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了杨振宁为李政道做的这些事情,真心替杨振宁难过

作者:舒老师的教育天地

杨振宁是1945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李政道是1946年到美国留学。由于二人有共同的老师吴大猷,所以吴大猷特意让杨振宁照顾李政道。在后续的几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身边的人都说:杨振宁就像大哥一样照顾、扶持、提携李政道。

看了杨振宁为李政道做的这些事情,真心替杨振宁难过

杨振宁 李政道共同老师吴大猷

1. 1946年,李政道刚到美国留学,杨振宁提前安排了李政道的住宿和带他注册入学。

2. 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开始不是计划到芝加哥大学,是跟杨振宁见面后,了解了杨振宁所在的芝加哥大学,也觉得有师兄帮忙,觉得不错,就注册在芝加哥大学。后来杨振宁帮助推荐大物理学家费米做了他的导师。

李政道本身在国内只读了2年大学,1946年是破格被推荐到美国留学,杨振宁当时是芝加哥大学研究生当中物理知识最广博的研究生。李政道要选什么课程,要看什么书,碰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去找杨振宁。

与李政道和杨振宁都熟悉的凌宁说:杨振宁是李政道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兄长。

与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在1949年发表论文的作者罗伯森布鲁斯说:李政道虽然也很聪明,但是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如杨振宁,杨振宁是李政道在芝加哥时代的老师。

看了杨振宁为李政道做的这些事情,真心替杨振宁难过

3.1949年,杨振宁和罗伯森布鲁斯合作写了一篇论文《介子与核子和轻粒子的相互作用》,由于李政道经常到杨振宁这里来玩,就把还在读博士的李政道的名字加上去了,杨振宁的目的是想帮助李政道早点出名。

4. 1950年李政道博士毕业,费米推荐李政道跟芝加哥大学天文系诺贝尔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教授做博士后,当时李政道不知道什么原因与钱大吵了一架,自然是干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杨振宁写推荐信介绍李政道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由于威克教授刚好准备离开学校,杨振宁就又向奥本海默推荐李政道到自己的工作单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1951年)。

5.杨振宁1951年正在做统计物理学当中有关伊辛模型的研究,于是李政道加入了杨振宁的研究课题。他们两人合作研究发表了2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和统计学领域已经成了名,他们的合作当中,杨振宁是资深的一方,杨振宁感觉李政道事业不顺,就想尽量扶持李政道。因此,为了扶持李政道扩大影响出名,这两篇论文杨振宁开始都准备署名李政道在前,自己在后。

但是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凭借女人的独特第六感官告诉杨振宁:李政道这个人其实不值得杨振宁这样信任,阻止杨振宁这么做。杨振宁就把第1篇论文作者自己排在第一,李政道第二。第2篇论文李政道排在第一,杨振宁排名第二。但是,这两篇论文当中,第二篇更重要,其中有一个单位圆定理是杨振宁证明出来的,非常有影响力。

看了杨振宁为李政道做的这些事情,真心替杨振宁难过

这两篇论文奠定了李政道在行业的声望,1956年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教授。

6.1956年杨振宁推荐李政道参加第六届罗切斯特会议,这个国际高能最重要的会议,必须是有名望的收到邀请的高能物理学家才能参加。杨振宁因为在1952年前已经发表了8篇粒子物理重要论文,他已经成名,每一届都受邀参加这个会议,而且,1956年这一届杨振宁还是筹备组成员,杨振宁就推荐李政道参加了这个会议,扩大了李政道的影响力。

7. 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只有两人署名的论文一共23篇,但是李政道署名第一的论文是22篇。杨振宁署名第一的只有1篇(就是前文说过的那一篇),比例是22:1。李政道认为论文署名要按照英文姓氏字母顺序,李政道在前,这是行业规则。

由于中国人是讲究排名的,李政道22:1的排名数量他不但没觉得不妥,不知道谦让,反而后来对第一开篇论文他也认为应该按照字母顺序他第一,这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事情。

为什么杨振宁后续同意22:1的论文排名,杨振宁觉得自己已经成名,不需要跟李政道竞争,另外一个方面杨振宁把李政道当小弟,对于小弟的要求,做大哥的估计抹不开面子,不是太好计较,为以后决裂埋下了隐患。(其实李政道自己都没有一贯遵守他自己所说的规则,他与别人合作论文,按照字母顺序规则他不应该排第一,但是经常他还是第一)

8.杨振宁与李政道分手后,还有几次两人出现在同一个会议上,李政道非常无礼的几次在杨振宁发言的时候故意发言挑毛病,想给杨振宁难堪。

杨振宁这个时候一般表现出来的是大哥风范,并没有当场指出李政道所挑出的毛病其实是错误的,而是会后通过写信告诉李政道,他不想让别人看到他们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并告诉李政道自己的发言是正确的,而李政道所言是非常无知的,还让李政道好好了解他研究的领域再说话。

看看杨振宁对李政道的扶持和引导他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名了,最终落得二人彻底决裂。也许杨振宁有点后悔,也许他会经常想起夫人杜致礼的先见之明和劝告:李政道不值得杨振宁那么信任。

看了杨振宁为李政道做的这些事情,真心替杨振宁难过

杨振宁夫人杜致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