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姐狱中策反的特务:面对行刑枪口喊冤,不仅保命,晚年还成功臣

作者:永恒回望

秋日朗朗,輝耀山城。重庆市朝天门水码头处,往来的“三江游”游轮汽笛声声,声声引人遐思;楼群环绕下的“解放碑”前,不少浏览的游客争先恐后,于碑前精选着合适角度,摄影留念。碑前留念,留念一个理应铭记的年代。

江姐狱中策反的特务:面对行刑枪口喊冤,不仅保命,晚年还成功臣

这天,重庆市的2007年11月14日,这个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的三峡博物馆,正值小说《红岩》中的重庆地下党革命烈士江姐牺牲58周年之际,展馆展出了极其珍贵的收藏品:“江姐托孤遗书”!

许多读过《红岩》小说的人,对江姐英勇不屈狱中斗争的情节,是谙熟于心的。

但对江姐在被称之为“魔窟”的渣滓洞监狱,还能把书信向外界顺畅传出,感觉不免有些许疑问:军统特务手段残忍毒辣,狱中监管阴森恐怖程序复杂,江姐如何搞到这些笔墨和纸张?这份胸怀坚定信仰,做好英勇就义准备并写下的遗墨,又是通过何人之手,从渣滓洞监狱传出来的呢?

挥泪思当年,深知这座监狱极其难与外面联系的狱中革命者们,渴望寻找机会,争取建立起一个能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受尽折磨的江姐也是这其中的有心人。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谨慎小心地接触考察,终于成功策反了渣滓洞的一名看守人员。

—— 1948年6月14日, 江姐被投靠了国民党军统的叛徒指认,在万县不幸被捕。随即被关押于臭名昭彰的国民党重庆渣滓洞监狱。

江姐在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在此之前,重庆的一名革命女同志曾紫霞,她与自已的伴侣刘国志一道被国民党军统抓捕,关押在女二号牢房已多时。在与曾紫霞接触中,江姐得到一个重要信息:看守该处牢房的年轻看守中,有一名原籍四川自贡容县的年轻看守,以“老乡”身份,不久前悄悄对曾紫霞说:“你是四川内江的,我是容县的,我们是老乡呢,平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一声。”

江姐狱中策反的特务:面对行刑枪口喊冤,不仅保命,晚年还成功臣

出于戒备和怀疑心理,曾紫霞没过多理睬这个人。心思缜密的江姐听了曾紫霞的情况介绍后,思谋之下,觉得也许这是一个策反的机会。江姐的出生地也是四川自贡,于是与曾紫霞商量着,准备谨慎小心地试着接触一下这个名叫黄茂才的看守员。

黄茂才出生于四川自贡地区的容县乡下。打小就见识父母和家人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极贫极苦的贫寒苦难生活。

黄茂才家境虽然贫寒,但其父母大脑不愚钝思想不保守。在家中略能生活得下去的状况下,父母就硬着头皮把儿子黄茂才送去学堂读书。黄茂才这一读,竟然完成了初中段的全部学业,成为一名初中毕业生。

别小瞧这学历!上世纪前半叶,有初中学历,那也是一名响当当小小“知识分子”。

读完初中的黄茂才,人也长高象个小伙子了。因此,还差点被兵贩子们抓了壮丁。于是乎,穷怕了的父母就动着心思想托关系,为儿子黄茂才谋个求生之道。两个老人便想到了乡邻中有个多少沾亲带故的刘重威。既是熟人又沾点亲的刘重威,此人正在川康绥靖公署里当差,努力奋斗中,还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在黄茂才父母一而三再而三的苦苦恳求下,刘重威帮忙将黄茂才安排进了川康绥靖公署,干了一名打杂的工作。

黄茂才毕竟读过十来年书,能写会算,字写得工整流利,人虽单纯但却显聪明伶俐,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刘重威提拔黄茂才担任了身边的少尉文书。

江姐狱中策反的特务:面对行刑枪口喊冤,不仅保命,晚年还成功臣

世事多变迁,人生多曲折。黄茂才干写写划划文书的日子没维持多久,刘重威所在川康绥靖公署建制突然被撤销。好在黄茂才没丢饭碗,他被兼并整合后安排到渣滓洞监狱,由少尉文书,变成了一名普通监狱看守员,负责看守监狱里二号牢房片区。这一年,黄茂才20岁出头。

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们,一贯执行着给所有看守们洗脑的任务,让每一名看守员都统一接受理念:渣滓洞里关押的“犯人”,都是穷凶极恶之徒,都是不折不扣的“坏人”。

黄茂才在与这些“犯人”接触中,却发现这些人中有记者,有教师,知识分子,工人甚至是学生。他没看见这些人的野蛮,而是有礼节懂分寸的。尤其是见多了这些人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黄茂才心里产生出一些模糊的敬佩,与几分同情。

他在监狱工作过程中,想认曾紫霞这个同乡,想给她提供些力所能及帮助,就是在这种思想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此前,曾紫霞对黄茂才的口头表达,持高度怀疑。而今,经江姐这么一分析提醒,也觉得可以小心求证一下,看是否能策反黄茂才,让他往监狱外传递些信息。

接下来,江姐在曾紫霞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顺利认下了黄茂才这名“老乡”。不久,曾紫霞还为黃茂才织了一件毛衣。毛衣虽不值多少钱,但分明能看出黄茂才还是挺感激的。

经历过这些初步试探后,江姐让曾紫霞通过黄茂才向外面传递了第一封无关紧要的消息。

结果是:黄茂才顺利传递了这些消息。圆满完成了任务。通过连续几次的考察,江姐们得出了黄茂才“能为狱中同志们做些事”的结论。

口头 消息能够传递,文字能行否?为了解决纸笔墨的问题,江姐们将筷子磨成竹签作笔,再用棉花烧成灰变为墨,拌上水就成墨水。纸的问题也在灵机一动中解决:穿烂了的白衣服,撕下一块,就能当纸用!小说《红岩》中的这些生动描述,都是狱中江姐们当年的真真实实的斗争状况再现。

江姐和曾紫霞的努力争取下,黄茂才成了她们的“地下联络员”。他多次将重要的消息传递给外面的党组织,挽救了多名已被叛徒出卖,即将被抓的暗地里潜伏的共产党员。

重庆解放前夕,军统特务们行动反常,关在渣滓洞的江姐和其他同志们已察觉到特务们可能要动手了。为防不测,江姐写下了“最后的遗书“。1949年8月26日,黄茂才拿着江姐写给好友谭正伦的托孤遗书:“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彭云,江姐的唯一骨肉)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按照江姐的嘱托,黄茂才将遗书顺利交到谭正伦的弟弟手中。完成了江姐的心愿。

同年11月,就在江姐英勇就义前,渣滓洞军统头目告知黄茂才们,他们中的部分监狱看守员职位,已被解除,让其各奔东西。

黄茂才意识到,这种时候遣散他们这些人,军统内部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因此,他在走之前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女牢中的胡其芬。狱中的革命志士们据此写了一份《最后的报告》,交给黄茂才,请他将此信送往重大医学院的联络人。

情势紧急!了解狱中状况后的刘康也很着急,决定马上组织武装力量进行营救。然而,由于时间仓促,计划还未实施,军统特务已开始了大屠杀。武装营救的计划,遗憾地未得到实施。

不久、重庆邻外响起隆隆炮声!重庆天亮了!朝天门港口响彻解放新生的胜利号角!

解放后,人民政府和山城重庆的人民,絲毫也没忘记为今天的胜利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很快,山城的人民公安部门开始清算杀害江姐等革命烈士的凶手。

一些军统特务人员,为减轻自身罪责,告发黄茂才,说他也是杀害江姐的“凶手”。

而此时黄茂才,在遭遇军统遣散后,已辗转回到乡下的老家,并找到一份在学校的差事。

1951年,全国上下开展“镇反运动“。一天,黄茂才所在学校冲进几名公安人员,黄茂才被县公安局逮捕,罪名是参与重庆渣滓洞屠杀江姐等革命志士。

就在县公安局宣判他死刑,准备执行之际,黄茂才突然大声申辩:我不是凶手!我没参与杀过人!我离开渣滓洞时江姐们还活着的!我为渣滓洞的江姐,送过好多次信件!……

那一天,黄茂才的弟弟黄茂伟,哭着请了几个人抬着收尸的门板,准备徒步赶去四川自贡荣县后山广场,在那里为黄茂才被枪毙后收尸。

当得知哥哥黄茂才没被枪毙,弟弟黄茂伟霎那间跪哭于地,庆幸黄茂才还能活下一条性命。

喊冤的黄茂才,详细诉说自已在渣滓洞期间,为狱中革命志士传递信息的事。县公安局也认为这事有板有眼,分析起来似乎也符合逻辑。但最根本一点,黄茂才拿不出什么过硬的依据。因此,虽然公安局对黄茂才没执行枪决,还是把他送进了劳改农场。

1964年9月,黄茂才被批准提前释放。经历曲折人生的他,又回到离别十几年的容县乡下的老家。

光阴似箭!墙上日历翻到1981年的5月。这是个值得黄茂才一生铭记的时刻:他收到一封邀请信函:发信地址是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这封信是重庆烈士纪念馆馆长卢光泽写给他的。目的就是重庆的知情人说,江姐的信件传递是黄茂才,卢馆长想了解一些细节情况。

重庆之行,在卢光泽馆长帮助下,已是暮年的黄茂才见到了他当年为江姐们传递的书信。睹物思人,回忆起牺牲前的江姐们。回望自己人生路,银发满头的黄茂才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

可喜的是,那位狱中被营救出去的曾紫霞,人还活着,人也挺好的!!

1982年5月,荣县政协增补黄茂才为县政协委员,按相关规定补发了部分工资,每月又给他一些生活补贴。黄茂才一家搬到了镇上。不久,政府出资,给他修了养老的楼房……

2011年,电视台重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红岩》,将黄茂才的故事和形象列入重要内容。

江姐狱中策反的特务:面对行刑枪口喊冤,不仅保命,晚年还成功臣

我是永恒回望,欢迎关注阅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