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雪华独居担心摔倒无人知,老佛爷遗产留给猫:你也感到孤独吗

作者:萱研
刘雪华独居担心摔倒无人知,老佛爷遗产留给猫:你也感到孤独吗

图片来自网络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忘了在讨论什么,她突然冒出一句话:孤独是很耗费能量的。

我觉得挺像个金句的,顺着去想,这话也很对。

如果不能找到自洽的方式,那就需要强大的力量去对抗孤独。因为人会害怕孤独带来的空虚、重复、无味,会无所适从、自我否定、怀疑人生。

孤独就是一个人吗?一个人一定会产生孤独感吗?

我想到了康永哥在谈“内向外向性格”时的一番话。

他说区分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一个本质,在于这两种性格汲取能量的途径不同:外向性格的人,需要在一个热闹的、朋友环绕的环境中,获取修复的能量;而内向性格的人,则通过自己一个人,不管是看书或者听音乐,来获取能量,自我修复。

如果简单粗暴地以内向、外向来划分人的性格,世界上内向的人一定很多。那么,注定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刻,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未必会有孤独感。

孤独和孤独感,是两回事儿。

泰戈尔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不对的人在一起,物理状态也许不孤独,但内心一定盛满孤独感。

个人感觉,适度的孤独,每个人都需要。再外向的人,也需要孤独的时间和空间;再内向的人,也不能把自己活成孤岛。

孤独不能对抗,和它好好相处似乎更合适。

1997年春,87岁的杨绛先生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儿钱瑗说:“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话音刚落,钱瑗就停止了呼吸。第二年隆冬,钱钟书先生离世。从此,温馨幸福的“我们仨”,只剩杨绛先生一人。

刘雪华独居担心摔倒无人知,老佛爷遗产留给猫:你也感到孤独吗

这位耄耋老人,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开始整理丈夫浩如烟海的学术笔记。2011年,《钱钟书手稿集》出版,仅中文笔记部分就有79册,15000多页。此外,在这十几年中,杨绛先生自己还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

《我们仨》描写了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携风带雨走过的63载人生路,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有人评价,看一次哭一次。《走在人生边上》展示了杨绛先生对于生死、人生和人性等很多问题的终极思考,充满智慧。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012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安然离世,一如往日的优雅从容。

大略拥有过有如此幸福的家庭、丰富的人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容地面对孤独和人生吧。

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恐惧的不是孤独,而是孤独带来的风险。

最近刷小视频看到了刘雪华参演的一档真人秀——《屋檐之夏》。这个赚足了我们眼泪的琼瑶剧御用女主,已经62岁了。从丈夫意外离世算起,她已经独居了10年。

无儿无女,养着2条狗;有司机和保姆,但是不住在一起;电视24小时开着,睡觉的时候也需要一些声响;极少出门,遛狗稍远一点就会迷路……

刘雪华独居担心摔倒无人知,老佛爷遗产留给猫:你也感到孤独吗

她一个人的生活安排得很舒适,但像很多独居老人一样,她也很恐惧。恐惧孤独在意外来临时的不便和风险,比如一个人看病,比如有一天在家中摔倒没人知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她有很好的家人。大姐每天定时早晚打2通电话和她聊天,有任何事情家人都会到场。但是她说,10年后她会去养老院。

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很值得细品。

大约也有很多受伤之后,主动选择孤独的人。

比如被称为“老佛爷”的Karl Lagerfeld。他离世后将自己的21亿遗产,留给了宠物猫。Karl生前对这只猫就极尽宠爱,可以什么也不干,盯着它看好几个小时,他说它把阳光带进了自己的生命。

刘雪华独居担心摔倒无人知,老佛爷遗产留给猫:你也感到孤独吗

Karl的地位、财富和才华,让他在很多事情上有很大的选择权,孤独更多的是他的主动选择吧。

但是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得对其他人多么失望,才会把全副感情和宠爱,给一只动物呢?或许孤独才是有主动权的,它选择了他。

前几天我在一个视频下评论了一句,人生要学会的就是与孤独相处,没想到竟然有近200人点赞。由此可见,现在孤独的人,真多啊。

孤独或许是我们这一生,都无法避开的。学会和孤独相处,甚至做朋友,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吧。

祝福看到这些文字的人,都能找到驱散自己孤独感的人:在彼此交集的人生中,互相温暖,清空孤独感;在彼此空集的人生中,互相惦念,减少孤独感。

以上。

舒服地做自己,我是萱研,愿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