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1935年初,红一方面军长征进入贵州之后,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役,那就是遵义战役,红军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从此中央红军开启一系列胜利的步伐。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当时,敌人判断红军要北渡长江,赶忙派兵堵截,谁知红军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渡赤水回师遵义,当时,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在参谋长邓萍指挥下向娄山关发起冲击,他亲临部队前沿阵地,一边指挥作战,一边随部队冲锋。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进攻的时刻到了,顷刻间,高耸入云的娄山关弥漫在炮火硝烟之中,喊杀声、军号声震天撼地。多少年来,邓萍在战争中养成了这样一种指挥习惯:他要亲自看到每个作战方案怎样由红军战士变为现实;他要在阵地上亲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时刻刻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在一起。他不顾身边同志们的劝阻,一直在弹如疾雨的阵地上指挥战斗。在看到敌人丢下阵地四处逃窜时,他不禁高声呼喊:“同志们冲啊!追啊!追到遵义去,活捉王家烈!”当晚,红三军团拿下了娄山关。就这样,红三军团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及城边村落。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有内外城墙,以一条河流为分界线。那一天黄昏,参谋长邓萍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领部队前进到遵义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先把部队安置好后,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他们要寻找一条便于部队向前运动的路线,以便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确保再次攻占遵义的胜利。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参谋长邓萍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敌情时,被敌人发现,一排子枪弹扫过来,邓萍壮烈牺牲,年仅27岁。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将领。防守老城的敌军,杀害参谋长邓萍的王家烈属下的一个团,外加民团一些团丁。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王家烈,贵州桐梓人,出生寒家,小学毕业后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小小年纪就跟随大人从松坎至遵义背盐为生,贵州尽是高山,路陡,背盐巴是很苦的气力活,背着沉重的盐巴,拄着木棍走远路,青石铺的路上都被苦力拄棍凿出凹坑来,所以他当了贵州王以后,人家都经常说,王家烈背盐巴,气力蛮大!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贵州这地方,自从清朝灭亡,唐继尧入黔、督黔以来,一直是军阀割据,自成一统,真正的山高皇帝远地方,这个地方尽管军阀内斗颇烈,派系倾轧,但和其它省比起来,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王家烈本来是属于当时割据的一个小军阀,基本没有什么名气,只因当年红军长征时路过他的地盘,他竟然与红军打了一仗,从而载入史册,使我们今天还知道这个人。从1933年四十来岁的他当上贵州国民党省党部指导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于一身,握党、政、军大权于一手,因此,他被人称为贵州王。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剧照

特别是王家烈不堪一击的“双枪兵”,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在清末民初,贵州当时很贫困,当地靠什么来挣钱?种植大烟,贩卖烟土获取各种税收,作为政府或者军队的补贴来用。当时黔军部队被老百姓戏称为“双枪军”,一个是步枪,一个是大烟枪。为了收缴烟税,王家烈允许当地的老百姓,包括军人抽鸦片,当时黔系军队很多人抽鸦片。由于这种原因,黔系的军阀就相当于最弱的。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王家烈的军队被红军打得丢盔弃甲、兵败如山倒,红军在短短的时间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士气大振。蒋介石称此战为“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当然,蒋介石对王家烈很不满意,于是红军前脚刚离开贵州,薛岳代表中央军进入贵阳,派出别人当省政府主席,他当警备区司令,同时把王家烈的军权也削弱了,让他被迫辞去25军军长,整个把黔系军阀大大削弱了,就这样王家烈被除掉了。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没有了权力和地位的王家烈,后来闲居在老家遵义,天天玩弄两匹马,专门有个马夫,一直负责养马,或者煮饭。王家孩子们都很奇怪,说这个马又不做什么事情,每天就是马夫牵出去吃青草,然后牵回来。虽然王家烈没有权力,但在中曹司、王武有田,每年有农民送米来交,生活还是无忧无虑。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建国后,土改中王家烈被划为地主阶级,王家烈在党的感召下,决定弃暗投明,投入人民政府的怀抱,表示坚决拥护党领导,并以实际行动,将贵阳的“虎峰别墅”私宅卖掉,偿还在旧社会对农民欠下的剥削债。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随后,王家烈任命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副部级干部,他的每月工资287元,他穿着上也不怎么讲究,解放前穿长袍,解放后为去重庆开会才做了呢子衣服,就是一套咔叽布的棉衣棉裤。他生活上很节俭,常在离家不远处的蔡家街口口的一个小理发店理发,理发定价是三角二分,由于他头发已经谢顶,也不用吹风一类,较为便宜,只需二毛二。后来这家理发店涨价到两毛五,店家已经把价目表公布出来了,但王家烈理发之后依然只给人家二毛二,人家说这个副部级干部真的太抠门。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晚年的王家烈,没有任何机会再触碰他最爱的军事,却在文学方面产生兴趣,甚至成了半个文人。因为自学较多,记忆力好,王家烈的文学功底不错,曾在黔东南、黄龙、镇远等地留下墨宝,晚年还凭借强大记忆力帮助贵州文史回忆桐梓系一段。他的小儿子王守谦说“当时贵州文史的专家聚集在我们家,要整理一些历史资料,我父亲就能够清楚回忆桐梓系统治贵州时,哪个部队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都能清楚记得姓名。”

红军长征牺牲最高将领邓萍,是此人手下开枪,建国后他却成副部级

王家烈后人回忆父亲

1966年,王家烈病倒在家中,左边身体已经动不了了,外出都是小儿子背着他一步一步,缓缓回家,几个月后,这位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王家烈病逝,享年7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