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作者:公孙枫翔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纯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纯(170-210年),字子和,沛国谯县人,曹仁的亲弟弟,也是曹操的祖从弟。很多文章中记载曹仁曹纯两兄弟为曹操堂弟,广义上讲没问题。但笔者文章力求避免误会,毕竟堂弟在当今通常理解为父亲兄弟的儿子,而曹仁曹纯是曹操养祖父兄弟之孙,所以实际上称远房堂弟更严谨。

作为一位《三国演义》中的“纯”酱油角色,曹纯仅在在第五十一回中短暂登场,在南郡争夺战中救援夷陵曹洪,结果中计兵败,与曹仁、曹洪弃城逃跑,之后再无登场。但对三国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曹纯名列曹魏八虎骑之一,绝非泛泛之辈,今天就为您介绍这位曹魏大将,虎豹骑统领——曹纯。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据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所载,曹纯十四岁父亲去世,随即与兄长曹仁分家居住。两人的父亲曹炽曾担任侍中与长水校尉等官职,所以分家后曹纯也继承了相当殷实的家业。曹纯的家中仆人、门客多达数百人,但十四岁的曹纯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使手下都能遵守规矩,都很听话,家乡的人们都公认曹纯能力很强。

与“少好弓马弋猎”的曹仁不同,弟弟曹纯更喜欢读书。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饱学之士,于是他的名声逐渐传开,远近闻名,许多学识渊博的士人都前来投奔。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强化中央军力,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时年十八岁的曹纯跟随曹操入京,担任黄门侍郎。

这里简单说一下,可能有些人看到黄门二字会联想到宦官,东汉宦官乱政的历史中黄门经常被提到。实际上,黄门本意为当时皇宫禁门皆涂成黄色,后来引申为可出入禁宫的官员。作为皇帝内侍,宦官自然可以出入禁宫,所以又逐渐将黄门指代宦官。不过汉代时黄门侍郎则为士人,主要工作为皇帝与少府尚书令之间公文传达,所以也可以进出禁宫。而小黄门专指宦官,虽然名称很像,但小黄门与黄门侍郎是截然不同的性质,在这里简单为大家进行说明。

黄门侍郎品级不高,俸禄只有六百石,但曹纯年仅十八岁就被曹操调到中央,显然是相信他的能力,把曹纯当做自己在朝廷中的亲信。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后来曹操将虎豹骑交给曹纯。

中平六年(190)年正月,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成立,曹纯跟随曹操在陈留募兵加入联军,从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有关曹纯史料现存不多,从起兵后十几年未有记载。在这里笔者只能适当推理,典韦与后来的许褚作为曹操的护卫队长,并无指挥骑兵记载,所有战斗均为步战,那么曹纯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骑兵护卫队长,平时很少冲锋陷阵,所以未有事迹留下。关于虎豹骑何时组建,亦无明确记载,但这支队伍应当有一个发展过程,曹纯从小就善于组织管理,有较高文化水平,让他带领这样一支精锐骑兵作为贴身护卫无疑是绝佳选择。所以,很可能在虎豹骑成立之初,或者虎豹骑前身的骑兵队就是曹纯带领。

关于虎豹骑的性质为曹操贴身护卫,并不是笔者臆想,而是有史料依据。《三国志》曹休传中载 “(曹休)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从该记载中能够明确虎豹骑的职能为“宿卫”,就是昼夜保护曹操安全。曹纯作为曹操远房堂弟,自然是最信得过的部下,负责曹操安全事物顺理成章,所以前期没有他作战记录就有合理解释了。

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是说虎豹骑成立之初就严格选拔精锐骑兵,有空缺就从百人将这种低层军官中选拔。这支部队的士兵可不是普通士卒,其他部队里的军官到这来做骑兵,军队战斗素养非常高的同时,也需要能力强的将军才能领导好。所以曹操曾经很为难,最终挑选曹纯,而曹纯很有办法,懂得如何安抚手下,甚得人心。能力是一方面,如此重要的队伍曹操绝不放心交到外人手中,所以既是宗亲、文化程度又高的曹纯成为最佳人选。

建安十年(205)正月,先降后叛的袁谭被曹操赶到南皮,曹操亲率大军追击,曹纯终于得到立功机会。据《三国志》曹纯传载,曹纯率领虎豹骑跟随曹操将南皮包围,袁谭自知无法投降,于是拼死抵抗。背水一战的袁谭率兵出城,竟将曹军杀得大败,曹军士卒死伤甚多。受到打击的曹操打算暂缓进攻,曹纯进言道:“现在我们是长途跋涉进攻敌人,未取胜就撤退,必将打击士气,您的威名将会受损。况且我们孤军深入,不允许打持久战。对方现在打了胜仗,一定有骄傲的心理,会麻痹大意;我们打了败仗心生畏惧,却变得小心谨慎。以畏惧对抗骄傲,必能攻而克之。”

曹操采纳曹纯的建议,快速组织第二次攻势,果然打袁谭个措手不及,未能料到刚吃败仗的曹军卷土重来得如此迅速,据《后汉书》袁绍传载“谭欲出战,军未合而破。”也就是说城破的主要原因是袁谭军队因放松警惕而未能快速集结,这说明曹纯对战场双方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

袁谭慌忙中骑上马,披头散发地跑出南皮城。被曹纯部下发现,此人从穿着来看是个大官,于是这些虎豹骑们紧追不舍。追兵越来越近,袁谭慌乱中从马上坠下,向追来的曹军骑兵求饶:“喂,你要是放过我,我能给你荣华富贵。”但虎豹骑向来军纪严肃,当然不会放过他,于是袁谭不仅败于曹纯,还被曹纯的部下给斩杀了。

曹纯在征讨袁谭的过程中立下首功,至此青州纳入曹操势力范围。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据《三国志》曹纯传载,其统领虎豹骑时职位为议郎参司空军事,这里的“参司空军事”,曹操当时职位即司空,曹纯也就是曹操司空府的军事助理,这个职位灵活性很大,权利大小取决于曹操的授权。曹纯出任虎豹骑的统领,显然是委以重任。

虎豹骑主要将领有曹纯、曹休、曹真等,皆为曹操宗亲,这支部队主要职责是保卫曹操安全,所以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派到前线的。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必须要有能够抗衡的力量。步兵面对骑兵,在北方开阔的平原防守尚且困难,进攻更是无能为力,只会成为乌桓人的活靶子。所以,此战曹操带上了众多能征善战的骑将,同时将虎豹骑带到了前线。

在张辽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在张辽的指挥下,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曹纯一众名将奋勇冲杀,一战让乌桓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人当中只有曹纯是曹操宗亲,曹魏“八虎骑”其余将领均未能随曹操远征乌桓。镇守后方是一方面,不过也能说明曹纯本身骑术高超,作为精锐骑兵的统领,必须是一名本领高强的骑将。曹休、曹真、夏侯尚三名后辈可能因年纪太小未能参战,但考虑到曹纯比曹操年轻足有十五岁,其实曹纯与这三名晚辈年龄应当更接近才对。

参战的将领中,也只有曹纯是虎豹骑将领,所以合理推断曹纯此战作为压阵部队是位于阵型尾部的。虎豹骑要先确保曹操安全,作为百里挑一的精英,曹操不会、也舍不得让他们冲在第一线做炮灰。但当其他部队都投入战场,疲惫不堪时,虎豹骑的登场将极大改变战场走势。

白狼山之战中,乌桓单于蹋顿阵亡,是导致乌桓与袁氏联军崩溃的重要原因。但恰恰在蹋顿死于谁手、如何死的问题上,史料记载出现矛盾。

《三国志》张辽传载“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是说张辽斩杀蹋顿。

《三国志》武帝纪也记载“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看起来明明白白是张辽斩杀的蹋顿,不同的传记出现相同记载,应当确凿无误,可还是在同样的史书中,出现不同记载。

《三国志》曹纯传中这样写道“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蹋顿。”很奇怪,这里蹋顿不是被张辽斩杀,而是被曹纯所擒获。究竟哪个对?

笔者认为,张辽传与武帝纪互相印证,而且武帝纪作为曹操本纪理应更受陈寿重视,应当更加慎重。所以更大的可能蹋顿还是被张辽所斩。但这里有个问题,当阵斩杀的敌将如何确认就是蹋顿。从史料记载来看,蹋顿确实死于这场战役,就算是曹纯擒获,不久也被杀掉。也许,张辽所斩之人与曹纯所擒之人让曹操根本无从确定,哪一个才是真的蹋顿。曹操将斩杀蹋顿功劳给予张辽,同时也有人怀疑曹纯擒获的才是真的,于是两种说法都保留了下来。

不管怎样,总之蹋顿确实死了,北方的乌桓再也构不成对曹操的威胁,而曹纯证明自己是宗亲里最优秀的骑将,这已足够。

曹操回到邺城大肆封赏,其中曹纯被封为高陵亭侯,食邑三百户。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单于蹋顿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桥段,同时也是尊刘抑曹倾向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战斗。每当人们谈起赵子龙七进七出枪挑曹营五十员大将,张翼德喝断当阳桥将夏侯杰惊得肝胆俱裂,麋夫人为保全阿斗投井自尽,刘备先不忍百姓受苦欲投江、后感赵云之忠勇而摔阿斗,在罗贯中笔下这场战役俨然成为刘备集团文武、君臣、甚至妻室的主场舞台,曹军完全成了陪衬。

小说情节固然精彩,但笔者要讨论的是历史,所以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思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南征荆州。当年八月刘表病逝,刘琮在本地大族强势要求下无奈投降,刘备仓皇南逃。

与小说不同的是,曹操即没见到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姿,也没听到张飞气势如虎的叫阵。曹操忙着接管荆州,哪会亲自千里迢迢去追刘备。

但曹操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刘备,派出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前往追击。与史实相同,刘备逃跑时除自己军队外还有多年积攒的辎重,跟随的百姓。越往南走,跟随的百姓就越多,实事求是地讲,不管目的如何,刘备在新野的几年里确实在百姓中享有仁德之名,所以有很多百姓跟着逃跑,居然达到十万之众。当然刘备也有意带上百姓迁移,一来人口就是发展资本,是东山再起的保障;二来当曹军追上,局势越混乱越容易逃命;三来,就是刘备实在没料到曹军追得这么快。

而奉命追击刘备,打得刘备老婆孩子都丢下的将领,就是曹纯。按说曹操应该舍不得让虎豹骑打硬仗,怎么会让曹纯主动出击呢?因为刘琮已投降,荆州北部归属曹操,曹操对刘备面临的形势了如指掌,并且这场追击战目标是防止刘备抢占江陵,并没指望一战全歼刘备,毕竟曹操主力部队速度没那么快。所以曹纯的任务是尽量扩大战果,能拍死刘备最好,逃走也没关系,只要不让他跑进南郡治所江陵即可。

曹纯果然迅速,在南郡当阳县追上刘备的逃难大军,无心恋战的刘备哪是曹纯对手,五千骑兵冲进刘备军中,顷刻间军民四散奔逃。一片混乱中刘备带着张飞、诸葛亮及几十名骑兵逃命去了。所有辎重都落入曹纯手中。

捎带提一句,赵云虽然没有七进七出,更没有杀死什么曹军大将,但仍然立下大功。他不仅将阿斗救出,还将阿斗的母亲甘夫人一并救出,虽然演义中的悲剧更能打动人心,但战乱中能将这一对母子平安救出难度更大。

刘备逃命时老婆孩子都不管了,幸亏有忠肝义胆的赵云,不然刘禅哪里还有命做皇帝。可老婆儿子保住了,女儿却没有。

《三国志》曹纯传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曹纯不仅得到辎重物资,收降刘备的士卒,还抓到刘备的两个女儿。在这里请大家注意,网上许多文章写曹纯将其中一女嫁给自己的儿子曹演,但笔者未能查到出处。依据史料适当推导某一历史事件经过,依据人物性格推导其行为,这属于基于史实的推测,但笔者实在不知道曹演娶刘备女儿这件事从何得出。如果未交代出处就如此去写,这些文章就是互相借鉴,毫无认真分析。所以笔者在此进行说明,如网友有这件事的资料欢迎交流。

如前文所说,曹纯任务是组织刘备进江陵,所以曹纯在追到长坂桥时遇到张飞拦阻,由于主要目标已完成,便没有与张飞硬碰硬。无论如何,张飞喝断当阳桥是假,但震慑住曹军是真,这股霸气的确是曹纯不再追击的因素。

曹纯随后开进江陵,标志南郡归属曹操,江陵地处要冲,荆南四郡望风而降,名义上都服从于曹操。这也是后来周瑜为何强攻江陵一年多的原因,赤壁战后江陵被周瑜包围,荆南四郡旋即被刘备轻易取得。虽然后来的局势演变成如此,但曹纯此时任务完成非常出色,不然刘备很可能以江陵为根据地直接向荆南四州发展。

曹纯进入江陵并未久留,不久即返回谯县与曹操会合,江陵交给兄长曹仁镇守。从这能看出曹操始终是将曹纯自己的贴身护卫将领,并不轻易使用。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纯篇

建安十五年(210),曹纯去世,曹操居然为谁来接管虎豹骑而犯难。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有人提出些替代人选,曹操说道:“曹纯这样的将领,不会再有了!难道我就不能自己统领虎豹骑吗?”于是曹操没有任命其他人接替,真的自己直接领导虎豹骑。后来曹休、曹真逐渐成熟,于是曹操又交给二人带领。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追封曹纯谥号威侯。

虎豹骑作为曹操的私人直属部队,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曹纯在虎豹骑时期最为亮眼,只可惜作为曹操私人武装,官方记录极少,未能留下更多事迹。也许虎豹骑还有不为人知的重要功绩,也许没有,类似于刘备麾下的白耳军统领陈到,这一类从事保护君主的特殊部队向来行事低调,但没人会怀疑他们的重要性。

而虎豹骑在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后就再也未出现在史料中,这正说明虎豹骑是为曹操个人而诞生的部队。作为八虎骑之中留存记录最少的将领,曹纯的一生低调而忠诚,能做到让曹操无人可替,不愧为一代良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