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作者:一一汤兮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战争场面拍得真的很好,电影预算还是网上募捐的大约只有200万美元,相比于我们的小鲜肉的片酬这点预算真的不算啥,但是该有的细节全都有,伪装阵地,炮火支援,火力试探,炮击,步坦协同,侧射,反坦克枪,都是很专业,秒掉某些只会堆炸点的美国大片一条街。

电影的开始很突兀,结束又很仓促,让不懂这段历史的人感觉到不知道怎么开始的,更不知道电影结束后又发生了什么,剩下的勇士抵挡住后续的进攻了吗?勇士们还有几个人活了下来?”俄罗斯虽然大已经无处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勇士们守住了莫斯科了吗?带着很多的疑问,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段历史。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1941年9月底,德军在取得了基辅合围战的惊人胜利后,将主力集中到中央战线,集结了3个集团军、3个装甲集群,超过190万人的兵力发动代号为“台风”(Operation Typhoon)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地区(Vyazma-Bryansk)完成了新的双重合围行动,消灭了大量苏军部队,并趁势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仅有100~120公里处,之后暂时转入防御,以补充战损,积蓄力量,准备对莫斯科发动最后的突击,以期在红场上结束1941年的战役。

为了加强首都地区的防御力量,苏军最高统帅部调集增援兵力强化莫斯科周边接近地的防御,第316步兵师就是在这时被调到莫斯科前线的。第316步兵师并不是战前苏联陆军的常备师,而是战争爆发后在中亚军区紧急组建的动员师。该师于1941年7月12日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Alma Ata)组建,下辖第1073、107773、1075、1077步兵团,第857炮兵团和第597工兵营等单位,其兵员主要来自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两个加盟共和国,首任师长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军事委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少将(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这就是电影中两个士兵对话"让这帮纳粹瞧瞧俄罗斯人有多厉害!""我是哈萨克人""……那就让他们瞧瞧哈萨克人的厉害!"的由来了。

10月11日,第316师被调入入西方面军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将军(Konstantin Rokossovsky)指挥的第16集团军,奉命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Volokolamsk)该地区离莫斯科仅40公里。当德军在10月中旬发起猛攻时,第316师经历了艰难的战斗,在德军的压力下向莫斯科方向撤退并建立了新的防线。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1941年11月16日,德军第46装甲军向第316师的防线发起猛攻,其中第1075团的阵地是德军突击的重点,而"潘菲洛夫28勇士"的战斗就发生在这一天。根据苏联宣传机构的报道,当天第1075团第4连反坦克歼击组的28名指战员在见习政治指导员瓦西里·克洛奇科夫(Vasily Klochkov)指挥下,坚守在杜博谢科沃村(Dubosekovo)附近的阵地上,当时他们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却要面对德军坦克的集群冲锋。报道称当时德军在该连阵地前集结了54辆坦克及大量步兵,向克洛奇科夫率部防守的地段实施轮番进攻,而28名苏军战士就是凭借少量反坦克武器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这也就是电影中的一幕。

这场众寡悬殊的战斗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克洛奇科夫和他的部下总共击毁了18辆坦克,给德军造成800余人的伤亡(后来歼敌数字改为70余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后改为大部牺牲)。

通过《红星报》的连续报道,“潘菲洛夫28勇士"的事迹迅速在前线和后方传播开来,许多文艺工作者纷纷撰写文章、创作作品,对他们的英勇奋战和牺牲精神进行讴歌颂扬!1942年7月21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追授克洛奇科夫以下28名官兵“苏联英雄"称号,此后"潘菲洛夫28勇士"就被树立为受到全体苏联军人和苏联公民崇敬的英雄楷模。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实际情况是”潘菲洛夫28勇士"的故事并未真实发生,那么在1941年11月16日,第316师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战斗呢?后人根据战时资料对当日的战况进行了重现。当1941年11月中旬德军在莫斯科西北郊发起新的攻势时,第316步兵师奉命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西南8公里的杜博谢科沃地区,防线正面宽度为18~20公里,其左翼为第126步兵师,右翼为莫斯科步兵学校的学员混成团。在11月16日向第316师发起进攻的德军部队是第46装甲军第11装甲师,其目标是为两天后的另一次攻势夺取有利的出发阵地,而在当天德军计划占领杜博谢科沃以北8公里两处村庄的结合部。第11装甲师组成两个战斗群向第1075团的阵地实施首轮攻击,在该团左翼第2营的阵地正面,德军投入了一个得到炮兵及步兵加强的装甲营。

第1075团在之前的战斗中曾遭受严重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但在新的战斗之前该团已经得到了补充。据团长卡普罗夫回忆,在11月16日当天,该团第4连有120~140人,约占编制员额162人的80%,可以视为具备完整的战斗力。第1075团的火炮配置情况并不清楚,按照编制该团编有一个装备4门76毫米团属野战炮的炮兵连和一个装备6门45毫米反坦克炮的战防炮连,但有证据显示该团在11月16日的火炮装备情况与标准编制差别很大,当天该团配备了2门76毫米M1927型野战炮,数门M1909型76毫米山炮和1门法制Mle 1897型75毫米野战炮。所有这些火炮的反装甲能力都很差,76毫米加农炮在500米距离上仅能穿透31毫米装甲,而山炮和老式法制野战炮几乎不具备反坦克能力。第1075团的45毫米反坦克炮的装备数量不明,目前可知的是在当天第316师全师仅有12门45毫米反坦克炮。

从第1075团的火炮配置情况看,该团在抵御德军坦克集群冲击时难以获得充足的炮火支援,而一线步兵能够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也缺乏威力。当时该团仅装备了11支14.5毫米PTRD反坦克步枪,其中第2营配备4支,此外还有手榴弹、RPG-40型反坦克手雷以及自制的燃烧瓶。PTRD反坦克步枪的威力相当有限,仅能在近距离击穿坦克的侧面及后部装甲,而对坦克正面装甲几乎无能为力。至于手榴弹、反坦克手雷及燃烧瓶等近战武器都需要非常接近目标才可能命中,而且杀伤效果也很弱,往往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实战表明,被反坦克手雷和燃烧瓶击毁的德军坦克数量很少。综合上述情况,第1075团虽然兵员尚算充足,但反坦克能力相当薄弱,很难抵御德军装甲部队的猛烈攻击,战局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在11月16日清晨,德军坦克部队向苏军前沿阵地进行了火力侦察。据卡普罗夫团长回忆,仅在第2营阵地正面就有10~12辆坦克,但在第4连阵地前有多少坦克他并不清楚,前哨战的结果是德军在第1075团阵地前损失了5~6辆坦克后撤退了。不久,德军投入了预备队,向第1075团发起全面进攻,经过40~50分钟激烈而残酷的战斗,苏军的防线被突破。卡普罗夫从团部赶到前沿,亲自收拢幸存的官兵向新的阵地转移。在这场防御战斗中,古尼迪洛维奇大尉的第4连损失最为惨重,全连140人仅有20~25人幸存,该团其他连的损失相对较轻。苏军未能守住杜博谢科沃地区,当地被德军占领,直到12月20日才被苏军收复。根据苏军战报记录,在11月16日当天第1075团总共击毁了9辆德军坦克,这个数字仅为报道中“潘菲洛夫28勇士"击毁坦克数量的一半,还是全团的战果。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真的发生过吗?

从11月16日到20日,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的第316步兵师及其他苏军部队遭到德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的攻击,并逐步向莫斯科近郊撤退。虽然德军最终占领了沃洛科拉姆斯克,但是第316师的顽强战斗给德军造成了很大损失,迟滞了德军的推进,消耗了德军的进攻力量,当德军先头部队遥遥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尖塔时,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第316师蒙受了巨大的牺牲,全师伤亡9920人,其中3620人阵亡,6300人受伤,换而言之,该师组建时征召的首批官兵几乎伤亡殆尽。第316师的坚韧顽强也让德军印象深刻,第4装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纳大将(Erich Hoepner)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元帅(Fedor von Bock)的一份电报中提到了第316师:”这个师是由野蛮人组成的,它的士兵们不按照任何规则进行战斗,他们极为狂热,从不投降,不畏死亡。"

第316师的浴血奋战得到了苏联领导层的高度赞誉。11月17日,斯大林批准了国防人民委员部关于授予第316师"近卫军“称号的报告,该师随后更改番号为近卫第8步兵师。11月18日,师长潘菲洛夫少将在战斗中阵亡,他之后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11月23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决定以潘菲洛夫将军的名字命名近卫第8师,这是苏军历史上仅有的两个以指挥员命名的师级部队之一,另一个就是潘菲洛夫曾经服役的第25步兵师“恰巴耶夫师”。虽然"潘菲洛夫28勇士“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潘菲洛夫师官兵的牺牲精神和卓越战功却是不可否认的,他们值得俄罗斯人永久的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