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作者:一个人的历史

提到刘邦开创西汉王朝,很多人就喜欢提到“汉初三杰”,里面的韩信被称为“兵仙”,而张良被称为“谋圣”,萧何也被看作是不世出的治国良臣。但韩信不过一不得志的将帅,张良不过一家道中落的贵公子,而萧何则是沛县的“能臣干吏”。仅仅凭他们几个的帮助,刘邦就能够击败项羽?那是刘邦告诉大家的答案,不能当真的,本来背后就隐藏着的真相,不想为人所知罢了。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记·高祖本纪》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天下已定,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大家都很尽兴,但刘邦却默默注视着在场的第一个人,这些人曾经为了自己出生入死,但今天却是自己要提防之人。刘邦突然对大家说:“今天在座的都是朕的兄弟手足,大家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来说说我为什么能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张良没说话,陈平也没有说话,丞相萧何想了想,也没有说出半个字来,韩信对这种事逞口舌之利的事情毫不关心。场面一度很尴尬,大家都不说话,刘邦有点没趣,他看向了高起和王陵,希望他们两个配合一下自己。高起是刘邦的老部下,而王陵则是丰沛豪强,刘邦曾经的大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说:“陛下很傲慢,经常看不起人,这是很多人不喜欢的,而项羽则是个仁厚之人,大家都喜欢他。但是您不小气,大家替你卖命,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项羽太小气了,对于手下的人不能做到论功欣赏,他的眼里只有他项氏族人而已,因此他失去了人心。而您可以和天下人共赢,大家各取所需,因此您才能成为天下之主!”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刘邦早就有准备好的答案,既然大家没人按照自己的剧本来讲,那就只好有由自己这个导演上阵了。刘邦缓缓的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如果说安抚百姓、调动兵源、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但他们都能为我所用,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且不能信用,因此才被我所击败。”大臣们纷纷表示,您说的对呀!这些老臣当然知道刘邦的心性,这位主君看上去宽仁,实际上心胸并不宽阔,尽管雍齿被封为什方侯,但那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大家都心知肚明。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刘邦成功的秘密并没有对任何人讲,而实际上了解他的人,或者说当世智者如张良、陈平等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但他们也不会去说,因为没有人嫌自己的命长,他们好不容易获得了今天的一切,当让不想去触那个霉头。

刘邦的成功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在丰沛之地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为自己起兵做准备;第二个阶段是楚汉之争阶段,最终击败项羽而统一天下;第三个阶段是除掉异姓诸侯,限制功臣勇将权力,巩固刘氏的统治基础。那么在这三个阶段,对刘邦助力最大的人究竟是谁呢?准确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群体,是由一个女人代表的利益群体。而这个人就是吕雉,和她代表的吕氏外戚势力,他们不是因为吕雉而发达,而是因为实力而荣耀。

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和萧何这个负责考核官吏的沛县主吏配合默契,连马夫夏侯婴都成了候补县吏,跟着刘邦这位大哥混的人个个都鸡犬升天。但是刘邦只能算是个地方豪强,还被王陵这些丰沛的大佬看不上,认为刘邦这人市侩,没有什么大出息。直到刘邦遇到了一个人,一切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人就是吕雉的父亲吕太公。吕太公是因为避祸才来到沛县的,他和沛县令是老相识,想得到沛县令的庇护,但是沛县令看到吕太公的女儿吕雉年轻貌美,打算和吕氏联姻的时候,吕太公却拒绝了他,因为吕太公认为沛县令还不是真正的可以托付之人。这个时候在一次宴会上,吕太公遇到了刘邦,这个人参加宴会,没有带一分钱,还用白纸打了个白条,上面写着“一万钱”!萧何作为主持人,他告诉吕太公说:“刘季这个人好说大话,没有什么本事,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吕太公发现尽管这个刘季看上去很无赖,但是沛县的大小官吏从上到下都要给他几分面子,这样的人了不多见,刘季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那个沛县令。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史记·高祖本纪》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吕太公对刘邦说:“我善于给人相面,见过的人多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的面相好的,希望你能自爱自重。我有一个女儿,想许配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为好!”刘邦这个人虽然不缺女人,但却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这个年过半百之人,但今天他成了吕家的乘龙快婿。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史记·高祖本纪》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吕雉成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她的帮助下,刘邦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首先是吕雉和人说和孩子们在田间耕种时,遇到了一位老人要水喝,而后老人为她和孩子们看相,说她和孩子贵不可言,等刘邦回到家追出去的时候,老人凭空消失了,因此大家推测老人是神仙下凡。不久后刘邦因为延续了工期而逃到芒砀山中躲避,吕雉为他送饭和日常用品,又对大家说:“我之所以能够在山里找到刘季,是因为刘季头上有云气,因此我才能找到他!”而当时大家都在说秦始皇南巡就是为了镇压天子气,而吕雉说刘邦恰恰是那个头上有云气的人。这么说的直接结果就是丰沛之地一些想法的年轻人,都纷纷投靠了刘邦的身边。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史记·高祖本纪》

不仅仅如此,吕太公本来就是单父当地的豪强,他有两子两女,吕雉是长女,俩儿子个个武艺出众,同时吕太公也带来了自己在单父积累的大量财富。有了吕太公这个岳父大人,刘邦才算是有了起兵反秦的第一桶金,他和萧何的勾当不过是小打小闹,能积累多少财富呢?因此在刘邦起步阶段,对他帮助最大的并不是丰沛的这些老伙计,否则刘邦充其量不过是丰沛一豪强,也不是萧何,否则刘邦不过是一个参与卖官的小吏。

你说吕氏仅仅为刘邦提供资金、提供了人力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在刘邦沛县起兵后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吕氏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和刘氏可以说并驾齐驱,说刘吕之盟并不为过。只不过是因为各种原因,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残缺不全,只剩下了只言片语。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而吕雉的兄长吕泽可不是刘邦的跟班,他手下的很多将领都封侯了,那他这个老大会比手下人差吗?

(博成侯冯无择)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从高祖起丰。攻雍丘。—— 《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举几个例子,冯无择是吕泽的部下,是吕泽的郎中,在刘邦进攻章邯的时候,是进攻队伍里的绝对主力,这个人并不是丰沛功臣成员,而是吕泽的手下。大家只知道刘邦有周勃、曹参、萧何这些人,却不知吕氏也拥有和刘邦不相上下、旗鼓相当的实力。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实在没有地方可去,于是来到了下邑,投靠了大舅哥吕泽。刘邦不是去调动吕泽的部队,而是去投靠吕泽寻求庇护,这就说明吕泽并不是刘邦的从将。得到了吕泽的帮助以后,刘邦才止住了颓势,收拢被打散的部队,驻扎在芒砀山附近。从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吕氏的军事实力和刘氏是并驾齐驱的,刘吕之盟的达成,才是刘邦赢得楚汉之争的重要原因。

提到吕雉,很多人说她残忍,对待戚夫人的手段毒辣,连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刘盈都被她吓死了。但是却忘记了,铲除异姓诸侯这件事,大多数是吕雉出的力,很多人会奇怪,吕雉一介女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令彭越、韩信等人甘心引颈受戮呢?仅仅凭借刚毅的性格,并不能作为令人信服的答案。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在我看来,合理的解释是吕雉和刘邦一样,作为皇后,也是吕氏的代言人,手握天下权柄,有很大的政治话语权。彭越和韩信不是怕吕雉,而是忌惮吕氏身后庞大的吕氏外戚势力,如樊哙就是吕雉的坚定支持者,郦商、审食其也是吕氏一党,吕氏、刘氏、功臣、异姓诸侯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你说异姓诸侯是刘邦和吕雉诛杀的,还不如说是刘氏、吕氏和功臣们联合起来更为合适。吕雉在除掉韩信的时候,还拉上了萧何,因为韩信不听从吕雉的召唤,但是他没有怀疑萧何,但萧何作为他的伯乐,同时也是丰沛功臣集团领袖,萧何选择了维护功臣集团的利益,出卖韩信是为了保全自己,丢卒保车的道理萧何很清楚。

“汉初三杰”对于刘邦并不是最大助力,她才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接下来说说诸吕之乱。压根就没有什么诸吕之乱,有的只是功臣们和宗室诸侯联合起来,针对吕氏和刘盈后人展开的一次夺权行动和清洗而已。那么为什么吕雉在位时,他们不采取行动呢?那是因为吕雉太厉害,在她领导下的吕氏没有破绽,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不然就翘辫子了。刘邦认为异姓王铲除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诸侯,他们都是刘盈的兄弟,这样一来就可以巩固统治。但吕雉并不这么认为,她敏锐的意识到宗室诸侯的做大,是君主集权的下一个障碍和威胁,因此他把吕氏女子许配给诸侯为妃,同时诛杀了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等诸侯,限制齐王刘肥的做大,目的都是在巩固皇权。你说他残杀刘氏可以,说她打压宗室诸侯势力巩固统治基础也没什么不行。

因此,司马迁才把吕雉写入了帝王规格的本纪之中,因为她确实是称制而不称帝的女中之皇,也是刘邦成功的幕后英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