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作者:珠珠搵食

说起来,我小的时候相当讨厌蒜头,有种呛人的辛辣味道,倘若凑近的话有种难受的感觉。所以我有些时候看电视里面,人们就着蒜头吃面好像嗑瓜子一般的行为感到相当的费解。蒜头和我隔了一道鸿沟。但这道鸿沟在某一天被打破了,那是味腊八蒜。

有段时间朋友给我送来了一份礼物,那是腊八蒜。腊八蒜的小罐给人以非常漂亮的质感,纯玻璃的内壁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腊八蒜堆积在里面,透着些许墨玉一般的光泽,一粒粒小小的翠玉在里面相互映衬,泉眼里散开的珠玉不外如是。刚开罐的腊八蒜,味道非常的好味。腊八蒜应该是刚泡好一周多,还带着新蒜的口感。味道没有那么刺鼻和辛辣,反而带着些许酸味,细品下去,还有些许甜味从舌尖浮现出来,脆脆的,很容易就下嘴,就着白粥还有些上瘾。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倘若说腊八蒜令我着迷不已,那么腊八粥便是我庆幸不已的尝试之一。

腊八节对我们广东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不过的,理由很简单,南方湿热天气居多,温暖的环境下自然难以容纳下自寒冷蛮荒环境下诞生的腊八粥。我和腊八粥的认识最初还要源自于妈妈的尝试。

母亲喜欢熬粥,白糜冷粥,过年的红甜粥,还是小米粥,砂锅粥等都涉猎众多,之所以尝试腊八粥,大抵是亲戚闲聊过程中,谈及小孩子吃多点杂粮,八宝粥,腊八粥什么的身体长得快,健康的好处,而后她便在家里开始试着熬起了腊八粥。

我对此自然是不太相信,但终抵不过老妈捧出的那碗红润的带着热腾腾气息的腊八粥。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小小的一碗里,盈满了红玛瑙一般的莹红,甜甜糯糯的,装点了一个冬天的温暖,豆子口感如流沙入口,银耳滑嫩莹白,桂圆蜜饯温润湿滑,熬到粘稠的粥底还探出一粒粒薏仁和核桃翘首以待。俯首品尝,每一勺舀起的都是热腾腾的祝福和融化一般的甜蜜,暖胃也暖心。

即便是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先生也逃不出它的美味,沉迷其中——

"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腊八粥不仅是一份暖人心脾的美味,更是我们历史长河的见证。

最初的腊八节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那是一个莽荒的时代,人们躬耕,狩猎,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和凶猛的野兽搏杀,拾取干果,守护火种。而在这样的年代里,很容易就诞生了神灵和图腾的概念。祈求安康,祭祀天地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信仰所在。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腊日节",多在农历的十二月份,承接着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秉承着人们的期望和信仰连接天地的日子。

而后这份节日,随着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流入,以及统治者的乐见起见,还有百姓们于寒冷冬天里对暖和的红粥的向往中慢慢演变成了现今的腊八节。北方人尤为钟爱这个节日,甚至于有个别富裕的老板会在村口,亦或者是商场门前支起一张小桌,摆好一碗碗鲜宴,冒着热泡的腊八粥供行人食用,聊聊日子中的八卦消息,又或者是家里孩子的变化,透着温暖的亲近。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但对于广东人来说,这样的活动毕竟是所见甚少,早些年里甚至是不过腊八节的。但随着这些年来通讯手段的发展,还有手机等电器的普及。到了这样的日子里,总有相当多的人发朋友圈祝福,或者是学着北方人的做法熬腊八粥,腌制腊八蒜,静待新年到到来。但到底还是有些不同,比如北方熬制腊八粥喜欢加入小米和红枣等,而广东这一代在口感上,则是更为钟爱糯米,百合,莲子等。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当然,也有些地区发展出了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潮汕和汕尾地区则是有人根据腊八粥改良出的罗汉粥,也相当受人喜欢。在干果店里购上一些芡实,搽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糯米,香菇,干虾,莲子,山药和野菜,以及自家腌制的腊肠。在小火的沸腾下,砂锅里的罗汉粥和着清水,带着扑通扑通的气泡声慢慢成型,然后家里的长辈会将其分到小碗里给大家满上。清粥明火,其中夹杂了颗粒分明的莲子,芡实等,透着碧绿的质感,在沸腾的热气中散发出明润的气息,含入的每一口都带着罗汉粥特有的咸香,以及米香,分外诱人。

广这边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从这碗广东腊八粥和潮汕罗汉粥开始

但比起罗汉粥,这一天里,更多的潮汕人,汕尾人更倾向于到夜市里点上一大锅海鲜砂锅粥,和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分外甜美。

那么,腊八节这一天里,大家是怎么过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