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可惜了,科龙!可惜了,潘宁

作者:胡华成

激荡的岁月里,每一位英雄都应该被铭记!

提起潘宁,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记起,只因为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年代。

不过如果提起容声和科龙,恐怕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听过的,因为它曾经在家电领域做到了亚洲第一,格力、美的也只是科龙集团的小弟而已。

后来为什么说没就没了?科龙的命运就有点类似于潘宁的命运。

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落寞。

不过作为创业者,我们有必要再度回顾曾经的那段激荡岁月!

1

容声冰箱的诞生

潘宁是土生土长的广东顺德人,与美的集团的何享健和碧桂园的杨国强都是老乡。

在1984年之前,潘宁当过容奇镇(今为顺德容桂镇)的工业与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由于工作关系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潘宁到过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每到一地,潘宁都会留意有没有什么商机可以带到顺德。

通过与群众的聊天,潘宁了解到了老百姓对于冰箱的无限渴求。可是那个时候的冰箱多是外国品牌,价格贵到离谱。

潘宁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于是便组织了几十个村民就开始干了。

然而冰箱是一个科技含量相对比较高的行业,潘宁作为一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人该从哪里突破呢?

不会就去学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广东人对待生意的看法,颇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

可是由于潘宁的行政级别太低,很多大厂是不给潘宁机会的。好在潘宁坚持不懈,终于在北京一个叫做“雪花冰箱厂”里得到了学习机会。

潘宁顺势又叫了好几个人到冰箱厂学习。流水线是怎样的,操作流程又该怎么做,他们这群人都会默默地记在本子上面。

在基本流程学会之后,他们还不会制冷技术,又派人到西安专门学技术。

在技术学个大概的时候,他们几十个人就开始全国搜寻制造冰箱的原材料,自己组装。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组装测试之后,潘宁团队终于组装出了一台我国第一台双开门冰箱。那一天顺德下着暴雨,潘宁站在雨中放声大哭。

2

科龙集团的成立

1984年是我国现代企业的元年,那一年,联想、TCL、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珠江电冰箱厂(科隆集团前身)也在此成立。

这家工厂是由镇政府出资9万元成立,属于乡镇集体企业,这也最终成为了潘宁的悲情时刻的来源。

在冰箱厂成立之后,潘宁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该厂的厂长,厂里冰箱的品牌就是“容声”。

可惜了,科龙!可惜了,潘宁

在冰箱生产出来之后,潘宁曾四处开发渠道找销路,但是由于珠江电冰箱厂是乡镇集体企业,很多大型城市的商场是不让荣升冰箱入驻的。

无奈之下,潘宁在1986年请了汪明荃来代言。可是由于汪明荃是人大代表,想要在中央台播放广告需要审批,容声冰箱的申请提交上去之后也是石沉大海。

最终,容声冰箱也只能在在一些地方台播放广告。

就是这样一家一路走来各种坎坷的企业,凭借着新颖的款式、可靠的质量以及灵活的营销策略使得容声快速崛起。

在公司崛起之际,潘宁不忘向世界看齐,不惜花重金从德国、意大利引进最先进的冰箱生产线。

到了1989年,珠江电冰箱厂的固定资产已经高达8000万元,流水线上45%都是进口设备。

珠江电冰箱厂也因此名声大噪,潘宁也成了当时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

此后珠江电冰箱厂连续8年都是国内电冰箱厂产销量第一的企业。

可是在企业做到全国第一之后,这家企业的归属权问题一直未被提起。

1994年,潘宁直接进入空调领域,他回避了容声品牌,创立科龙品牌。与此同时,成立了科龙集团。

当然,潘宁可能是希望通过此举摆脱一点镇政府的强控制,可是这也为两者的“分手”埋下了伏笔。

可惜了,科龙!可惜了,潘宁

1996年科龙电器成功登陆港交所,科龙电器进入新时代。

1997年,科龙电器营收达到34亿,净利润高达6.6亿元。而当年的格力电器净利润才1.86亿,是格力电器的3.54倍。

1998年,潘宁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收购了华宝空调。可是在收购两个月后,公司公告突然宣布潘宁辞去总裁的职务。4个月后,潘宁又辞去了董事长职务。

就这样自己一手打造的家电巨头,却突然间跟潘宁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结局,主要是因为潘宁在主导公司方面偏强势,什么都要最好的,比如说最先进的生产线,最好的研发人员,最先进的实验室等等。

可是讽刺的是,潘宁没有公司一点股权。最终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潘宁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科龙集团。

没了潘宁之后的科龙电器,早就已经灰飞烟灭。

这是一个企业的悲剧,也是一代企业家的悲剧。

不过,我们似乎又从未真正忘记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