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化工丨防水稳定剂DL-C8611

产品特点:可以在夏季有效减轻防水剂粘辊现象,具有全面对抗不友好工作环境的能力。
防水剂的前世今生
一、纺织品防水剂的历史:
19世纪初,出现了铝皂和石蜡乳液的防水整理,这种防水剂具有很好的拒水性,但缺点是不耐洗涤。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长碳链防水剂。这类防水剂能与纤维素大分子生成纤维素醚,具有良好而持久的防水性。
1940年,美国的Patnode就发表了专利指出,将织物纤维用二甲基二氯硅烷处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但是,在无氟防水剂防水整理过程中,会释放出HCl气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20世纪40年代,杜邦公司提出了配价络合型防水剂,但这类防水剂本身颜色呈绿色,因此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有机硅防水剂,这类防水剂特别适用于各种合成纤维和羊毛织物,也可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
1945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Elliott等将织物纤维浸泡在碱性水溶液中,用甲基硅醇钠加热处理,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 防水效果。
1947年,3M公司发明了PFOA(全氟辛酸,分子式为C8HO2F15)。
50年代初期,美国道康宁(Dow Corning)公司将含氢聚硅氧烷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联合使用,处理后的织物不仅具有非常良好的防水效果,而且手感也变得柔软。
1951年,杜邦公司开始向3M公司购买PFOA,用来生产“特氟龙”。C8防水剂不仅防水,而且防油,不影响纺织品风格,开始成为防水剂的主流。
后来,含氟防水剂研究和应用在美国和日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C8防水剂的禁用:
C8防水剂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PFOA和PFOS两种副产物,而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有害性逐渐被证实。
不管是电解法还是调聚法,都无法做到C8防水剂加到织物上以后PFOA和PFOS的含量低于1.0μg/m2,这决定C8防水剂必然被淘汰。
2006年12月17日,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联合发布《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2006/122/EC)。
2006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一纸通牒勒令杜邦等8家化学公司停用制造特氟隆所需的核心成分全氟辛酸铵(PFOA),与杜邦一起接到EPA号令的,还包括杜邦陶氏弹性体公司、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瑞士汽巴特种化学品公司和德国科莱恩公司等多家知名行业巨头。
2015年Oeko-tex 100将全氟辛酸(PFOA)的限量条件统一降至<1.0μg/m2,对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限制由≤1.0μg/m2降为<1.0μg/m2。
三、C6防水剂:
C6防水剂主要成份为PFHS (甲基)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共聚物,不含PFOA和PFOS,是代替C8防水剂的最理想的产品。但碳链越短,其防水防油效果会降低,要想达到C8防水剂的效果,需要增加用量和提高成本。而也有很多的服装品牌,不接受C6防水剂,只能使用无氟的防水剂。
四、无氟防水剂:
无氟防水剂可以做到完全不含PFOA和PFOS,而且不含PFCS(全氟烷基化合物),被越来越多的品牌所认可,但相对于含氟防水剂,其存在两个缺点:一是不能防油;二是涂层牢度差,纤维易滑移。
市场上比较知名的无氟防水剂有:鲁道夫ECO PLUS、德隆化工防水稳定剂DL-C8611等。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简况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从2020年的高速增长回归常态化运行。受2020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21年1-9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降幅为21.0%,但两年平均增速仍达12.3%。
生产方面,1-9月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447.64万吨,同比下降1.01%;帘子布的产量为61.17万吨,同比增长29.71%。
规模以上企业非织造布产量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效益方面,1-9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74%,两年平均增长10.7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3.78%,两年平均增长14.12%,营业利润率为5.25%,同比下降7.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非织造布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下降23.94%和74.69%,营业利润率为5.13%,较上年同期下降10.29个百分点;绳、索、缆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43%和7.87%,营业利润率为4.15%,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纺织带和帘子布市场发展势头较好,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1.19%和99.46%,营业利润率达到5.49%,同比增长2.15个百分点;篷、帆布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6.06%和22.49%,5.88%的营业利润率为行业最高;医疗卫生、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下降24.56%和66.46%,营业利润率为5.39%,同比下降6.73个百分点。
2021年1-9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
上市公司方面,31家行业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59%,其中车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领域的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较好。
国际贸易方面,从行业主要出口产品来看,1-9月出口非织造布、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海关商品综合分类第56章产品)价值62.30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其中出口非织造布34.34亿美元,同比下降4.52%,出口量104.75万吨,同比增长8.06%;工业用纺织品(海关商品综合分类第59章产品)出口额为6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9.74%。防疫物资出口方面,化纤非织造布制防护服(含医用防护服)出口19.11亿美元,同比下降79.81%;未列名纺织制成品(含口罩)出口99.08亿美元,同比下降79.42%。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紧张态势,国内疫情也呈现多点散发之势,加之国内部分地区“限电限产”、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海运价格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影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企业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进入四季度,受基数效应的持续影响,预计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防疫物资领域的主要经济指标仍将处于下降区间,非防疫物资领域的经济质效将持续向好;行业的生产增速将进入下降通道;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出口将持续下降,非防疫物资的出口将保持良好增势。
注: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