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作者:金台望道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这竟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毛泽东将其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1919年11月,年方21岁的湖南女子赵五贞,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多次反抗无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出嫁当天在花轿中用剃刀刎颈自杀。

这件事对毛泽东刺激极大。他连写九篇文章,发出这样的呐喊:

“柑子园尘秽街中被血洒满,顿化成了庄严的天衢,赵女士的人格也随之涌现出来,顿然光焰万丈!”

“愿率天下齐声高呼‘赵女士万岁’!”

或许在那个时候,毛泽东的心里就已经牢牢树立了婚姻自由的理念!

后来,毛泽东把“夫权”列为束缚农民的四大绳索之一。

1931年,毛泽东亲自签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明确提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原则。

这些内容,大致构成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和新中国《婚姻法》的基本盘。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和《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等文件,明确指出:“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实行新婚姻制度。”

这一年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还制定通过了《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草案》,指出:“废除一切歧视妇女的制度以及鼓励妇女参政、培养妇女人才的办法。”

在保卫妇女权益上,中国共产党毫不退步。

1937年,红军将领黄克功枪杀女学生,毛泽东顶住压力,“挥泪斩马谡”;而同时期,张灵甫杀妻,常凯申则让他戴罪立功,竟成“一代名将”。

1948年,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杀妻,解放战争紧要之际,依然是杀无赦!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刘巧儿故事原型,是发生在甘肃的一件真人真事。

刘巧儿的原型叫封芝琴(1924年05月—2015年02月12日),出生于甘肃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乳名叫封捧儿。

封芝琴4岁时,她被父亲许给张湾村的张柏为妻。18岁那年,父亲嫌张家贫寒,又将她许给了朱家后生。

张家按照当地“抢亲”习俗,将封捧儿抢到了家中,封捧儿的父亲便以“抢劫民女罪”将张家告上华池县司法所。

司法裁判员未做深入调查便召集朱、张、封三家当事人,当庭宣布张柏“抢亲”婚姻无效,县警卫队还把抢亲的人全部抓了起来,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

1942年4月4日,封捧儿翻山越岭80余里到庆阳城,找到陇东专署专员马锡五告状,请求为自己伸冤作主。

马锡五经过调查研究后,于5月29日,在悦乐镇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了封捧儿婚姻案,宣布封捧儿与张柏的婚姻有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封捧儿为自己起了个新名叫封芝琴,成为解放区妇女争取自由婚姻的典型。

根据封捧儿的故事,1943年,袁静写出剧本《刘巧告状》,说书演员韩起祥也推出说唱《刘巧团圆》。

(2015年2月12日,封芝琴在上堡子村的家中安详地去世,享年91岁。)

从西柏坡进北平之前,党中央交给中央妇委拟定婚姻法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同志把初稿送交党中央。经过中央书记处讨论修改后,由党中央转送中央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之初,封建婚姻制度与男尊女卑思想在社会上还广泛存在,不幸婚姻缠绕着无数中国妇女。社会对新式婚姻法的需求愈发迫切。

经历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后,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5月1日正式实施。

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颁行之后,宣传与捍卫《婚姻法》的运动在全国多次展开。

1951年10月,中央派出4个检查组奔赴全国,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婚姻法》执行情况检查,了解了法律贯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些违反《婚姻法》的犯罪分子受到了严厉制裁,山西省赵城县干部靳书田杀害妻子后被判处死刑,长治专区将15名杀妻罪犯判处死刑。

1953年2月1日,周恩来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指示》,要求“展开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群众运动,务使婚姻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发生移风易俗的伟大作用”。

一场持续数月的《婚姻法》宣传运动席卷全国,报纸、广播、电影、戏剧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都被用于宣传《婚姻法》。

这其中也少不了新凤霞主演的评剧《刘巧儿》。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1950年,在宣传《婚姻法》的热潮中,评剧演员新凤霞推出了评剧《刘巧儿》。

新凤霞是天津人,6岁学京剧,13岁学评戏,15岁就成了角儿。1949年,经时任天津市委书记黄敬夫人范瑾引领,新凤霞到北京发展,初登天桥演出便引起轰动,名动京城文艺界。

当时,负有宣传《婚姻法》任务的北京市妇联主任张晓梅找到新凤霞,向她推荐袁静剧本《刘巧儿告状》和韩起祥说唱本《刘巧团圆》,希望她据此改编为评剧,以配合宣传《婚姻法》。

新凤霞一口答应,和同行们连续几天改编剧本。

评剧《刘巧儿》正式上演后火爆京城,几乎所有的文艺大家都来看戏。

徐悲鸿先生不吝溢美之词,为新凤霞题道:“应是乾坤为定位,物华灵秀之中央”。

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

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艺术地位由此确立。

更重要的是,《刘巧儿》在普及宣传《婚姻法》中,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当时妇女识字的人少,通过戏曲形式,人们知道,有刘巧儿这样一位争取婚姻自由的榜样。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1952年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新凤霞得了一等奖。

起初,因为她是年轻的评剧演员,评了三等奖。周总理知道了,就说:“你们评演员奖不要论资排辈,新凤霞是青年,她在天桥小戏园子,可是她的演出已经有了影响,全国都听《刘巧儿》……”

周总理对新凤霞的演艺极为赞赏,据说是“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曾邀请新凤霞夫妇到家里做客。

到了1956年,《刘巧儿》拍成电影公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刘巧儿》的唱词:“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更是风靡一时。

——就她的恋爱故事来说,这句台词,简直是给自己定做的。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封捧儿和新凤霞,都是婚姻自由的实践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勇敢女性,他们一起演绎了《婚姻法》的时代精神。

她们享受的自由权利,是早她们三十年前的赵五贞所不能想像的。

——这一切变化,都源自共产党为改变女性地位所做的真心努力。

1986年,封捧儿不远千里,来到新凤霞家里,两个“刘巧儿”见了一面:

新凤霞与《婚姻法》:饰演刘巧儿现身说法,改变亿万女性命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