停的周来春、“妻管严”的陈雄刚、调停大小事宜的“小巷总理”华怡、年轻的新上海人夫妻,人物个性鲜明,像极了出门即见的邻居们。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普通百姓的日子里藏着时代的大命题。全楼都想装电梯,只有一楼不同意,这是很多老公房住户面临的问题……主创团队追踪这个题材五年以上,记录了无数真实有趣的身边故事。数条故事线并进,又高密度穿插。编导在剧中巧妙地运用了滑稽戏的各种传统手法:误会、重复、包袱、方言、戏曲唱段插入,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等等,将它们不露痕迹地融入戏中,将这部海派轻喜剧推向一个高潮。

“《悬空八只脚》是新市民喜剧、老百姓情怀,”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

剧中集结了上海滑稽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和原上海青艺滑稽剧团的优秀演员。如上海十大笑星之一、在《红茶坊》中扮演“大卫”的龚仁龙,在《老娘舅》中扮演“王阿姨”的王文丽、扮演“美娟”的骆文莲,著名笑星周益伦、许海俐、薛文彬,影视演员余娅等。

“笑”是喜剧的精髓,但“笑”来源于何处?导演沈刚说,“我们在创作中始终坚信,滑稽戏的笑点不是演员凭借经验和技巧在舞台上耍宝,而是来源于真实的人物本身,要从人物性格里面去挖掘喜剧因子。”六楼老公房的生活百态——顶楼老人家的苦和悲、底层阿姨的刁与蛮、居委的韧劲与智慧,一一铺展开来。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电梯间”的喜怒哀乐

“严格把控品质,抛弃廉价搞笑,滑稽戏创作同样要严格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上艺戏剧社社长袁东说。围绕加装电梯这一民生项目,固然有矛盾和冲突,但剧中更多的是种种真情和暖意。“基层党员干部是如何化解矛盾、为民办实事谋福利的?相信看过《悬空八只脚》的观众都会被打动。”

剧照由上艺戏剧社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周敏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