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喜(前401—前369年)周安王姬骄之子东周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时间:前376年—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
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静公为庶人。并将晋静公和晋国公室迁到屯留,晋国彻底灭亡。赵敬侯再伐中山,与中山国战于中人(唐县)。 越太子诸咎杀其越王翳,在位36年。周安王骄去世,在位26年,其子姬喜继位,为周烈王。
周烈王元年(前375年)
魏国伐楚,交战于榆关,韩国乘机灭郑。韩国领土大为扩展,并且迁都于郑(河南新郑)。赵敬侯去世,在位12年,子种继位,是为成侯。赵公子胜对此不甘心,遂于成侯即位之年,在赵国叛乱,公开与成侯争立。秦献公颁布“为户籍相伍”,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户籍,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控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的簿籍登记制度。越国人杀死太子诸咎,越国陷入内乱。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错枝为王。
周烈王二年(前374年)
韩山坚杀韩哀侯,哀侯在位2年。其子韩懿(共)侯若山立。齐田午杀侯郯自立,是为田齐桓公。侯郯在位9年。韩、齐新君均于本年改元。秦在栎阳设县,因为栎阳地处军事争夺的要冲,栎阳县的设置,对秦国改革具有特殊意义。越国大夫寺区平定内乱,拥立无余为越王。
周烈王三年(前373年)
燕简公败齐师于林营。卫慎公卫颓去世,在位42年,其子卫训继位,是为卫声公。
宋休公田去世,在位23年,子兵继位,是为宋辟公。鲁共公对齐国发起进攻,一直攻到齐国的阳关。魏武侯向齐国发起进攻,一直打到齐国的博陵。燕后简公去世,在位45年,燕后桓公即位。
周烈王四年(前372年)
赵国继续向外扩张,是年向卫国发起大规模进攻,一举攻取卫国乡邑七十三年,赵国在中原地区势力骤增,卫国势力更加削弱。魏国与赵国在北蔺作战,击败赵国军队。卫国向齐国发起进攻,攻取其薛陵。
周烈王五年(前371年)
魏国攻取楚国的鲁阳,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大片土地。秦国与赵国在高安作战,赵国打败秦国。
周烈王六年(前370年)
楚肃王熊臧去世,在位11年,楚肃王无子,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宋辟公去世,在位3年,子剔成继位。魏武侯击去世,公子缓与公子缶争夺君位,国内大乱。赵、韩两国乘机干涉魏国内政。赵国企图杀死公子缶,割取魏地;而韩国企图使“魏分为二”,削弱魏国势力。由于赵、韩两国意见不合,韩国退兵。公子缶乘机打败赵国的和公子缓的军队,继位为国君,是为魏惠王。
齐威王前往洛阳朝见周烈王姬喜。周王朝此时已国衰力弱,各封国国君早已把朝见周王之事淡忘后,田因齐突然有此举动,使各封国感到大为惊讶。赵成侯发起对齐国的进攻,攻克齐国的甄城。魏军与赵军在怀作战,赵军战败。齐威王封赏政绩卓越的即墨大夫,烹杀弄虚作假的阿邑大夫及平时为他说好话的官吏。
周烈王七年(前369年)
周烈王姬喜去世,在位8年,其弟姬扁继位,是为周显王。韩、赵迁晋桓公屯留,晋传世至此绝。韩、赵两国联合向魏国发起进攻,并夺取其葵地。自中山复国后,三晋不断地向中山发起侵略战争,为了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
当时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诸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威王来朝拜,因此天下都称齐威王贤德。 周烈王在位时,是秦献公在位的后期。秦献公废除了野蛮的殉葬制度,将国都由雍迁到东部的栎阳,以便于向东发展和接受先进的文化影响,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影响,以及整顿内政,加强王权。他还清理户籍,整顿军队,注意发展经济,使国势好转,为日后秦孝公时候的商鞅变法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