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作者:苏林老师

世界虽然是一个世界,但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看到世界各不相同,高手看到的世界往往更贴近真实,也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质,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无独有偶,我国的庄子在《逍遥游》也描述了一种类似的情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这篇文章几乎代表了庄周的最高智慧,写得非常好,内涵深刻。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大鱼海棠》剧照

前几年热播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就取材于此。

我们现在也常用“鲲鹏展翅”、“鹏程万里”等成语来祝福别人,也是来源于这篇文章。

文章开篇就讲了一个鲲化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飞到南方大海的故事。大鹏的行为遭到了“蜩[tiáo]”和“学鸠 ”的嘲笑,于是作者又用了一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来比喻蜩与学鸠,以此来说明不同的物种是很难互相理解对方。

后面还有更加高深的论述,这里不展开说,仅挑选几句做个解释。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翻译一下: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冥灵,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

一个早上破土的菌子,因为他活不过一个月,所以它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晦、什么叫做朔的(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蟪蛄,就是夏天出生的蝉,一般到秋天就死了,所以它不知道春秋。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人类和蜜蜂眼中不同的花朵

每一个人,每一种动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唯有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才能够看到真相。

再比如,还有人天生就有色盲症,他们看到的世界也和大部分人也会有不同。

下面是检测色盲的图片,色盲患者就没法看出这里面的数字,你看到了什么数字?评论区说说吧!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检测色盲的图片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讲到了一个洞穴的隐喻,也有类似的意思。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在一个地下洞穴中有一群囚徒,他们身后有很多火把,在囚徒和火把之间是一些被操纵的木偶玩具。囚徒们的身体被捆绑起来,不能转身也无法往后看,所以他们只能看到这些木偶被火光投射到前面墙上的影子,在他们眼中这些影子就是真实的世界,这就是我上面图中的第1个世界。

有一部分勇敢的囚徒挣脱了束缚跑到了第2个世界,看清背后的火把和木偶,才惊叹于世界原来不仅仅是像第1个世界那样单调无味。

当他们回到第1个世界,把所有的囚徒都解放出来,让他们看清第2个世界里的火把和木偶,他们中大多数人反而不知所措,宁愿继续回去,待在原来的世界中,有些甚至会把自己的这些迷惑迁怒于那些向他们揭露真相的人。

到达第2个世界的人,又分为三种情况,第1种人永远待在第二世界中,第2种人再次回到了第一世界。还有更加勇敢追求真理的第3种人,他们勇敢地接受真相,认识到先前看到的一切不过是我的影子,而且不甘于待在此地,毅然的走出洞穴,见到了广袤无垠的第3个世界。

这个洞穴隐喻更加贴近我们,虽然都是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但是,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相同。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再来看一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戴着一个“有色眼镜”甚至是“扭曲的透镜”,我们看到的是经过眼镜变形之后的世界,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有所不同。所谓高手,就是拥有更加接近真实的透镜,更能看清世界的本质,自然也就能做出更好更加正确的决策。

在柏拉图洞穴隐喻里面,第三个世界就是更接近本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更自由,也更能看清世界的本来面貌。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要想提高自己的认知和高度,除了学习和反思,别无他法。

1.学习

学习也不是盲目的什么都学,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知识,没有任何人能在掌握和学好所有的知识。我们要讲究方法,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深挖进去,才能取得一点成绩。

几条建议:

(1)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更容易成功,学习过程中,按照需求进行学习。

(2)带着问题去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更有效果。

(3)学习不仅仅要积累知识,还要把知识内化。要会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最好能画出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

关于高效学习,之前我写了几篇文章,可以点击头像查看。

2.反思,学会深度思考。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不停地追问,找到事情的本源或本质,经过长期训练,就会做到一眼洞悉本质。

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我国现役火箭的最大直径是3.35米,如长征号火箭系列火箭以及刚刚发射成功的长征七号火箭等。

那么为什么火箭的最大直径是3.35米呢?

因为火箭需要火车运输,路上难免会通过一些隧道,隧道的宽度决定了火箭的最大直径。

那么隧道的宽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隧道的宽度是由铁路上铁轨的宽度决定的。

那么铁轨的宽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铁轨的宽度,沿袭了电车轨道的宽度。

电车轨道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电车轨道的宽度,沿袭了马车车轮的间距。

马车车轮的间距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最早的马车都是两匹马拉运的,所以车轮的间距大约等于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综上所述,火箭的直径,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庄子《逍遥游》和柏拉图:世界本分层,孩子越早知道越能实现跃迁

没想到吧!火箭的宽度竟然是由马屁股宽度决定的!

这就是深度思考的秘密,如果一个人能掌握这种思考能力,那么他就是一个高手,在学生时代那就是妥妥的学霸。

萧伯纳说:“人们一年最多思考两三次,而我每周思考一两次便享誉国际了。”

这句话更是道出了高手的秘密:经常反思和深度思考。

结束语:

现代人每天面临着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追问这些问题:

怎样让自己具有一眼洞悉本质的能力?

怎样帮助成人或者孩子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怎样才能做少得多,取得更大的成效?

如果有人具备了这些能力,我想他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高手,行业里的翘楚,学生时代不可企及的学霸,父母眼中和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今后会写更多的文章来回答上面的问题,敬请关注。

世界是多维的,世界是分层的,唯有提高我们的认知,才能看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共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