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决定不离开绥西。接着,绥军干部们讨论了要不要打五原,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打。亚马来是北疆的一个小村落,当时已到了迎接大忙的春耕季节,但大家来开会的时候,在马上极目四望,却既看不到炊烟,也看不到人影。显然这都是险恶形势所造成的,若不收复五原,形势难以好转。
不同的意见主要是集中在什么时候打:是立刻就打,还是休整一个时期再打。前者的理由是日军主力既已主动撤离绥西,就要趁热打铁,一举攻克五原。后者认为,绥西、包头战役之后,各部减员太大,未得到补充,而且一时也无补充的希望,所以应让部队有个喘息的机会,以进行休整补充,等充实了再打。

傅作义的看法是:“仗一定要打,但不做好准备,立刻就打,是没有几成把握的。不过如果休整时期过长,恐将失去战机,也不行。”
最后决定于一个月内反攻五原。反攻前各部进行短时间休整,一边实施技术练兵他放了回来,临走时还赠送了十元银洋。安春山闻之大怒:“我的团要的是打日本的好汉,绝不是收银洋的孬种!”他操起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就冲了过去。绥军的步兵团里也像八路军那样设有指导员,一见情况不好,指导员赶紧上前劝阻,可是根本拉不住,一刀,安春山就把那个兵给砍了。两次战役,绥军消耗过大,主力已不足三千人,五原守敌则有一万余人,且养精蓄锐。否则的话,以之前绥军要高便高,要下便下的那种神勇状态,就算伏击不成,正面猛击,又怎么能够让对方这么容易就溜之大吉?
新情况就要用新打法,到正式发起五原战役时,傅作义采用的是出敌不意,直插城内的“掏心战术”。为此,他在休整期间特地组建和训练了一支“掏心突击队”。
“掏心突击队”的司令是第九十三团团长安春山。在包头战役的撤退阶段,安春山率团主力冲出了重围,但有一个排被日军用密集火力封在了城内。处于绝境之下,该排全部力战而死,无一人被俘或投降。安春山每讲到这件事时,就声泪俱下,令人闻之侧然。
然而这时他听说团里也有俘虏,而且已经回来了。你回来就回来吧,不知道这小子哪道筋搭错了,回到军营后竟然到处宣扬日军的“德政”,说是小岛集团长不仅亲自把他放了回来,临走时还赠送了十元银洋。
安春山闻之大怒:“我的团要的是打日本的好汉,绝不是收银洋的孬种!”他操起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就冲了过去。绥军的步兵团里也像八路军那样设有指导员,一见情况不好,指导员赶紧上前劝阻,可是根本拉不住,一刀,安春山就把那个兵给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