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作者:邑人电影院

本文作者:绿流

算是一个彩蛋吧,《第一炉香》的顾问许子东客串了梁太太宴会上的一个宾客,面无表情地看着众生,似乎在想:我就看你们怎么演张爱玲。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他在采访中讲,梁姑妈才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人物,《第一炉香》中的人物关系是旧式青楼小说式的:家庭式的妓院,妓院式的家庭。而新青楼小说,是底层人民中的女性救赎知识分子。

在《许子东细读张爱玲》第1章《东方主义与长三堂子》中,也分析过姑妈和葛薇龙。不再赘述,推荐去看看他讲的,我也不再分析角色,还是要去看大佬的解读才到位。

大概介绍一下姑妈这个角色:

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的姑妈,不顾家庭反对,嫁给香港数一数二的富老头梁先生做小,只等先生早点死了好继承家产,但先生死得晚了几年,梁太太虽然分到了很多很多钱,年纪却也不小了。梁太太在半山的豪宅中时时举办宴会,交际富商名流,利用手下的美丽婢女吸引年轻男子,再把他们招徕到自己床上。婢女中也有不安分的,睇睇就暗中出去陪乔诚爵士完了几回,导致乔诚爵士不怎么亲自到梁府了。小丫头为了出头,私下接客,坏了规矩,因而被梁太太赶了回去。正巧这时候葛薇龙在梁府求姑妈资助读书,梁太太便打起了葛薇龙的主意,要把她培养成新的交际花,同时也垂涎着葛薇龙的大学男同学们。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原著如下:

梁太太听说侄小姐来了,倒躇了一下。她对于银钱交易,一向是仔细的,这次打算在侄女儿身上大破悭囊,自己还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这小妮子是否有出息,值不值得投资?

葛薇龙眼中的姑妈呢:

再回头看姑妈的家,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薇龙自己觉得是《聊斋志异》里的书生,上山去探亲出来之后,转眼间那贵家宅第已经化成一座大坟山;如果梁家那白房子变了坟,她也许并不惊奇。她看她姑母是个有本领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薇龙这么想着:“至于我,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可是我们到底是姑侄,她被面子拘住了,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流言。”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葛薇龙确实是清纯的学生,但她的堕落也不全是梁太太的手段。她单纯,但她不蠢,她有自己的主意,也有自己的打算,而且姑妈的那些弯弯肠子她都看得清楚明白。甚至有这么一场是:

梁太太手里使刀切着冷牛舌头,只管对着那牛舌头微笑。过了一会,她拿起水杯来喝水,又对着那玻璃杯怔怔的发笑。伸手去拿胡椒瓶的时候,似乎又触动了某种回忆,嘴角的笑痕更深了。薇龙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

葛薇龙在初识了姑妈声色犬马的生活后,不是没有向往的,那满衣柜的漂亮衣服,各种质地,那楼下一支支的舞曲,各式旋律,都交织在她的梦境中。不过葛薇龙看不上姑妈身边的男人,要么是浮夸的年轻人,要么是老头,她本想在唱诗班的男孩子中物色一个正派子弟。奈何,与乔琪乔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一面把手臂伸了过来,搭在薇龙背后的椅靠上。薇龙忙道:“我们还是谈谈话的好。”乔琪道:“你一定要说话,我说葡萄牙话给你听。”当下低低的说了起来,薇龙侧着头,抱着膝盖,听了半晌,笑道:“我又不懂你在说些什么。多半你在骂我呢!”乔琪柔声道:“你听我的口气是在骂你么?”薇龙突然红了脸,垂下头。乔琪道:“我要把它译成英文说给你听,只怕我没有这个胆量。”薇龙掩住耳朵道:“谁要听?”便立起身来向人丛中走去。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乔琪是姑妈没有搞到手的男人,征服乔琪,也有向姑妈示威的意思。更何况他苍白的脸,绿色的眼睛,含情脉脉,情话绵绵,把头埋在臂弯里的样子最令人心动。(不敢再描述了,原著写得太好,我描述出来太俗)。这么一个风流倜傥的混血男孩子,不知道你们会想到谁的脸,但至少不会是彭于晏。

片中,梁洛施刚说完“ 混血的男孩子都有点阴沉,还有点丫头气”,一个生龙活虎满身黝黑腱子肉的彭于晏就跳了出来。满嘴骚话的阳光帅男孩是很招人喜欢,但这不是乔琪乔啊。

彭于晏是美式大男孩的长相,没有受过欺负的脸,外形就不像。而表演方式更没有去贴乔琪乔的性格。软弱有,阴郁却没有,而那是激发女人怜爱的必杀技之一。

这就不得不提一句李佩斯。要说外形,他本人在生活中也够壮实了,胡子拉渣,粗糙的德州老农自拍照一张接一张。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但他演《霍比特人》中的精灵王时,又仙又傲娇,不管是造型还是表演都做足功夫。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更别说在《迷恋荷尔蒙》中扮演的变性人,美出天际线,和本尊相差甚远。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所以,外表不像是问题,而是整个剧组有没有一起努力让他像。造型没有,表演没有,连服饰都没有,乔琪乔的衣服材质之差,在大银幕的放大下完全不像公子哥。

马思纯倒是有学生气,但后面的深度不够,葛薇龙的城府和思想的复杂性都没有演出来。也不是没演,浮于表面吧。可能这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有关。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对比《一把青》中连俞涵饰演的朱青,出场时也是清纯学生,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后来也是沦为交际花。人物的转变就处理得很有说服力,表演上也有层次,完全能把观众的情绪带着走,而不是把观众带着发笑。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同样的缺陷存在于《黄金时代》中汤唯饰演的萧红,在有大量史料可参考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演出萧红的底色,演的都是表面。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许鞍华还是太善良了,明知道演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还是让他过。不会像王家卫那么去折磨演员。所以当她遇上合拍的演员时,往往就能锦上添花,碰撞出天水围两部曲这样的经典,而遇上不合适的演员时,只能得过且过。《半身缘》也是改编自张爱玲的原著,就叫好叫座,因为梅艳芳和吴倩莲和书中的人物契合度太高,就连演技稍弱一些的黎明,也和沈世钧的气质天然相像。反例是《倾城之恋》,廖蹇人和周润发本是极好的演员,但人物气质不符,加上当时服化道的落后,导致影片怎么看都别扭。

许鞍华接下来还要拍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最开始是王家卫要拍,让林青霞出山,林青霞为了角色都开始减肥了,结果没过几年,王眼镜又去捣鼓《繁花》。中间经历了什么,我也很想知道。《永远的尹雪艳》如今花落许鞍华,不知道能否遇上合拍的演员呢。白先勇是很在意自己作品的作家,对于影视改编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俞飞鸿扮演的梁姑妈当然是极美的,但又过于美了,端庄高雅,不像梁姑妈,倒像尹雪艳,有时候还像宋美龄。

我也不能免俗想要拟一份自己心中的演员名单:梁姑妈 ,刘嘉玲;司徒 ,姜大卫 ;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乔琪乔 ,邱泽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或少年黄生。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第一炉香》里也有褒义上的令人过目难忘的演员,梁洛施清透超脱,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白冰惊鸿一瞥。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影片中也有超出意料的好片段。如乔琪、薇龙、吉婕爬山、买黄皮果这场。离开了皇陵般的豪宅,来到有山有海的地方,遇上淳朴的劳动人民(这里看到熟悉的许鞍华),画面构图美、配色美,表演上没有用力过猛,虽然演员之间缺乏张力,但还算演出了脆弱感,不至于招人讨厌。

吉婕出家这场戏的处理也很好,出现在乔家婚礼大合照的角落,本不是画面的主角,但一身修女的打扮却成功吸引了观众的视线,镜头再慢慢摇上去,确认是她了。一声叹息。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废笔也有不少,姑妈回忆中嫁入豪门和送殡的戏毫无必要,这里需要对她的所作所为进行这么追根溯源的心理分析吗?大可不必吧。

又,乔琪养了一条蛇,原著没有,有人说乔琪本来是怕蛇的,编剧这么改,是故意恶心祖师奶奶,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薇龙就是小龙,小龙就是蛇,这里是用蛇来暗喻薇龙和乔琪的关系。这可是真.画蛇添足了。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影片最后一句;“我爱你,你个没良心的。”最是天雷滚滚,一部悲剧这么收场愣是让人笑出内伤。你怎么想的呢,这一幕明明是:

汽车驶入一带黑沉沉的街衢。乔琪没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见,可是他知道她一定是哭了。他把自由的那只手摸出香烟夹子和打火机来,烟卷儿衔在嘴里,点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电影版《第一炉香》作为一个剧情片并不算太差,但既不许鞍华,也不张爱玲。人物的荒诞可笑可悲,没有表现出来,人性的幽微黑暗,只下了表面功夫,不细致,没有沉淀,没有悲凉的底蕴。何必要拍这么长呢,除了把缺陷放大还有什么作用?强烈建议超过两小时的电影都送纸尿裤。

《第一炉香》既不张爱玲,也不许鞍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