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作者:博古致知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保山,东与临沧地区接壤,东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连接,南和西北与缅甸交界,有国境线 167.78公里,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辖施甸县、 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隆阳区。在2000多年前,这里是兴盛名望一时的哀牢古国。

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中后期,在以今隆阳区为中心的澜沧江、怒江及伊洛瓦底江中游流域,曾崛起一个滇西先民哀牢夷建立的神秘王国——哀牢古国。

哀牢国是云南地区古国之一,在今云南保山市怒江以西,开国之王为九隆(傣语发音为"召隆"),历时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公元69年归附东汉,以其地设永昌郡。

哀牢国就是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是傣族先民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哀牢古国遗物

达光王国最早与汉朝有接触的国王叫"哀牢(艾隆)",因此,汉史就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又因达光地区的百姓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百姓称作"滇越人",其国称作"乘象国"。

哀牢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开国之王为九隆(傣语发音为"召隆"),历时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公元69年归附东汉,以其地设永昌郡。

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范围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在傣族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哀牢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关于哀牢开国君主的传说,大意是:

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哀牢群山中的傣族民居

据说,遗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绰号:花腰傣)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哀牢人"的后裔傣族把气味读作"哀",把酒读作"牢"。如此,"哀牢"就是酒的气味或酒气。

"哀牢人"的后裔傣族也有把"哀"作为"老大"的意思,傣族男性的老大一般都叫"哀XX",那么"哀牢"就应该是一个人名。史籍记载的哀牢国国王世系中也有一个国王叫"哀牢"。

哀牢国的中心地保山,是云南重要的人类起源地之一。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片乐土。在该地区的某煤矿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古猿下颌骨化石,经鉴定迄今约400-800万年,化石颌骨形态从齿弓到齿类都具有从猿向人转化的显著特征。

此外,考古专家还发掘了蒲缥塘子沟旧石器遗址,找到了已发现的最早的哀牢先民——蒲缥人。蒲缥人距今约8000年,属于云南早期智人。

哀牢国是由最初的哀牢部落发展而成的。随着哀牢王国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国内杂居了许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单指原来的哀牢部族,而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内的所有"国民"。哀牢国鼎盛时期的人口,仅从有史记载的两次内附统计看,就达到了54660户,571370人,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人口数字。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保山:哀牢文化的中心地带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矿产,茂盛的林木,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这里"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并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等。

另外,还有"节相去一丈,围三尺余,受一斛许"的大濮竹等。

这里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就是优质苎麻细布,其华美有如丝织品中的彩色大花绫锦;桐华布则是用木棉织成的洁白不污的布。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

这个曾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种、闽濮、鸠僚,其渠帅曰王,并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绝域荒外。

到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夷。他在破匈奴、降南粤之后,挥师 西南夷地区,于原封二年(公元前 209 年)在滇中设置了益州郡。同时,他派汉军渡兰沧水以取哀牢地,一举控制了哀牢门户,并在澜沧江以西(今保山一带)置雟唐、不韦二县。

世界十大神秘古国——哀牢古国

群山环绕的哀牢

不韦县的设置严重遏制了哀牢国的发展,并宣告了哀牢国兴盛时期的完结。哀牢王无奈率众离开祖辈苦心经营数百年的保山坝子,来到了怒江以西的区域,从此哀牢转衰。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地邑王、5万余户、55万多人归附汉朝;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起兵造反;公元77年,汉朝平叛,哀牢王类牢造反失败后,其残余势力西迁、另组联盟国家"掸国"。

后世的南诏国统治者也是"哀牢夷"。

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记载少之又少,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