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作者:热爱历史的明达拉斯

自从《格林童话》传入中国之后,《青蛙王子》的故事便广为流传,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其实在中国很早之前,也曾有过一个青蛙公主的故事。只是,青蛙王子最终与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青蛙公主则要忍受终生的孤独。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其实,青蛙公主严格来说应该叫蟾蜍公主,她的另一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她就是神话《嫦娥奔月》的主角——嫦娥,大家都听说过:嫦娥在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后飞入了月宫,终生与玉兔为伴。但是其实在最早的记载中,这个神话故事的结局却并非如此。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最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有所记载了,在如今发掘出的商朝占卜奇书《归藏》一书中,便零散地有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到了西汉时期,在《淮南子》一书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成形,也就是在《淮南子》一书中,正式出现了关于嫦娥变为蟾蜍的记载。

那么在《淮南子》中究竟是怎么描写嫦娥奔月的呢?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淮南子

现在流传下来的《淮南子》中(《淮南子》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原本已经失传,如今的版本并不全),对于“嫦娥奔月”的描述相对正常,只说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很好理解,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了不死药,姮娥(即嫦娥,汉文帝时因与皇帝名字同音而改为嫦娥)却偷了仙药飞上了月宫,后羿伤痛欲绝,犹如家中有人去世一般,自此之后没有再娶亲。这一段与如今“嫦娥奔月”的版本是一致的。

但是,在唐代另一本专门供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的书籍(相当于现在学生们写作时的写作素材书)《初学记》中,曾引用过《淮南子》的部分原文,这里就出现了与今本《淮南子》不同的地方——在“姮娥窃以奔月”之后,又多了三句话:“托身为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加上这三句话就可怕了,意思为:嫦娥奔月后,自此居住于月亮中,变成了蟾蜍,也就是传说中的月亮精灵。大美人嫦娥突然就变成了一只蟾蜍(俗名癞蛤蟆),够狠了吧?不,古人比这更过分。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初学记

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娇滴滴的美人嫦娥都在以蟾蜍的身份出现,并且不断增加新的任务。汉乐府有首《董逃行》中写道:“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兔子捣药,蟾蜍负责捏药丸,嫦娥的任务多了一项——捏药丸。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史记》之中曾讲过“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意思相当简单,太阳这么牛也要被三足金乌欺负;月亮这么厉害也得被蟾蜍吞噬。好家伙,单一个捏药丸的任务不够,还要把天狗的活(吞月)也安排给嫦娥,嫦娥怕是要流下感动的眼泪了。

为何中国《青蛙公主》被人遗忘,而外国《青蛙王子》却广为流传?

月食

或许是后来古人也有些怜香惜玉,将嫦娥变成蟾蜍的这一段从《淮南子》中删除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工、美化嫦娥奔月的故事,如今的嫦娥已经逐渐成为了美的象征,同时与月亮一起寄托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情。

PS:“蟾宫折桂”一词中,“蟾宫”一词实际上就是出自嫦娥变蟾蜍的这一段故事,虽然后来嫦娥成功“洗白”,但是“蟾宫”一词却保留了下来。

下一期精彩预告:世界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女间谍居然出自我国?为何如今却鲜有人知?

点关注,不迷路。关注我,带大家寻找更多历史上的趣事。[赞][赞][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