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1949年的12月24日,率领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的刘伯承和邓小平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件,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有人和刘伯承约定了一个起义时间,刘伯承看完信后对邓小平说道:“毛主席多年前埋下的一个杀招在今天要派上大用场了!”

邓小平接过信后快速看完,虽然这封信没有署名,但是邓小平根据信的内容已经猜到这封信是谁写的了,他笑着对刘伯承说道:“原来是郭汝瑰啊!此人是很出色的军事指挥官,我早该想到他是我们自己人!”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郭汝瑰的照片

刘伯承也笑着说道:“我刚接到董必武和任廉儒的信,也才知道郭汝瑰已经打入敌人内部20年之久了,现在想来之前粟裕打的孟良崮战役,包括我们和华野一起打的淮海战役,郭汝瑰应该立功颇多!”

邓小平点点头,表示认可刘伯承的这个说法,邓小平继续说道:“郭汝瑰目前担任着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手下掌控着两个整编军加三个独立师的兵力,此时他登高一呼的话,国民党在成都的防线将会全面崩溃,这个关键时候郭汝瑰真是立下大功了!”

1949年的12月26日,郭汝瑰正式在成都起义,胡宗南手下的六个兵团,除了李文的第五兵团继续顽抗以外,其余的五个兵团纷纷响应郭汝瑰,本来成都城外将会迎来双方的一场血战,如今在郭汝瑰的努力下,刘伯承和邓小平以最小的代价解放了成都。

郭汝瑰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蒋介石和胡宗南的耳中,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谁背叛我,郭汝瑰也不会背叛我!”

等到这个消息被坐实后,蒋介石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叹了一口长长的气后瘫倒在椅子上,久久未能起身。

此时的蒋介石和胡宗南还不知道的是,郭汝瑰潜伏在他们内部已经长达20年之久,郭汝瑰其实忍辱负重,一直是站在人民这一边的。

郭汝瑰,四川人,黄埔五期毕业,1928年时在黄埔军校接受周总理的号召,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郭汝瑰入党的时间点足以证明他参加革命的意志是很坚定的,因为在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背叛革命,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当此危难时刻郭汝瑰毅然决然投身红色革命,可以看出他对党是极其忠心的。

后来因为郭汝瑰在战斗中负伤,导致他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因为郭汝瑰是秘密入党的,他的真实身份很少有人知道,当时也只有周总理、董必武等极少数的人知晓郭汝瑰的真实身份。

抗战时期,国共联合抗日,达成统一战线,郭汝瑰进入沉默期,没有与任何人取得联系,直到解放战争拉开帷幕,郭汝瑰才和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

郭汝瑰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情报工作者,他在国民党内部能一路升迁,做到高官位置源于其出色的军事才能。

1931年郭汝瑰从日本士官大学深造回国,接着进入蒋介石创办的陆军大学继续深造,等到他毕业的时候,正逢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郭汝瑰走出校门进入部队任职,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十四师的参谋长。

不久后淞沪会战爆发,本来准备赶赴华北战场参战的郭汝瑰被调往南京参加淞沪会战,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师接到的任务是前往南京南北塘口一带阻击日军的进攻,当时的第14师第42旅的旅长临阵退缩,郭汝瑰亲自向14师的师长霍揆章请命担任42旅旅长。

郭汝瑰自告奋勇的精神让霍揆章很是感动,随后郭汝瑰率领第42旅坚守塘口阵地,打退日军几十次疯狂的进攻,这期间郭汝瑰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亲自来到阵地前沿指挥作战,不避炮火,不顾自身安危,郭汝瑰在几次关键战中登高呼喊:“我已经写好遗书,此战我决定不后退一步,我一定和大家共存亡!”

最终郭汝瑰率领42旅顶住数倍于己的日军的进攻长达七天七夜的时间,郭汝瑰出色的表现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时任国民党军总参谋长的陈诚,所有人知道蒋介石一生最信任的人有四个,分别是胡宗南、陈诚、汤恩伯、顾祝同。

其中陈诚和顾祝同为一个派系,胡宗南和汤恩伯各自为另两个派系,郭汝瑰一战成名,成功成为陈诚和顾祝同的嫡系将领,由此打开了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升迁之路,这对郭汝瑰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是因为得到了陈诚的赏识,郭汝瑰才得以进入国民党军核心位置,接触到他们内部最高军事机密,为日后解放战争中给解放军提供关键的情报打下了好的基础。

如果说淞沪会战是郭汝瑰的出山之作,那么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就是郭汝瑰名扬天下的代表作,先说说武汉会战。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郭汝瑰年轻时的照片

1938年的6月,日寇集结了35万兵力进攻武汉等地,国军集结了110万人马主动防御,阻击日寇对武汉等地的进攻,一开始的作战计划是由德国军事顾问制定的,德国人认为应该在武汉三镇建立重点防御线,依托武汉三镇的有利地形,沿江在内线阻击日军的进攻。

这份作战计划制定好后,遭到了郭汝瑰的反对,郭汝瑰认为如此列阵必然会重蹈南京保卫战的覆辙,郭汝瑰向陈诚提出:“如果我们依托武汉三镇建立重点防御阵地,那么这三镇中有一处被敌人突破,其他两处必然会全线崩溃,三镇的背后是长江,一旦没守住,我军主力只能跳进长江喝水了!坚决不能在武汉内线打这场防御战,应该转移到武汉外线,利用山脉和制高点,居高临下,抗击敌人的进攻!”

郭汝瑰的意见得到了陈诚和顾祝同的重视,他们很认可郭汝瑰提出的建议,便下令放弃德国人制定的作战计划,让郭汝瑰牵头制定武汉会战的作战计划,短短的三天时间,郭汝瑰就拿出一份无比详细的作战计划,蒋介石和陈诚看完后赞不绝口。

蒋介石问陈诚:“此图出自何人之手啊?”

陈诚趁机向蒋介石推荐了郭汝瑰,从这一刻开始郭汝瑰的名字在蒋介石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武汉会战国军转为外线作战,和日军血战40多天,此战正如郭汝瑰预料的那样,一定可以在武汉外围更多地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而国军的损失和之前的两次会战相比确实大大减少。

武汉会战取得了好的战果,郭汝瑰彻底成为陈诚的心腹,也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蒋介石甚至称赞郭汝瑰为:“党国最有见识的年轻将领!”

此时的郭汝瑰被提拔为20集团军的参谋长,同时兼任国军暂五师的师长,1941年的12月份,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郭汝瑰率部参战,郭汝瑰一到长沙,薛岳便立刻亲自和他见面,薛岳问郭汝瑰说:“我的‘天炉战法’字前两次大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你觉得此战法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郭汝瑰顺手从怀里拿出几张纸来,纸上的内容正是郭汝瑰在来的路上写的关于天炉战法的改进方案,薛岳看完后拍手叫绝,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以少胜多,又一次打了一场大胜仗。

1943年的豫西会战,日军在此战中效仿希特勒的“闪电战”,以快速推进的方式在常德南北地区肆无忌惮,当时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都认为日军的最终目的是攻占常德这个军事重镇,尤其是日军想要夺取常德的粮仓。

因此在豫西会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很多人都建议回调江南的守军,发起常德保卫战,此时郭汝瑰向陈诚说道:“我认为日军的最终目的不是夺取常德的粮仓,而是想要回兵江南,歼灭国军的有生力量!”

郭汝瑰的话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其中有一位老资格的参谋长说道:“日寇如今已经拿下了常德以北的华容、安乡等地,其攻占常德的意图还不够明显吗?”

郭汝瑰回答道:“我从来没有说过日寇不攻占常德,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并不止是攻占常德,目前日寇的大部分人马是在长江北岸一线排开的,我就想问问各位敌人这么排兵布阵是想干什么?另外之前的洞庭湖一战,敌人大搞闪电战,请问这样有利的战术日军只会用一次就不用了吗?我断定长江以北的日军一定会秘密进军江南!”

陈诚在将信将疑的时候,前方传来的情报和郭汝瑰说得正好相反,所有人都嘲笑郭汝瑰异想天开,仅仅隔了一天后,国军江南的部队传来一个重要的情报,说日军的第13兵团两万多人已经秘密渡江。

此时陈诚才相信郭汝瑰的判断是正确的,陈诚命令郭汝瑰立刻拿出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郭汝瑰当场将事先准备好的作战计划放在了陈诚面前,陈诚眼里充满了诧异,他惊讶郭汝瑰的才能竟然到了这个地步,陈诚按照郭汝瑰的作战计划立刻调整部署,最终取得了豫西会战的胜利。

整个抗战时期郭汝瑰不但赢得了陈诚的信任,还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曾公开说过:“像郭汝瑰这样的年轻将领,将来会成为党国的基石!”

抗战胜利后,郭汝瑰一开始就断定蒋介石必然会发动内战,走上“独裁”的道路,此时郭汝瑰积极联系党组织,希望能在后面的战争中为党效力,在郭汝瑰多方面的奔走下,他终于联系上了任廉儒和董必武,自此郭汝瑰开始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董必武将和郭汝瑰取得联系的事汇报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毛主席说道:“郭汝瑰!名将也!他潜伏敌人内部多年,在关键时候说不定可以左右大战役的命运!”

毛主席的预料后来全部应验了!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杜聿明的照片

郭汝瑰在1945年的时候,三次得到升迁,先是被提拔为国民党第五作战厅厅长,随后又升任为第三作战厅中将厅长,自此郭汝瑰直接可以参与到国民党内部的军事核心机密,有很多大战役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就是出自郭汝瑰之手,郭汝瑰在刚刚制定了作战计划后,便立刻派人将作战计划通知任廉儒,由他再向周总理汇报。

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很多作战计划还没有下达到底下的部队,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获悉了,郭汝瑰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绝对是巨大的。

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的华野先是拿下了泰安等地,蒋介石命令山东的国民党军立刻集结兵力,准备合围陈毅和粟裕的大军,蒋介石刚刚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郭汝瑰便照抄了一份给任廉儒,任廉儒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份作战计划送到了毛主席和粟裕那里。

郭汝瑰还特意提醒说道:“此战,国民党王牌张灵甫的整编74师会是绝对的主力,我军一定要留意张灵甫这个人!”

粟裕是难得的军事天才,孟良崮战役粟裕两次改变战术,最终出奇兵全歼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但是这份辉煌的战绩里绝对有郭汝瑰的一份功劳。

郭汝瑰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重要军事情报送达到毛主席和周总理面前,时间久了,郭汝瑰引起了杜聿明的怀疑,杜聿明三番两次地怀疑郭汝瑰是我军的人,但是杜聿明始终找不到证据。

虽然杜聿明自己也是蒋介石很信任的人,但是郭汝瑰同样是蒋介石信任倚重的人物,因此杜聿明的怀疑被很多人认为是他和郭汝瑰之间的派系斗争。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之前,何应钦和白崇禧提出了此战的关键是“守江必守淮”,或者是连接徐州和蚌埠,形成重兵团齐头并进的形势,寻求决战机会。

郭汝瑰意识到如果蒋介石真的将部队集中在两淮地区打防御,我军就算取胜也会伤亡很大,于是郭汝瑰极力建议蒋介石在徐州外围作战,这一建议和白崇禧等人的作战计划相左,此时杜聿明更加怀疑郭汝瑰的真实身份了。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尾声被调任到淮海战场,他秘密向蒋介石建议说:“我们可以将主力调集到蚌埠地区,直接放弃在徐州作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快速在蚌埠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减少部队之间的移动!”

蒋介石一开始批准了杜聿明的建议,但是在杜聿明上任的路上,蒋介石三次改变了作战计划,最终还是决定在徐州外围作战,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多个兵团不得不赶赴距离更远的徐州。

而促成蒋介石做出这样决定的人正是郭汝瑰,郭汝瑰很聪明地想到:“我军的优势在于运动战,只要能让国民党军队增加远距离的调动,就能为我军创造出战机!”

后来粟裕的表现确实让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剩余的三个主力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一举奠定了长江以北的战局。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陈诚在淮海战役中给予了我军“神助攻”,正是陈诚向蒋介石建议要在徐州外围作战,导致了杜聿明原来的部署被全部打乱,而说服陈诚去劝说蒋介石的人正是郭汝瑰。

淮海战役,郭汝瑰在人们看不到的隐形战场上可谓是功勋卓著!后来杜聿明在写《淮海战役总结》的时候,在文章里这么写道:“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介石的宠信。”

也就是说此时的杜聿明已经很确定郭汝瑰就是我军的人,但是他确实找不到任何证据。

淮海战役结束后,郭汝瑰向蒋介石递了辞呈,同时他联系到董必武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到党组织,为人民的军队效力的心愿,此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共同给郭汝瑰写了信说道:“此时你回到党组织实在是太浪费大好时机,我们认为你可以争取一支部队,在日后的战局中率部在合适的时候起义,如此一来可以再建奇功!”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郭汝瑰晚年时期的照片

郭汝瑰深感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建议很有道理,便假意陈诚说道:“淮海战役失败,我也有责任,我想要一雪前耻,我收回自己的辞呈,让我直接到前线带兵吧!”

陈诚和顾祝同一直看中郭汝瑰,而且顾祝同一直是国民党军的陆军司令,在顾祝同的帮助下,郭汝瑰担任了国民党军第72军的军长。

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二野兵不血刃地解放了重庆以后,蒋介石逃往了成都,大西南也就剩成都这个重要城市没有解放了,郭汝瑰此时得到了蒋介石的提拔,被任命为第22兵团司令。

在胡宗南逃离成都以后,郭汝瑰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登高一呼,促使了国民党五个兵团起义,为解放成都立下了大功。

杜聿明是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的,直到1959年时,杜聿明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完成改造,不久后杜聿明还当选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当时世人都知道郭汝瑰是起义的英雄,却都不知道郭汝瑰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重要人物,1959年杜聿明被释放的时候,先是陈赓去和自己的这位老同学叙旧,紧接着郭汝明也前去看望杜聿明,两人相视一笑,彻夜长谈,当时杜聿明一直想问郭汝瑰是否一直就是共产党,但是杜聿明始终没有问出口。

到了1981年的时候,杜聿明在北京病重,郭汝瑰前去探望杜聿明,杜聿明在临终前拉着郭汝瑰的手问道:“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我现在不行了,不想将这个疑问带进棺材里,我想知道你当年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笑着在杜聿明耳边说了一句话,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杜聿明这才说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太厉害了!”

郭汝瑰潜伏敌人内部20年,杜聿明临终时才知道他的身份,太厉害了

毛主席接见郭汝瑰(右一)的照片

郭汝瑰在全国解放后对自己的功劳和经历绝口不提,到了郭汝瑰晚年的时候,他决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于是一本接近四十万字的《郭汝瑰回忆录》问世,此书一处震惊了世界,此时世人才知道郭汝瑰在1928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敌人内部足足潜伏了20年!

1997年郭汝瑰90岁生日,儿女们纷纷赶回来为郭汝瑰祝寿,寿宴结束后,他的大女儿要到车站乘车离开,郭汝瑰对子女一向宠爱,他便要亲自送女儿到车站,在回来的路上郭汝瑰的车遭遇车祸,一生写满传奇的郭汝瑰老人不幸去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