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她離職後去了别的城市旅遊。我為了給自己的思念找個出口,獨自一人深夜駕車300多公裡來到她的家鄉。其實我什麼也做不了,就是想感受一下她長大的城市和街道,熟悉一下她熟悉的風景。

對于将近 30 歲的人來說,這種行為實在是有些幼稚,幼稚到我不敢告訴任何人。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成年人的世界講究效率,有無數個問題可以對我這種做法表示質疑和不解:為什麼朝夕相處了大半年不找時機表白?為什麼不直接去她旅遊的城市找她?這麼強烈的喜歡勁兒,是不是隻是在感動自己,而對方根本沒有接受到?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暗戀。

我喜歡她的一舉一動,卻絲毫捕捉不到她喜歡我的感覺和證據。我倆一起吃飯、一起下班、一起大晚上出去找吃的。她離職準備找下家的事,全公司我最先知道,在最後一場電話面試中,我陪她在附近的寫字樓裡待到晚上 11 點。

每天上班相處得很開心,下班以後我們基本上不聯系。我雖然很想她,但我隐藏了我的想念,很少給她主動發微信。有時候覺得,我們比普通的同僚關系要近一點,有時候又覺得我對她而言好像并沒有什麼特殊,我就在這種肯定與否定的心理活動中持續掙紮。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她的生活好像很精彩,幾乎每天下班都有安排活動,但是這些計劃裡通常沒有我。她的微信常常充滿大量的未讀消息,我發過去的資訊也得不到及時回複。

2021 年元旦,我和她說我要回家,其實我沒有特别強烈要回去的理由,隻是待在深圳有些無聊和單調。但我沒有說的是,特殊的日子裡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度過,我怕自己會傷心難過。

仔細想想,剛開始認識的一個月,我對她沒有什麼感覺,翻微信聊天記錄也寥寥無幾,都是一些工作上必要的溝通。我的喜歡開始于飯桌上的一句話,她說她有聽着音頻睡覺的習慣,我說我雖然沒有這樣的習慣,但我覺得可能是聽着音頻入睡,有安全感。

她表示認可。于是默默的喜歡就這樣萌芽了。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好巧不巧,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直到下班後她主動發朋友圈我才知道。本來想評論一條生日快樂,但回想到昨晚自己心裡蕩漾起的小想法,我給她私聊了一條生日快樂。微信消息看不出來有任何的特殊,但她不知道的是我已經把她的生日加到了手機月曆,提醒事件是她的名字首字母縮寫。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聊天中表現出類似的想法,慢慢地我也能猜到她對一件事和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候她會和我瘋狂吐槽公司的同僚和上司,轉過頭去卻依然和那些人聊得火熱,至少表面上是這樣。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虛僞,而是她的成長環境讓她本性使然,并且這對她的工作頗有助益。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我卻被朋友評價為一個“冷漠的人”。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你見過哪些生性薄涼的人?」

有人回答說:涼薄,詞典裡有一個解釋是“不富足”,我覺得更像是因為缺愛、沒有及時得到回應、被傷害太多次而導緻的另一種分化——過早獨立成熟。因為有的人缺愛會更加地渴望愛,甚至變成讨好型;而有的人反而會覺得自己是以受到了傷害,要遠離它們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看完這個答案,我覺得說的就是自己。

我從小缺少來自家庭的愛,過早獨立成熟。小到洗衣做飯,大到升學填志願,幾乎所有事情都自己搞定。成長過程經曆了心理上的孤獨和物質上的貧乏,讓我的心如石頭一般冰冷堅硬,很多時候表現為沒有共情能力。

但就是我這樣一個冷漠的人,卻瘋狂的喜歡上了她。或許隻有和她的朝夕相處,隻有她的真誠熱情,才能化解我堅硬冰冷的外殼,打開真實的自己。有段時間我覺得她就是生命裡的光,讓普通的自己變得有所不一樣。

暗戀:暗到最後,一無所有

可惜我在她心裡的位置并不對等。

暗戀了大半年,我想過很多種方式和時機表白,但就是沒有抓到哪怕一點點她喜歡我的感覺。

這種被壓抑的感情讓自己變得卑微而敏感。她離職後第3天,我給她發了微信,一整天都沒等來回複,晚上卻看到了她的朋友圈動态。

我難受地攤牌了,得到的是預期中的拒絕,幹脆而徹底,不留一點餘地,甚至連朋友同僚之間的溫情都沒有。

我了解她,決定不再糾纏她,也不再接收來自她的任何資訊。在這座一線城市,你不知道人和人之間什麼時候就是最後一面。她永遠地成為了你通訊錄裡的一個名字,直到記憶消失。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