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作者:彤心理

李云迪事件爆出至今,他的家人一直沉默以对,不接受采访,不接听电话,连李爸爸的朋友圈都设定成了三天可见。与李家人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舆论场上的巨大声浪,惋惜者有之,痛骂者有之,嘲讽者有之,维护者亦有之。在众多声音当中,有两种声音最为突出,一种表示对李云迪这种行为完全无法理解,另一种则直指李云迪的堕落就是原生家庭教育结出的恶果。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说不可理解,也确实不可理解,一个举手投足间都漫溢着贵族气息的古典钢琴王子,形象俊朗,财富丰厚,身边也从不缺女友,怎么至于沉沦到纵欲买春的境地?但为了强求一个解释,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归咎于李母的教育方式,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

究竟要怎样去理解李云迪的堕落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离开喧嚣的舆论场,回到事实本身。

一、铁腕控制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认定李母对孩子的铁腕控制并不难。

在李云迪4岁生日时,李母给他买了一架手风琴。为了让他能坚持下去,李母决定送他去少年宫学习,接受系统的手风琴训练。一学就是3年,风琴也迅速换成了120贝司的大家伙。重庆的夏天很热,李云迪背着重量接近自己一半的风琴,练着练着,经常热出一身痱子。

7岁,李母发现钢琴在表现音乐方面有更广阔的空间,决定让李云迪转学钢琴。学钢琴的时候,李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不仅制定了精细的时间表,还把他的娱乐压缩到了极致,限制在六点半到七点。在这半个小时里,他可以一边往嘴里扒着饭,一边看心爱的动画片。可就这么一点儿可怜的消闲时光,也因为李云迪有一次偷看电视而宣告结束。李母发现他偷看后,直接把电视搬走了。因为这,李云迪整整哭了三天。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练琴的时候,李母就坐在一旁监督。发现错音,就用毛衣针敲打李云迪的手指。她很少夸奖李云迪。这让李云迪对母亲的夸奖充满渴望,并暗暗把取悦母亲作为练琴的最大动力。他曾为了把一首曲子弹到让母亲说“好”,连续练了四个小时,说什么也不下琴。但母亲最后也只是说了一句:“还可以。”

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证据了,仅从这些描述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李母的铁腕控制。学手风琴是她的决定,学钢琴是她的决定,怎么安排时间也是她的决定。孩子并没有任何选择权,也没有任何发言权,只是为了取悦她而拼命地努力着。

二、父母有毒?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将控制型父母列为“有毒父母”的类型之一。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原书名为《有毒的父母》,译者为了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改为《原生家庭》

控制型的母亲足以操纵孩子的人生。她打击孩子的自尊,摧毁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确信她的怀抱就是整个世界,无论孩子怎样反抗,都跳不出母亲的掌握。

李云迪是被控制型的母亲宰制了人生,无法脱离母亲的怀抱,形成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最后才堕落的吗?

并不是。

有毒的父母会不断地贬损、伤害甚至虐待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恐惧、负罪感和不该他去承担的责任,会试图永远让孩子处于无力的状态。

李母虽然有着控制的一面,她不容置疑地设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用“吝啬夸奖”让孩子为了取悦自己拼命努力。可她几乎没有贬损过李云迪,更没有质疑过他的能力,在她心里,李云迪一定是未来的钢琴大师。

这与那些有毒父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因此,李云迪最初产生的自尊虽然跟母亲的认可紧紧捆绑在一起,可由于理想没有受到贬低和打压,他的内心始终鼓荡着蓬勃的生命力。在适当的时机,这股生命力就要冲破控制,寻求更加自由奔放的表达。

而且很快母亲也要从“吝啬夸奖”到不得不夸奖了。

1999年,仅一年的时间,17岁的李云迪连获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公众奖”,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青少年艺术家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

2000年,巅峰来临,他参加了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捧起了冠军的奖杯。

那一刻,他欢呼:“妈妈,我成功了!”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这既是对母亲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母亲怀抱的彻底告别。

他再也不需要用母亲的认可来维系自尊了。

就在那一年,他去德国深造,拒绝了母亲在身边照顾的请求,执意独自在异乡完成学业。后来,不论是与唱片公司签约,还是跟世界各大乐团合作,他都坚持自己来做决定。

他完全摆脱了母亲的控制。

既然有能力去开创属于自己人生,他就是一个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他后来的堕落就不能完全归咎于原生家庭。

三、风流王子

摆脱母亲控制的李云迪到了德国,那一年他18岁。

一直被母亲压抑阻遏的身体欲望,仿佛冲决了堤坝的洪水,奔腾而下,势不可挡。

李云迪开始在爱的洪涛里畅游了。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据知情者透露,求学期间,李云迪身边女伴不断。因为流连花丛,学业也可能受了影响,后来竟流出了肄业的传闻。2003年,他与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成为了首位与该公司签约的中国钢琴家,可在4年后,哥伦比亚公司就与其解约。理由之一是他不遵守公司规定,擅自带着未确定身份的女伴出席各种场合。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自2009年,李云迪便绯闻不断,09年与北京女孩华真,13年与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田霏,这是他唯一承认过的女友。2016年与田霏分手后,2017、2018、2019、2020这四年,他都被拍到和不同的女子吃火锅或者是亲密依偎。

从李云迪复杂的情史上看,他似乎不想努力去建立起一段稳定的情感关系,只满足于短暂的激情与即时的亲昵。其实,在04年到06年间,他曾有过一位台湾女友,两人还一度谈婚论嫁,但不管媒体如何报道,狗仔如何跟拍,即便照片与录像俱在,李云迪也从来不承认存在过这样一段恋情。

他还为此做了首打油诗:

不实报道,虚构故事。

没有女友,何来订婚。

四、迷恋与买春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过一个爱情三元理论,他认为,爱情里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亲密、激情和承诺。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爱情三元,又叫爱情三角,最著名的爱情理论之一

亲密指关系,激情指欲望,承诺指责任。

在李云迪的情感世界里,既缺乏相互照顾相互欣赏的亲密,也缺乏互为支持互为担当的承诺,只有要与对方融为一体的激情。

这被斯滕伯格称为迷恋式爱情,不需要了解,也不用考虑将来,只是凭借本能的引导,享受一时的欢娱。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华少问:“你觉得男女恋爱多长时间,可以发展亲密关系合适?”让李云迪在三个答案里选,李云迪选了一个月。台下一片惊呼,大家都明白华少说的“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意思。

华少倒敞快,说:“那差不多,太长了也熬不住!”

很难想象一个月之间,感情会发展到怎样的亲密程度。对李云迪而言,恋爱已经完全降低到肉欲里去了。

既然只是为了满足肉欲,恋爱和买春就只剩了一点区别。从恋爱到发生关系至少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培养一点点亲密的感觉,而买春则完全不需要过程,亲密感更是多余的。

这种关系代表着情感世界里的绝对自由。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色,欢好过后,一拍两散。各自走回自己的生活,不再有任何交集。

2016年以后,出现在李云迪情感世界里的女人似乎已经不再配拥有姓名,媒体也只能以“白衣女”、“绿衣女”来指称她们。关系持续时间也更短,都不足一年。

李云迪越来越追求感情上的绝对自由。

从2003到2021,他的情感世界划出了一条炫目的抛物线。然后“砰”的一声,尘埃落定。

五、自恋受伤的那一年

为什么李云迪会陷入迷恋式的爱情,并且越来越追求感情的绝对自由呢?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会理解他的堕落。

答案藏在2009年。

2009年,是李云迪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他从18岁到39岁的人生被2009年分成了几近泾渭分明的两段。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从2000年到2009年,他是古典钢琴家。虽有年少轻狂,也为亲密关系做过切实的努力(尽管他后来不承认,但照片录像俱在)。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2009年以后,他开始做大众偶像。情感上非但不再追求稳定,反而大胆放飞自我,向往绝对自由。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因为他的能力已经承受不住他的自恋。

在中山音乐堂的演奏会上,他弹奏的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被乐迷评价为乐句、呼吸和手指的跑动、控制力、准确度,无一合格。这是他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暴露琴技的荒疏。

这戳痛了他的自恋,让他蒙羞。

自恋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自恋是不断发展自身能力,提升实现抱负的自信,不健康的自恋是对自身能力的无限夸大,让需求远远大于实际的能力。

曾几何时,他也拥有健康的自恋。

肖赛夺冠后,他并没有马上变成一名职业演奏家,而是选择赴德深造。毕业后,他仍然坚持控制商演的数量,谨慎地选择着合作者。

“哪怕向我伸出橄榄枝的是鼎鼎大名的柏林爱乐,若对指挥不了解,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拒绝。”

他希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对自己的状态,对现场的环境,对指挥,对录音师都有着苛刻的要求。甚至因为不喜欢录音师,临时取消了金色大厅的演出。

英国《留声机》把李云迪称为“钢琴界的独裁者”。

这种特立独行被业界解读为一种难以抗拒的个人魅力,而且越是特立独行,就越能收获更多的赞赏与追捧。

逐渐地,他已经感受不到能力不足带来的压力。他的能力是天赐的,是完美的,只要他存在,他就有能力弹好任何一支钢琴曲。

练习是对天才的否定,他练琴时间从最开始的五小时减少到三小时,最后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

但他失误了。

接受失误,他的自恋就会彻底破灭。

他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还需要不断地练习,但他的失误告诉他是。

更可怕的是,他开始频频失误。

他只有竭力掩饰:

错音“不能说是失误,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音乐没有对与错,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2009年以前,他努力是为了发展能力;09年以后,则是为了修补自恋。

六、自恋成狂

2009年,李云迪身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他很可能隐秘成婚了,妻子就是北京女孩华真。

这段婚姻虽然秘而不宣,但我们从卓伟的微博和后来海外关于他们离婚的消息上还是能窥见一些端倪。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婚姻是李云迪将自己从自恋中拯救出来的无意识的努力。

在稳定的婚姻中,必然存在良好的互惠关系。双方都在为对方付出,最后共同收获幸福。

互惠关系是自恋的最好解药。自恋的人会在互惠关系中得到现实感,逐渐恢复从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自我的能力,

李云迪毕竟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他只是从健康的自恋一步踏入了不健康自恋的漩涡,还没有万劫不复。

但这个选择是个错误。

婚后,他发现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力和意愿去经营感情,仍然满世界飞来飞去地举办演奏会,有时早上一睁开眼睛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地。他的爱情只能体现在微博上,他的付出只能体现在金钱上。

可华真却并不缺钱。

没有互惠关系的婚姻很快就名存实亡。

2012年,这场婚姻走到了尽头,无声无息,就像并未存在过。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这再一次让他的内心蒙羞。

他不但不是个钢琴天才,连个合格的丈夫也做不了。

强烈的羞耻感让他完全滑到不健康的自恋里去了。

“对于自恋狂而言,羞耻感是那么无法忍受,以至于他们会发展出对策来,从而完全不让自己经历它。”这“看起来很像无耻和缺乏良知”。

于是,为了掩盖琴技上的荒疏,他豪言“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叫规则”,为了掩盖关系上的无能,他竭力摆脱任何一段可能有结果的关系。

琴技上的荒疏,发展到最后便是首尔的那场惨不忍睹的演奏,关系上的无能,发展到最后便是追求感情的绝对自由。

潜意识里越是感觉羞耻,表面就越是要毫不在意。

2019年,娱乐记者拍到李云迪停车当街小便。虽然很多明星也被抓过包,但为了挽回公众形象,他们最后都道歉了。

破解李云迪堕落之谜!钢琴王子为何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

李云迪在事件曝光后,没有任何反应,似乎不想为拯救形象做出半点努力。

可以想见,彼时,他已经完全不在意形象与道德了。

2009年,他滑入了不健康的自恋,到了2019年,他已经彻底变成了自恋狂。

这离他以如此不堪的方式落幕,仅仅只差了两年。

他没有想过要回头,也已经无法回头。

参考资料:

英雄出少年——两访青年钢琴家李云迪

《中国音乐家》

母亲的坚持成就了“钢琴王子”李云迪

《方略》

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叫规则

《人物》

树立自己的风格,做自己想做的事

《钢琴艺术》

三十而立李云迪

《中国青年》

你想做明星,小心变流星

《意林》

网文若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