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作者:海峡网络

全文字数1545字,图片5张,阅读时长约5分钟

北宋名臣晏殊是一个老实人。

有多老实呢?这里有2个故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生于991年。晏殊从小聪敏好学,7岁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现代人7岁才开始读小学),被当地人赞为“神童”。晏殊的名气越来越大,到后来连江南按抚张知白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了。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晏殊

宋朝“重文轻武”,崇尚读书,尊重文化。1004年,张知白将晏殊推荐给朝廷。第二年,晏殊便省略了解试、省试两道关口,直接进京参加殿试。这一年,晏殊才14岁。晏殊顺利地通过了殿试,得到了宋真宗的奖赏,赐同进士出身。

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复试。只有通过了复试,才能被正式授予官职。在复试时,晏殊见到试题后,说了一句让考官目瞪口呆的话:“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意思是说,晏殊在10天前就做了这道考题,文章还保存着,请求另外出题。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晏殊塑像

如果按照正常的理解,在考试时遇到做过的试题,应该是欣喜若狂才对。晏殊却老老实实地向考官承认做过这道试题,你说是不是傻了?

当然,这样一来,宋真宗反而对晏殊青眼有加,将晏殊擢升为秘书省正字,留在秘阁读书、深造。

晏殊进入官场了。

自从北宋、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这两个国家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京城里的官员们,日子过得非常舒坦。他们经常呼朋唤友,举行各种宴会;或者外出到市楼酒馆里,宴饮游乐,尽情地享乐。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北宋京城开封

晏殊却没有与这些京官们一起外出游玩。他独自居住在家里,勤奋读书,给兄弟们讲习诗书。

1018年,宋真宗将第六子赵受益册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时年8岁。既然被册立为皇太子,就需要为他找一名饱读诗书、作风正派的老师。朝廷里“学霸”云集,个个都是学富五车之人,而且大家都很想当皇太子的老师。一旦皇太子即位后,老师就变成了“帝师”,是不是相当威风?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宋真宗亲自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晏殊为赵祯的老师。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宋真宗解释说:“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这是说,官员们都在外出游山玩水时,只有晏殊在家里和兄弟们一起闭门读书,这样谨慎忠厚之人,正是太子老师的最佳人选嘛。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宋真宗

晏殊随即被提拔为户部员外郎,兼太子舍人,有了面见宋真宗的机会。一次,宋真宗当面向晏殊说了选他为太子老师的原因,晏殊老老实实地回答:“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晏殊这是说呀,我并不是不想外出游玩,只不过没钱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是会出去游玩的。然而手里没钱,不想说话,1块钱以上的活动都参加不了……

宋真宗感叹不已,越来越觉得晏殊诚实可爱,让他来当太子的老师,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对他眷宠日深。

如果说晏殊是一个老实得不开窍的人,也是不对的。晏殊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官职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在必要的时候,晏殊也是很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

1022年,宋真宗病逝,赵祯继承皇位,即宋仁宗。宋仁宗即位之初,年龄还小,只有12岁,难以独立处理朝政大事,由嫡母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是一名非常强势的女人,先后将忽悠人的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赶出朝廷,大臣们都非常怕她。

晏殊闭门读书不出去游玩,皇帝重用,他说:我只是没钱而已

刘太后

1033年,刘太后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拜谒太庙。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她穿着皇帝礼服和礼冠参与拜谒仪式。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礼仪制度的。大臣碍于刘太后的威权,不敢向她提反对意见,免得惹麻烦。刘太后来咨询晏殊的看法。晏殊没有老实地指出这样做的错误,而是拿出一本《周官》给刘太后看。在书里面,清清楚楚地写了皇帝、后妃参加拜谒仪式时应该穿的礼服和礼冠。

刘太后一想之下,打消了穿皇帝礼服和礼冠参与拜谒仪式的念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