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作者:水墨画家陈庄

一代山水画宗师醉死在客舍里……

赵春秋

中国人一向重实用主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唐初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壮志,到一生怀才不遇的清代诗人黄景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概叹,传递的无不是“书生”地位的尴尬与窘迫。为了考取一份功名,多少书生穷经皓首,有的人幸运地如愿以偿,有的人很不幸失意于官场,这些失意者里,有人可以看开放下做隐士,而有些人,却难以释怀,心境抑郁,以诗酒抒怀消愁,狂歌痛饮,甚至英年早逝,五代末年宋初最著名最优秀(没有之一)的画家李成就是如此。

李成的祖上是唐代的皇族宗室,他的爷爷李鼎在唐朝末年担任过国子祭酒(这个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长)、苏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官员),他的父亲李瑜做过青州推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级别),李成出生于公元919年,李唐王朝已经灭亡了十几年,李家也早已家世中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没落了的高贵士大夫家庭给李成以良好的教养,他自幼博览群书,熟读经史,爱好诗赋,擅长于弹琴和下棋,喜好饮酒,以画山水著名。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松乔平远图轴》

李成大半生都生活在史称“五代十国”的这一时期,短短的几十年里“城头变幻大王旗帜”,政权频迭、军阀混战、官宦相残,而民命如草菅。他像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立命于社稷,兼济于天下,但身处那样一个崇尚武力的乱世,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五代周时,他的好友枢密史王朴准备把他引荐给当时的后周皇帝,但报告还没递上去,王朴却不幸身故。后来,后周被赵宋王朝取代,李成就没有机会了,“郁郁不得志”,遂纵情于诗酒之中。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 《茂林远岫图》

长期的不得志,心情自然是寥落和郁闷的。于是,只能在画中求乐、在酒中求解脱、在琴声中求安慰……放情之下,他在绘画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雪景寒林风格。他画山水,不是为了博取名利而是自娱自乐,“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这样的艺术观念也给他的山水画带来创作自由:不拘于成法,自由创作,表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 《寒林平野图》

虽然很渴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非常清高、品性磊落,绝不趋炎附势。有一个姓孙的权贵非常仰慕他的画名,写信邀请他前去献艺,李成接到信,非常愤怒地表示:我李成乃是一介书生,虽然酷爱艺术、喜欢作画,但那只是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不是会和你们玩的!(“自古四民不相杂处,吾本儒生,虽游心艺事,然适意而已。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研吮丹粉,而与画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

姓孙的被拒绝后很不甘心,就暗地里重金买通李成的同乡好友,弄到了几幅李成的画。不久后,这人又卑谦厚礼再次邀请他,李成不得已只好勉强去了,结果看到他以前作的画都挂在这个人的房间里,勃然大怒,一甩袖子走了。从那以后,王公贵戚捎信、送钱恳切求画的络绎不绝,而他一概置之不理。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 《群峰雪霁图》

北宋初年,李成的朋友卫融担任陈州(今周口市淮阳县)知州,派人请李成前去。李成非常高兴,领着全家老少从青州迁移到了陈州。到了陈州后,患有严重酒精依赖症的李成仍然“日以酣饮为事”,痛饮狂歌,最终于公元967年“醉死于客舍”,年仅49岁。

生前孜孜以求却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他,在死后却沾了儿孙的光,获得两次赠官,第一次是因他儿子李觉当了国子博士、司门员外郎而赠官光禄寺丞,第二次是因孙子李宥官至刑部郎中而赠官太子洗马。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 《小寒林图》

作为失意文人的李成终究没能实现他的出仕治世梦想,而做为天才艺术家的李成,却给中国山水画留下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影响。李成山水画从荆浩、关仝入手,在荆、关用笔用墨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表现的需要,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北宋画坛凡是作山水画或者谈论山水画的人,必定把他列为“古今第一”,北宋是中国山水画的全面成熟期和高峰期,当时山水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郭熙、翟院深、燕文贵、燕肃、许道宁、宋迪、王诜、李宗成都师法于他。

恰如文艺理论家陈传席所评述的那样“北宋山水画几乎都出于李成一系,他在人们的心目中、统治者的提倡中以及实际的作用中,皆达到了一统和独尊的程度。”不只是宋朝如此,他的作品受历代山水画家的推崇,直到今天,许多山水画家仍在学习临摹他的画作。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李成 王晓 读碑窠石图

李成|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悲惨人生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