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周第一聪明人太史伯阳:跑到郑国避祸?他善于分析天下局势

作者:唐四聊史

周幽王时期,太史伯阳,是西周太史,是太史寮的最高执行长官(西周的重要机构有两个:卿事寮和太史寮),可以算得上是位高权重,历史记住他的,不是他的官职,而是另外一个身份,周幽王时代第一聪明人!

在镐京(西周都城,今天的陕西长安县西北)的大街上,一辆马车快速奔跑着,旁边有一个骑马的食客大奔,后面十多位士兵,身穿皮质盔甲,手持长戈,一路小跑跟着,马车里面正是周幽王的叔叔姬友。

姬友撩开马车帘子,向左边骑马的大奔问道:“ 你派人通知了太史伯阳了吗?”

大奔两脚用力夹了一下马鞍,回答道:“ 君上,早已经派人送去信,太史大人一定按时到。”

“湖边的酒肆准备好了?”

“君上,已经驱赶闲杂人等,酒和食物已经备下。”

姬友满意地点点头,最近都城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上个月洛河附近刚刚发生了地震,他受命去安抚,劳累了一个月,刚刚回到镐京,就听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他必须和太史伯阳谈谈。

姬友在湖边的酒肆内临窗席地而坐,透过窗子,一眼就能看到湖水,水的尽头是葱绿的远山,近水岸的芦苇摇曳着,野鸭子从芦苇中嘎嘎叫着穿出来,摇摆着慢慢往湖中心游去,尾后拖出来一长条的波纹。

“在想什么呢?姬友大人!” 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

姬友知道是太史伯阳到了,站起身来,施礼,口尊:“ 太史大人,安好!”

当两个人都席地而坐的时候,大奔已经让仆人把酒和食物都摆在矮桌上。

姬友来不及寒暄:“ 太史大人,我们相交颇深,今日要请太史救我呀!”

“君上,何出此言。”

“你不知道,此前洛河大地震,我听得大人所说,颇为赞同,一不留神说给大王听,大王说我妖言惑众,看着王族份上,不予追究,派我去了洛河。”

“嗨,我只不过是略通晓一点阴阳五行说,天地的阴阳之气,本来是有秩序的,如果秩序被破坏了,也是人力所为,阳气沉在地下,被阴气所压迫,无法上升,终导致地震,阳气失位,跑到阴气的位置,水源必会堵塞,河川枯竭,必然高山就崩溃,都城必然会灭亡,十年!不超过十年!”

“阴阳五行我是不会,我在这都城生活习惯了,我也是王族之一,却束手无策啊!最近大王刚刚废太子,废太后,也不知道那个褒姒给大王灌了什么酒?说到酒,来,你尝尝这个,我最近酿制的,特别多加了两种新的果子,味道更加特别。你看看,我的家业就在这里呀。”

“大王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我总觉得不放心,最近几年,大王行事更加果断,朝堂之上,辩论,我们臣子都不是大王的对手。太史,其何所可以逃死,请给我建议吧!”

姬友看到太史只顾饮酒,看窗外风景,一句话也不说,内心有点焦虑。又催促了太史伯阳一次:“ 太史大人,今王室多故,我惧怕呀!”

太史伯阳沉吟片刻,说道:“ 王室将衰落,西戎和北狄在逐渐强大,回避不了的啊。”

“请太史大人进一步明示?”

太史伯阳依然不说话,姬友着急了:“大人,你今天这酒是喝了,你看着办吧!”

太史伯阳乐了,说:“ 君上,别急,我这就说,君子,你还是离开镐京比较好!”

“去哪里?我这几年累积的家产都在这里。那,我去洛邑(河南省洛阳市,当时是大城市之一)如何?”

太史摇摇头,说:“洛邑四周诸侯国,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

“这还不够多吗?”

“多有什么用,东西方向,8个诸侯国,南北方向9个诸侯国,可惜诸侯国成分复杂,不好应付啊,都是远血亲的王族,还有些是非王族的诸侯,非亲则顽,不可入也。”

“太史,我该去哪里呢?” 姬友脸色渐渐暗淡下来,难道真的是不容姬友吗。

“君上,稍安勿躁,我给你看好了,洛河以东,黄河以南,这个地方只有两个小诸侯国,一个是东虢国(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一个是郐国(河南郑州附近),都是子爵,不足以与你抗衡,这两个小诸侯都特别贪婪,也特别骄傲,你可以奉辞伐罪,你官任司徒,又是大王的叔叔,必定会让出土地给你。到时候,这两个诸侯的子民将成为你的子民。”

“太史,其实我想去长江和汉水之间,地广人稀,适合建诸侯。”

伯阳摇摇头,说:“楚国就在那里,楚人在当年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只是周成王特别吝啬,只给丹阳之地50公里建立诸侯,你在他旁边建立诸侯,王室衰败后,楚国必定兴起,第一个吞并的就是你。你不可以去那里。”

“太史,我家小儿子和申侯家的女儿联姻,我想去申侯的领地附近(今天河南南阳),怎么样?”

“不可,不可,最近太子宜臼刚刚被废,在申侯的封地避祸,以后万一大王和申侯打起来了,你夹在中间怎么办?”

“多谢太史大人指点,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若王室衰败,哪个诸侯将会兴起?”

“晋国.....”

这个时候,大奔从外面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向姬友道:“ 君上,不好了,赶紧回去,骊山烽火点起来了!”

“骊山这个时候燃起烽火?” 姬友有点迷惑,刚刚回镐京的路上,没有看到有西戎进犯的迹象啊。姬友向伯阳告辞,匆匆忙忙地走了。

伯阳坐着没动,把最后一盏酒喝完,慢慢站起来,嘴里喃喃到:“ 大王和褒姒终究还是去了骊山,完了!完了!”

......

后来,姬友果然听从太史伯阳的建议,上奏周幽王,姬友将财产、部族由郑邑(今陕西华县)迁到东土(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这就是后来的郑国。

周幽王与申侯、西戎在骊山决战,战败身亡被灭国,太史伯阳就跑到郑国隐居起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