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作者:南京美术学院美术馆

10月27日,阿拉丁股价报75.5元,年涨幅-5%,近60日下跌31%,总市值76亿。根据SMDC的多因子量化评分体系,华峰测控评分167分(1000分制),位列科创板第222名。

尽管阿拉丁评分较低,且Q3净利润出现同比24%下滑,公司却在Q3吸引多家私募、公募增持,养老保险基金新晋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机构看中了阿拉丁的“哪一盏神灯”,SMDC带来解析。

阿拉丁的八大力价值画像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基本面

阿拉丁2020年10月登陆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19.43元,首发募资4.9亿元。阿拉丁的所属行业分类为“研究和试验发展”,是科创板内为数不多的从事研究与试验的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制造,业务涵盖高端化学、 生命科学、分析色谱及材料科学四大领域,同时配套少量实验耗材。自主打造“阿拉丁”品牌科研试剂和“芯硅谷”品牌实验耗材,主要依托自身电子商务平台(www.aladdin-e.com)实现线上销售。

公司产品覆盖高端化学、生命科学、分析色谱和材料科学四大领域, 目前有常备销售品种3.5万种,在产品质量上,公司部分科研试剂产品达 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依靠高性价比、优质的售后服务逐步实 现进口替代,缓解了国内企业进口试剂价格昂贵、发货周期长等局面。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公司的科研试剂产品包括四大类:高端化学、生命科学、分析色谱、材料科学。 目前有常备销售品种3.5万种。

经营力

从2017年-2019年,公司的营收结构来看,高端化学占比营收最高。根据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的跟踪统计,在国内科研试剂企业电商平台排名比较中,公司在2017年至2021年(除2018年第三季度外)各个季度全部位列第一,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27日晚,阿拉丁披露三季报,结果“喜忧参半”——前三季度业绩增长,Q3同比下滑。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

今年Q1/Q2/Q3,阿拉丁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3万元、2126万元、1824万元。Q3净利润环比下降14%。

根据招股书,阿拉丁的下游客户包括多家A股上市公司,普门科技(688389.SH)、药明康德 (603259.SH)、药石科技(300725.SZ)、深天马 A(000050.SZ)、亿纬锂能 (300014.SZ)、信立泰(002294.SZ)、新和成(002001.SZ)及硕世生物(688399.SH)等。

创新力:新设子公司开展生物试剂业务

2021上半年,阿拉丁投资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阿拉丁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开展生物试剂研发业务。目前生物试剂已有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在20%左右,并且已经盈利,不是新开发的业务。

前三季度,阿拉丁的研发投入为1494万元,较上年同比+34.6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6%;第三季度,阿拉丁的研发投入为583万元,较上年同比+4.7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6%。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随着基因工程、蛋 白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对生物试剂需求将 迅速放大,此举将全面提升公司生命科学领域产品研发能力,利于建设品 种丰富、具备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质库和抗体库,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创投力:单月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基金新晋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9月期间,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近百家机构调研了阿拉丁。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在调研中,阿拉丁表示,行业整体需求比较均匀,没有出现大变化,从需求端来看,科研工作每年的需求是稳定增长的,因此很难出现短期内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未来可能出现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但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

阿拉丁表示,在第二季度上线了新ERP系统,对于公司的销售及发货流程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了部分订单的流失。这是对于公司长期发展有利的基础建设,在布局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是短期的,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发货效率、缩短发货时间。现在实施新系统后,公司的发货效率明显提升,几乎没有客户投诉的问题了,能支持公司正常运作。

三季度期间,多家公募、私募基金新晋成为阿拉丁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三零九组合新晋为第二大股东,三季度增持公司58.9万股。另外,银河旗下两只基金新晋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欧的两只基金持仓不变。

八大力|单月获得近百家机构调研、养老保险基金入股,阿拉丁的三季报透露了什么信息?

〉〉〉小编说〈〈〈

我国科研试剂行业起步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行业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采取作坊式加工生产,不具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检测程序,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品牌代理的盛行及价格竞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科研试剂的国产化、降低了行业门槛、加剧了企业竞争。

国内相关产品与美国、欧洲等企业的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外资企业控制着国内科研试剂市场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以德国默克(Merck KGaA)、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丹纳赫(Danaher)等知名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

在产品质量上,阿拉丁部分科研试剂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依靠高性价比、优质的售后服务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有望缓解了国内企业进口试剂价格昂贵,进而推动科研水平持续发展。

(来源:SMDC科创数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