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她离职后去了别的城市旅游。我为了给自己的思念找个出口,独自一人深夜驾车300多公里来到她的家乡。其实我什么也做不了,就是想感受一下她长大的城市和街道,熟悉一下她熟悉的风景。

对于将近 30 岁的人来说,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幼稚,幼稚到我不敢告诉任何人。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成年人的世界讲究效率,有无数个问题可以对我这种做法表示质疑和不解:为什么朝夕相处了大半年不找时机表白?为什么不直接去她旅游的城市找她?这么强烈的喜欢劲儿,是不是只是在感动自己,而对方根本没有接受到?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对等的暗恋。

我喜欢她的一举一动,却丝毫捕捉不到她喜欢我的感觉和证据。我俩一起吃饭、一起下班、一起大晚上出去找吃的。她离职准备找下家的事,全公司我最先知道,在最后一场电话面试中,我陪她在附近的写字楼里待到晚上 11 点。

每天上班相处得很开心,下班以后我们基本上不联系。我虽然很想她,但我隐藏了我的想念,很少给她主动发微信。有时候觉得,我们比普通的同事关系要近一点,有时候又觉得我对她而言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我就在这种肯定与否定的心理活动中持续挣扎。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她的生活好像很精彩,几乎每天下班都有安排活动,但是这些计划里通常没有我。她的微信常常充满大量的未读消息,我发过去的信息也得不到及时回复。

2021 年元旦,我和她说我要回家,其实我没有特别强烈要回去的理由,只是待在深圳有些无聊和单调。但我没有说的是,特殊的日子里不能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度过,我怕自己会伤心难过。

仔细想想,刚开始认识的一个月,我对她没有什么感觉,翻微信聊天记录也寥寥无几,都是一些工作上必要的沟通。我的喜欢开始于饭桌上的一句话,她说她有听着音频睡觉的习惯,我说我虽然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我觉得可能是听着音频入睡,有安全感。

她表示认可。于是默默的喜欢就这样萌芽了。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好巧不巧,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直到下班后她主动发朋友圈我才知道。本来想评论一条生日快乐,但回想到昨晚自己心里荡漾起的小想法,我给她私聊了一条生日快乐。微信消息看不出来有任何的特殊,但她不知道的是我已经把她的生日加到了手机日历,提醒事件是她的名字首字母缩写。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聊天中表现出类似的想法,慢慢地我也能猜到她对一件事和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候她会和我疯狂吐槽公司的同事和领导,转过头去却依然和那些人聊得火热,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虚伪,而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本性使然,并且这对她的工作颇有助益。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我却被朋友评价为一个“冷漠的人”。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你见过哪些生性薄凉的人?」

有人回答说:凉薄,词典里有一个解释是“不富足”,我觉得更像是因为缺爱、没有及时得到回应、被伤害太多次而导致的另一种分化——过早独立成熟。因为有的人缺爱会更加地渴望爱,甚至变成讨好型;而有的人反而会觉得自己因此受到了伤害,要远离它们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看完这个答案,我觉得说的就是自己。

我从小缺少来自家庭的爱,过早独立成熟。小到洗衣做饭,大到升学填志愿,几乎所有事情都自己搞定。成长过程经历了心理上的孤独和物质上的贫乏,让我的心如石头一般冰冷坚硬,很多时候表现为没有共情能力。

但就是我这样一个冷漠的人,却疯狂的喜欢上了她。或许只有和她的朝夕相处,只有她的真诚热情,才能化解我坚硬冰冷的外壳,打开真实的自己。有段时间我觉得她就是生命里的光,让普通的自己变得有所不一样。

暗恋:暗到最后,一无所有

可惜我在她心里的位置并不对等。

暗恋了大半年,我想过很多种方式和时机表白,但就是没有抓到哪怕一点点她喜欢我的感觉。

这种被压抑的感情让自己变得卑微而敏感。她离职后第3天,我给她发了微信,一整天都没等来回复,晚上却看到了她的朋友圈动态。

我难受地摊牌了,得到的是预期中的拒绝,干脆而彻底,不留一点余地,甚至连朋友同事之间的温情都没有。

我理解她,决定不再纠缠她,也不再接收来自她的任何信息。在这座一线城市,你不知道人和人之间什么时候就是最后一面。她永远地成为了你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直到记忆消失。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