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道至今,乌奈-埃梅里似乎总是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持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有云泥之别。他的拥趸为其不凡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所折服,其三夺欧联杯的神迹在业界也被广泛传播;质疑他的人对其在欧冠中的失败耿耿于怀,巴黎球迷认为他阻碍了球队崛起的进程,枪手球迷认为他缺少赢家气质和名帅气场。这位在西甲取得过巨大成功的战术大师,似乎总是无法在海外淘金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个中缘由发人深省。

【金牌教头执教枪手,两方救赎原本很美】
就像那些“拥有三流身体和一流球商”的学院派主帅一样,球员时代籍籍无名的埃梅里从教后一飞冲天。长期在低级别球队摸爬滚打,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基础上,一步一个阶梯地实现人生目标,埃梅里的职业经历就是一部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小人物奋斗史。凭借在执教塞维利亚期间建立的丰功伟绩,埃梅里获得了大巴黎的邀约,尽管未能带领法甲班霸夺得欧冠冠军,但埃梅里在任内还是成为欧陆夺冠效率最高的主帅之一,其出色的建队能力也得到了业界认可,这让他获得了执教阿森纳的机会。
埃梅里最初不在阿森纳的选帅名单上。
新时代的英超云集了大量的大陆名帅和球星,昔日强调斗犬精神和搏命意志的不列颠战场,已经变成了足坛前沿战术的讲武堂。“风中的足球”被烧脑游戏所取代,战术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各路教头都在绞尽脑汁地见招拆招,这种极端强调细节的博弈环境非常适合“U盘狂魔”埃梅里。温格时代初期的阿森纳曾经以打法华丽、战术先进著称,在“无敌舰队”解体之后,教授“无为而治”的执教方式逐渐落伍于时代,在对阵曼联和切尔西两强时全面处于下风就是球队战术针对性差的集中反映。是否具备出色战术建设能力,成为了枪手高层在选择温格接班人时重点考察的环节。
从埃迪-霍维、阿莱格里和雅尔迪姆,到努诺-桑托、图赫尔与埃梅里,先后与阿森纳传出绯闻的主帅都是擅长精研战术的新型学院派达人,埃梅里能够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整合资源、看人下菜,这是其在率领塞维利亚三夺欧联时期就具备的能力。在欧陆豪门阶层化逐渐明晰的时代背景下,阿森纳在豪门食物链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球队很难与同级别对手展开军备竞赛,也无力阻止优秀人才的流失,一线队阵容很难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兼顾竞争力,埃梅里这种对于转会权限没有要求且应变能力极强的主帅简直就是为阿森纳量身打造的。
【后发优势得到重视,大陆流起步不俗】
重建中的阿森纳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他们的发展可以建立在曼城和热刺等先行者技术和体系成熟的前提下,承接英超大陆化过程中的技术扩散,通过跟进和模仿战略完成弯道超越。曼城在建队过程中因轻视防守和力量付出了沉重代价,埃梅里在执教巴黎时期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瓜迪奥拉榜眼在前,但萨里和埃梅里在英超的经历都不算特别成功。
温格留下的班底中有大量很有特点的进攻球员,他们能够适应埃梅里的压迫+快攻战术体系,阿森纳在2018夏窗重点补录的是后场球员。首席球探米林斯塔特特意根据西班牙人的意思修改了最初的引援名单,“德甲系”的瑟因居、马克斯-迈尔和迪亚洛分别被帕帕斯塔索普洛斯、托雷拉和贡多齐等人取代,这些球员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新枪手的股肱,埃梅里在执教塞维利亚和巴黎时积累的经验帮助他很快进入了角色。
埃梅里在执教首个赛季得到了的新援大多是守将,他对进攻体系的改造依赖于前任遗产。
埃梅里在上任后迅速向球员们灌输了以“强度、进攻、进球、战斗、拼搏”为核心的足球理念,将整体战术划分为高位压迫、流畅传切和快速进攻三个部分,基于各自位置球员不同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训练。除了曼联的攻防还处于割裂的状态以外,英超争冠集团的其他球队普遍都掌握了控球和压迫战术,如何根据自身球员的特点玩出新意并不简单,埃梅里很快就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一面。
上赛季,埃梅里对几名中场球员的使用引来了舆论的热议。
埃梅里为新东家设计的阵型架构是老派的4231,他认为双后腰体系能够增加后场的接应点(较之433),传统大陆化布局对宽度的利用更加充分,更加有利于化解对手的压迫;阿森纳并不完全痴迷于短传渗透,他们在遭遇压迫时使用长传的频率很高,边锋回撤做墙后迅速转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很对令人拍案叫绝的快打旋风便由此而来;埃梅里鼓励球员进行简单的一脚出球,强调两翼齐飞,通过大量的倒三角传中累积机会,而非倚仗逆足边锋走内线发动进攻;不同于热刺和利物浦这些在高位压迫中寸土不让的球队,埃梅里的策略是围绕托雷拉在中圈弧附近绞杀对手,这种中场绞杀模式(介于高位压迫和低位防守之间)风险较大但收益率颇高……
上赛季,托雷拉在埃梅里麾下打出了英超一流中场的水平,但乌拉圭人在本赛季遭到了弃用。
阿森纳在卡索拉受伤之后长期受困于腰无力,埃梅里通过重建4231体系不但解决了中场的困境,反而将新援托雷拉树立成为了战术核心,年轻的贡多齐也展现出了不错的实力和潜能,扎卡甚至摇身一变为边中摇摆人。除了成功治愈“腰无力”,埃梅里还“救活”了穆斯塔菲、贝莱林和伊沃比这些在温格时代后期状态低迷的球员,厄齐尔、拉卡泽特和奥巴梅杨之间的化学反应持续升温,莱诺也用出色的表现回馈了西班牙教头的信任。
黄金双枪帮助阿森纳杀入欧联杯决赛。
【前场坍塌引发体系崩溃,防线承压事出有因】
在担任阿森纳主教练18个月期间,埃梅里率队录得78场43胜15平20负的成绩单,枪手在此期间打入156球、失105球,欧联杯亚军和联赛第5的战绩并非不能接受,球队在部分时段的灾难级表现以及埃梅里面对困难时的束手无策,才是导致宾主之间最终解约的原因。在上赛季的22场不败结束后,阿森纳便陷入动荡之中,但直到赛季末,他们依然在争四大战中占据主动,他们在英超最后5轮比赛中已经没有Big6之间的对话,只要自己不犯错,前四几乎是囊中之物。可惜的是,埃梅里的球队接连不敌水晶宫、莱斯特和狼队,以一种令人感到错愕的方式“让四”。近期的一波七场不胜,阿森纳场均被对手射门超过20次,埃梅里的战术完全失去了魔力。
本赛季开局阶段,埃梅里的几次变阵效果还不错。
在霍尔丁重伤导致三中卫体系解体后,埃梅里试验了多种阵型架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轮换,并尝试了多种战术打法。从放弃温格留下的“魔幻四重奏”,到多次使用单箭头阵型,再到依靠双前锋组合冲击欧联杯冠军,埃梅里用了大半个赛季才找到最优的攻击组合。在一路淘汰那不勒斯和瓦伦西亚跻身欧联杯决赛的过程中,阿森纳的双前锋组合威力尽显,但在对阵切尔西的决赛中,球队的中场和边翼实力偏弱的问题暴露无遗,佩佩和蒂尔尼的到来原本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可惜的是,这两把“钥匙”都没能在埃梅里麾下发挥作用。
三叉戟未能形成合力,佩佩迟迟未能兑现身价。
瓜迪奥拉和克洛普打造的三叉戟令人艳羡,埃梅里也握有相似的人才资源。阿森纳锋线的建设原本可以很快完成,因为三名前锋不需要进行太多调整,拉卡泽特(支点作用)、奥巴梅杨(冲击纵深)与佩佩(肋部持球)现阶段的打法已经足以构建出一个咬合度较高的轮转体系,在他们身后的塞瓦略斯不仅能够起到类似前腰和边中场的作用,还能在压迫反抢环节发挥作用,阿森纳已经具备了“后发先至”的资本。
拉卡泽特的伤停对于枪手的进攻影响较大,奥巴梅杨和佩佩都不能提供支点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埃梅里似乎总是希望让拉卡泽特和奥巴梅杨在中路活动,不能胜任影锋位置的佩佩只能偏居右翼,没有伊沃比和姆希塔良这种串联型边前卫,阿森纳的前场总是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这种局面在厄齐尔进入首发后也没能得到改观。堆积前锋却不能制造出化学反应,不断试错却总是找不到最佳中场配置,阿森纳的中前场球员无法给予对手足够的压力,压力自然来到了后场球员身上。埃梅里为提携贡多齐和扎卡而弃用托雷拉,导致防线身前失去了最为可靠的屏障,大卫-路易斯和帕帕斯塔索普洛斯等人直接暴露在了对手的火力之下。
【总结】
在Tiki-Taka风靡欧陆的过程中,大量西班牙球员选择留洋淘金,他们成为了英超、意甲和德甲“西化”的有力推动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班牙主帅在海外的发展却并不顺利。瓜迪奥拉在离开巴塞罗那之后再也没能重返欧冠决赛的赛场,恩里克在罗马执教的经历只能用失败形容,马塞利诺因为难以名状的原因与国米帅位缘锵一面,胡安德-拉莫斯败走白鹿巷之后便消隐于江湖……
埃梅里与桑列伊的组合一度好评如潮,后温格时代的枪手开始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埃梅里曾经也是西班牙主帅留洋潮中的一员,令人称道的是,在莫斯科斯巴达和巴黎圣日耳曼的不成功经历没有消磨他的斗志,敢于在温格的阴影下开展工作本身就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埃梅里并不像那些明星球员出身的教练那般自视甚高,躬耕于低级别球会的经历令他学会了脚踏实地地修炼内功,屡败屡战的经历让他懂得了隐忍和低调。
后温格时代的阿森纳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和魅力,埃梅里的战术能力一度成为球队在竞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可惜的是,西班牙人的频繁变招在给东家带来战术红利的时候,也为随后漫长的动荡与波折埋下了伏笔。错过了数年前做大做强的机会,在谷底中艰难向上攀爬的阿森纳体会到了一步错步步错的痛苦。就像那些高开低走的战术试验一样,埃梅里有能力摁下枪手重生的按钮,但他却无法把握这艘巨舰最终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