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作者:老衲侃春秋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公元304年七月,王浚支持东海王司马越,借用鲜卑、乌桓士兵攻破邺城,打败司马颖后,放任乌桓、鲜卑兵洗劫邺城。

后来在回幽州的路上,又用军纪约束这些士兵,造成8000妇女被杀后沉入江底的惨剧。

邺城的老百姓遭了兵燹,而王浚则因为借兵有功,被晋封为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一时声威大震。

自此,王浚这个昔日里由一个没人重视的私生子,现在变成了谁都得巴结讨好的一方诸侯,真正是咸鱼翻身了。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公元306年五月,王浚又派部将祁弘领着鲜卑、乌桓兵,协助司马越前去攻打长安。

鲜卑、乌桓兵在上次洗劫邺城时尝到了甜头,每个士兵都是满载而归的,所以这一次是召之即来,打起仗来也格外卖力气。

司马越的联军没费多大劲就攻下了长安城。这回该长安的百姓遭难了。

祁弘带兵大掠长安,杀人二万多。史书记载,那一天的太阳,像鲜血一样的赤红。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307年(永嘉元年),晋惠帝驾崩,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次年改元永嘉。

东海王司马越这一下彻底翻身了,他当上太傅,把持了朝政。

而协助有功的王浚,自然也跟着借光,升任司空,加领乌丸校尉。

天下都打烂桃了,此时的晋朝皇帝已经无力掌控局面了,加上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朝廷一内耗,也没有精力管外面的事了,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开始武装割据,许多少数民族也借机建立自己的政权。

匈奴的刘渊自称皇帝,建国号为“汉”,史称汉赵或前赵。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311年(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病死,元帅王衍带军队护送他的灵柩回东海封国。在苦县(今河南鹿邑)与汉赵的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相遇于此。

石勒带兵围困中他们,十余万人全被歼灭。歼灭完王衍的部队后,又焚烧了司马越的灵枢。

至此,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朝廷身边已无可战之兵。

此时洛阳城中的晋怀帝,由于身边无兵,而都城已被汉赵刘曜的大军围困,他马上加封王浚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并诏令他赶快发兵前来勤王。

但使者尚未出发,洛阳就已被汉赵刘曜等人攻陷,晋怀帝被掳。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其实,这都是晋怀帝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他的命令就是发出去,王浚也没有勤王的打算。他看到此时朝廷的大厦将倾,倒是滋生了割据称霸的野心。

国不可一日无主,晋怀帝做了匈奴人的俘虏,王浚正好趁这个机会建立傀儡政权。

王浚昭告天下,在幽州设立临时政府,立了一个皇太子,自己则当了尚书令,做了这个临时政府的行政首脑。

由于王浚建立的伪政权名不正言不顺,加上宠信枣嵩、朱硕等贪横之人,因此失去人心,原先和他交好的各部都先后背叛了他,加上此时天公不作美,幽州遭受了蝗灾和旱灾的双重灾难,军队的士气十分低落。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自从有了不臣之心后,许多忠于朝廷的人,只要是有人劝谏,其结局不是被外调就是被诛杀。

维持军队得有钱粮,就得加重税赋,本来遭灾的百姓日子就很难过,这一下更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弄得天怒人怨。此时他这里已经是离心离德,众叛亲离。

石勒感到这是天赐良机,便向谋士张宾问策。张宾指出:王浚表面上是晋朝将领,实际上已露出司马昭之心,他现在是众叛亲离的局面,如果有人给予他支持,他肯定十分高兴。于是给石勒建议,不如先向他称臣,让他失去戒备,然后再趁机偷袭。

对于张宾的计谋,石勒是全盘接受。于是他派人给王浚送去书信,并献上厚礼,表示拥戴其称帝。

王浚刚刚因失去段部鲜卑和乌桓的支持,正在暗自懊恼呢,忽然得到石勒的书信,岂能不喜。

洗劫长安邺城的罪魁祸首王浚,最后遭到报应,老巢被破脑袋被砍

314年(永嘉二年),石勒开始行动了,他先隐藏自己的精锐兵力,然后假称自己将亲自去幽州,力劝王浚称帝。

王浚手下的督护孙纬警觉性比较高,他怀疑其中有诈,跑来请求出兵反抗石勒。

此时正做着皇帝美梦的王浚,哪能听得进这些忠言?他传信让石勒直接前来,自己在城中安排好人手来迎接石勒进城。

谁知那石勒一进城就露出豺狼本性,在城中大肆抢掠。

石勒先是数落王浚不忠于晋室,又指出他漠视百姓,既有大量储粮仍不施济给受天灾影响的灾民,说落完后命五百骑押王浚到襄国,临走时将王浚手下精兵万人全部屠戮。

到襄国后石勒杀了王浚,然后将其头颅送给汉赵君主刘聪。

石勒计杀王浚,立了大功,更是得到刘聪的重用,为此后建立自己的后赵,积蓄了力量。

参考资料:《晋书》唐·房玄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