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亮:百年京胡韵流长

作者:廖昊
孙亮:百年京胡韵流长

孙亮拉着自己制作的京胡,总是如醉如痴

□陶安黎 李倩

京胡艺术,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而京胡的纯手工制作,也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在临淄,就有这样一位京胡演奏者、制作者和弘扬者,他长期以工匠的勤勉,艺术的情怀,默默坚守在这个角落。他的名字叫孙亮。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临淄孙亮的家中,整洁的房间里,悬挂着不少已经制作好的京胡;墙角处,堆放着一些半成品和用来制作京胡的竹子。应我们的要求,孙亮抄起一把京胡,端坐在椅子上,娴熟地拉起来。音调高低错落,收放自如,有力的琴弓穿梭跳荡,灵活的手指轻拢慢捻,悠扬婉转的音符在室内起伏飘荡。这一刻,他的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到音乐中。

一曲终了,孙亮向我们介绍说,溡韵轩京胡艺术分为京胡演奏与京胡制作,发源于齐国故都临淄,历史悠久。有人称它为“清朝及民国时期齐鲁大地民间音乐发展印记及乡贤文化生活记录的活化石”。受家风熏陶,孙亮从小便喜欢音乐、书画,尤其喜欢戏曲及各种乐器的演奏,对京胡艺术更有着特殊的爱好与敏悟。他师从他的叔叔,也是第三代传承人孙伯田,刻苦学习京胡演奏及制作,掌握了相关技艺。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代传承人。如今,孙亮不仅京胡演奏水平业内闻名,他制作的京胡无论是品相、音质,还是音量、音色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适合各种调门,符合京剧各流派的艺术风格,深得业内人士青睐,并影响到全国各地及国外华人区。很多戏曲名家,以拥有一把溡韵轩京胡为自豪。2019年,著名京胡大师燕守平先生介绍他的朋友专程从上海来到淄博找孙亮,只为求得一把由他亲手制作的京胡。这些年来,孙亮制作的京胡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市京剧院奏响。前不久,他还特意为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京剧艺术节精心制作了一把京胡,得到艺术节专家的盛赞。

然而,什么京胡叫好京胡,用孙亮的话说,就是“哪里都好。”

首先,制作一把好京胡的原料非常重要。京胡所用的材料大都由竹子构成,对琴杆、琴筒的尺寸及色泽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天然生长的竹子尺寸大小、长短、粗细各异,需要精心选材和准确计算。在这方面,孙亮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为了找到好竹子,他多次远赴福建闽侯,不顾酷暑燠热,在竹林里苦苦寻觅,在竹子市场精筛细选。而京胡的制作过程更是复杂而深奥,一把看似平常的京胡要达到理想的发音绝非易事。孙亮介绍说,京胡制作看似简单,其中的技巧却包含着常年积累的经验与灵性。在制作工艺上,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特别注重京胡发音质量的关键——共振,共振好,共鸣就好,发音自然也就达到最佳状态。

孙亮还专门写过一篇名为《京剧行当、流派伴奏京胡刍议》的论文,从专业的角度,以大量实例,纵横捭阖,详尽论述了自己对京胡伴奏的独到见解和创意。提出“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的大胆设想。“京剧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艺术家们辛勤耕耘和大胆探索……首先在形制上有了很大突破,尺寸进一步加大,音域更加宽广甜润,演奏者更加便于操琴,更能发挥操琴者的功力和表现手段,在情感表达上愈容易表现得淋漓尽致,愈能容易渲染剧情气氛,愈能贴近人物情感。”孙亮这样写道。

京胡,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根竹子,两根弦,然而它却“拉”开了京剧艺术的帷幕,谱写了我国古典美学的精神风韵与京剧流派纷呈的历史画卷。而孙亮,便是这音乐历史长卷的默默耕耘者之一。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我有信心把祖先留下来的这份宝贵遗产继承下去,让这门艺术薪火相传,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京剧,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孙亮激情洋溢地说。

【来源:淄博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