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最大零售商全面撤出中国,曾在中国内耗三年,总部多次裁员

作者:王晓搞笑短视频

文|AI财经社实习生 孙浪

编辑|鹿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进入中国16年后,英国最大的零售商乐购(Tesco)最终还是离开了这片土地。

2月25日,乐购以2.75亿英镑向华润子公司出售中国合资公司20%股权,退出中国市场。乐购表示,出售相关股权是令公司得以进一步简化业务,并集中于核心业务营运。所得资金将用作一般企业用途,交易将于本月28日完成。乐购已在中国落下帷幕。

早在6年前,乐购就开始了撤出中国的脚步。

2014年5月,乐购与华润创业集团以220亿港元完成股权交易,后者获得80%的控股权,135家“Tesco乐购”超市随即更名为“华润万家”。

英国最大零售商全面撤出中国,曾在中国内耗三年,总部多次裁员

乐购中国本土化艰难

作为全球三大零售之一,乐购进入中国的时间比沃尔玛、家乐福晚了近10年。

2004年7月,乐购耗资21亿元收购顶新集团旗下乐购超市50%的股权,并将超市更名为“Tesco乐购”,正式进军中国大型零售业市场。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最初乐购选择与顶新集团采用双主管架构安排,自己控制选址、设计等权力,而顶新拥有采购和营运权。这一决定让乐购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导致其在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直到2007年乐购从顶新集团收购了乐购超市90%的股权,才结束了这场历时三年的内耗。

乐购取得控制权后,照搬英国模式,向中国区引进了大量国外人才。据悉,很长一段时间内,乐购中国的高管只有两名华人,一名负责对接政府和媒体,一名负责人力资源。这些外籍高管为企业在各个层面植入了纯正的英式基因。

此外,顶新集团管理时所采用的大区负责制,也被乐购的中央集权管理所替代。集权管理、全国统一采购,大区和门店成为了执行者,大小事务均由中国区和英国总部决策。这让乐购不同区域门店不仅丧失了自主权,也无法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

而面对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体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集中化管理与采购根本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经济观察报援引乐购一位高管表示,中国各区域之间有着极大的消费差异,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较多。

如华东地区消费者口味为酸甜,四川为麻辣,乐购采用集权管理、全国统一采购根本无法适应区域市场的需要。乐购门店内“本土化”商品远远少于竞争对手,很多商品因不符合地域风格而滞销,因此导致门店销售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2013年,乐购在华销售额223亿元,整体亏损。而根据乐购201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财年乐购税前利润同比下降91.9%至1.12亿英镑,销售额同比下滑4.6%。

直到2014年,乐购决定逐渐撤出中国,与华润万家母公司集团以220亿港元完成股权交易,135家“Tesco乐购”超市随即更名“华润万家”。

全球三大零售之一的乐购进军中国市场,努力耕耘10年后,仅剩20%股份。而最终在2020年2月25日,乐购出售仅剩的20%股权,全面放弃中国市场。

英国最大零售商全面撤出中国,曾在中国内耗三年,总部多次裁员

百年老店的困境

创立于1919年的乐购迄今已有101年的历史,2012年一项统计数据表明,英国人平均每消费7块钱,就有1块进了乐购超市的收银柜。据悉,那一年也是乐购业绩的巅峰时期,全球雇员突破50万人,一举超越家乐福(49万)和西门子(43万),成为欧洲最大的企业雇主。不过从那以后,这家百年老店的事业开始急转直下。

2014年,除了乐购中国区被并购外,其总部也出现不小的麻烦。

当时,英国乐购内部自曝财务作假丑闻,7名高管因涉嫌伪造利润被开除。伪造数额高达2.5亿英镑。

这件丑闻刚好伴随着超市行业的下滑周期,使得乐购很快从辉煌跌落到谷底。到了2016年,乐购的税前利润从5年前的39.85亿英镑直降到1.45亿英镑。

利润不够,只能压缩成本。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4年9月1日,原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戴夫·刘易斯临危受命,出任乐购集团CEO。刘易斯刚上任就在英国总部裁员5000人,随后三年时间内裁员超过3万人,这种泼辣的工作风格让乐购员工“闻风丧胆”。

有乐购内部人士对媒体评论说,只要任何业务稍有下滑,刘易斯的本能反应就是裁员砍预算,堪称“成本杀手”。

到了2019年1月,乐购再次公布裁员计划,裁员规模约9000人,预计关闭90家门店,并对剩下店面的布局做出重大调整,营业时间将被缩短;总部办公室岗位将被精简。

英国最大零售商全面撤出中国,曾在中国内耗三年,总部多次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