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作者:岛主说事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1942年的东线战场,苏德双方都在斗智斗勇。有人提出,如果朱可夫在发动“天王星行动”之前,优先在勒热夫方向对莫德尔集团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围歼作战,就能切断德军中线和南线的联系,也会导致东线战场提前进入收尾阶段。那么,按当时战场情况,朱可夫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早在1941年秋冬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时,到11月中旬,德军统帅部就已经对这场推迟的进攻在做收场准备,原因就是180万大军陷在泥泞道路不能自拔,连一直主张进攻的古德里安也率先提出撤出战场的要求,说明德军的失败在所难免。

为此,在撤换掉一大批高级将领之后,德军将中央集团军群的70个师兵力收拢到维亚济马和勒热夫-瑟乔夫卡一带,企图在这里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为继续威胁莫斯科作进攻准备,同时也是为北线提供补给和为南线展开蓝色方案行动打掩护;另一方面就是以莫德尔第9集团军为诱饵,阻止苏军中央方面军主力南下,从而放开手脚让南方集团军群分兵两路进攻高加索,达到占领苏军能源和资源中心的目的,如果目的达到,等于切断了苏军的后路,就是釜底抽薪。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实际上,在1941年11月份,总参谋长哈尔德就已经发现了东线作战的短板问题,莫斯科战役德军并不是输在兵力和指挥上面,而是补给困难和装甲部队不能适应泥泞道路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已经在秘密拟定德军调整作战方向的计划,将占领苏联重要城市改为占领乌克兰和高加索的粮食和能源。

从这个层面讲,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将莫德尔集团摆在勒热夫作防御部署,摆明了让苏军过来打反击,而苏军确实也没少投入兵力,结果都是无功而返。相反,莫德尔却借这场打了13个月的作战一战成名,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称号。从这里能看出,德军就是想苏军把重点放在中线,好让南方集团军群趁机进军高加索,这是个声东击西的战略。

在苏德战争历史上,1942年11月25日朱可夫发动的“火星行动”在勒热夫方向遭遇滑铁卢,按道理苏军损失那么大,斯大林为什么对朱可夫一点表示也没有呢?实际上,“火星行动”最大成果有两点,一是牵制了莫德尔集团不能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战场,迫使德军不得不临时组建顿河集团军群,曼施坦因成了战场救火队员;二是虽然苏军受到重大损失,却让莫德尔准备固守勒热夫的企图瓦解,不得不撤出中线战场从而完全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方向的威胁。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实际上,从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苏军在勒热夫方向对莫德尔集团的作战也是非常重视的,对斯大林来说,70个师的德军打不走撵不跑,苏军不得不调集了大量兵力在莫斯科方向防守,德军的这个举动让斯大林寝食难安如鲠在喉,所以前前后后也是大仗不少打,小仗打了无数,而莫德尔反而越打越厉害,原因就是德军统帅部不断往中线增派兵力,甚至在曼施坦因急需坦克增援的情况下,莫德尔仍然得到了两个装甲师的支援,说明德军统帅部对勒热夫方向的重视。

而从双方作战部署来看,苏军也是做了两手的准备,一方面是在中线和南线的通道防御上,中央方面军起到了两头兼顾的作用,对苏军来说,斯大林格勒坚决不能丢,伏尔加河就是连接中线和南线的纽带和运输通道,丢了它苏军就失去了能源和补给的后盾;另一方面维持中线和南线战场的通道安全,有利于苏军加速策应,后来的作战也证明,当“天王星行动”在南线展开时,中线的“火星行动”也同时打响,这么做等于是对德军把勒热夫战场当备选战场的瓦解,从战略上讲,苏军是对的。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当然,德军将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摆在勒热夫,也不仅仅是为了牵制苏军南下,也有趁第6集团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后迂回北上重新进攻莫斯科的企图,所以在曼施坦因取得克里半岛大胜以后,他先指挥第11集团军司令部北上列宁格勒,后又将司令部部署在了中线,其中就有准备对莫斯科展开进攻的想法,只不过这个企图被“天王星行动”破坏了,苏军反攻的第二天,曼施坦因就被命令去救援保卢斯,使这个计划流产。

所以,从这个层面讲,即使苏军集中兵力围歼中线德军,也并不能迅速改变东线战场态势。相反,苏军还很可能落入德军的圈套,不仅莫德尔第9集团军撵不走,甚至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还会迂回北上,这样苏军就被动了,更谈不上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

有些人对朱可夫在二战中的作用颇有微词,认为他不会指挥打仗,只会使用人海战术,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就当时苏军的作战条件,苏军除了兵力有优势,其它还有什么呢?对战争来讲,只要能打赢,结果比过程重要得多。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1942年9月上旬,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德军小胡子统帅也亲自到前线视察,保卢斯承诺再有两个星期就能结束战斗。几乎同时,斯大林也把朱可夫从莫斯科派到了斯大林格勒,也是从这时起,保卢斯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东线战场的主动权也开始向苏军转移。

朱可夫准备用什么计谋来指挥作战呢?就是“双星计划”。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如何将保卢斯第6集团军撵出斯大林格勒时,朱可夫却提出要将斯大林格勒当诱饵诱敌深入,苏军腾出精力迅速组建更多的预备兵力,力图在冬季同时展开两场牵制作战,一场是在斯大林格勒围歼保卢斯的“天王星行动”,一场是在勒热夫方向围歼莫德尔的“火星行动”。

从宏观上讲,“双星计划”是苏德战争打响以来,苏军动用兵力最多也是目标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所以斯大林命令这个计划只能秘密展开,刚开始也只能他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他的助手莫洛托夫知道,其它前线指挥员直到战斗打响前8个小时才得到通知。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不先围歼勒热夫?莫德尔早有防备

所以,在发起最后作战时,苏军等于完全使用的是预备兵力展开反攻的,而在前线作战的比如崔可夫指挥的第62集团军就是作诱饵的。从一定程度讲,说勒热夫战场是绞肉机,说斯大林格勒战场24小时就要换一批士兵,都是在为“双星行动”作准备。而在11月19日“天王星行动”展开时,朱可夫指挥6个集团军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保卢斯展开包围,德军都不知道这些兵力从何而来,匆匆派曼施坦因前去救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从上面分析看出,朱可夫提出的“双星计划”是在下一盘比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大的一盘棋,如果单从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来说,苏军只能算是小胜,但同时打败曼施坦因的“冬季风暴行动”,还迫使莫德尔从勒热夫方向撤退,这就不简单了。所以说,斯大林让朱可夫以最高副统帅的名义统率三军也是实至名归,即使“火星行动”出现不足,但比起整个东线作战的胜利,这点不足已经不算什么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和崔可夫如何打造铁壁合围圈

二战苏德战争,朱可夫在回忆录中为何没有逃避责任?敢于担当

苏德战争中,朱可夫为何没有以少胜多的战例,指挥的都是大战役

二战勒热夫战役,莫德尔为何一战成名,朱可夫两头兼顾分身乏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