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现蜀身毒道⑬丨大理永平:成都人杨升庵,在澜沧江边写出《临江仙》

作者:封面新闻
发现蜀身毒道⑬丨大理永平:成都人杨升庵,在澜沧江边写出《临江仙》

博南山上的山门,马帮穿过这道门前往大理

发现蜀身毒道⑬丨大理永平:成都人杨升庵,在澜沧江边写出《临江仙》

当年的桥梁已被淹没,杨升庵就在今天的铁索桥下面写出了《临江仙》

发现蜀身毒道⑬丨大理永平:成都人杨升庵,在澜沧江边写出《临江仙》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刁明康 李强 大理永平县摄影报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到这首诗词,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提到他的作者和缘何写出这首词,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8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大理州永平县博南山脚下的澜沧江霁虹桥处,江水滚滚,西风嘶吼,当年修建在江边的武侯祠和驿站早已被江水冲刷不在,但江面新架着三座大桥,一座是铁索桥,一座是在建的大保铁路桥,一座是输油管道桥。

云南省永平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会会长、永平县文联主席张继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就在铁索桥——霁虹桥下,明朝状元、成都新都人杨升庵写出了这首流芳百世的佳作。

公元1524年,杨升庵被贬谪到永昌郡(今保山)戍边。他的朋友张含在一个月前得知消息后,早早备了酒和麂子干巴、各种菜等着。

山路九转十八弯艰难而下,过了桥,见到老朋友,两人抱头痛哭,继而又相视大笑,百感交集。夜里,酒过三巡,往日的屈辱、远去的荣华富贵、思念妻小的凄切,都统统被抛在脑后。

杨升庵仿佛一瞬间看透尘世,认为自己该旷达释怀,笑对人生,遂提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后来,杨升庵在云南境内生活、戍边36年,并写下数十部著作。张继强认为,云南的文化历史,正是因为有了杨升庵等人的记述,才得以保存和流传。

至今,杨升庵在博南山上驻军、戍边的遗址还在。

发现蜀身毒道⑬丨大理永平:成都人杨升庵,在澜沧江边写出《临江仙》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