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仿吾: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作者:在风景中坐上好几天

成仿吾: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记者 李莜 吴雅琴 通讯员 李倩

在成仿吾的家乡新化县琅塘镇澧溪村,“成仿吾”三个字是当地村民心中永远的骄傲。尽管岁月变迁、山乡巨变,但成仿吾的故事依旧在村民心中深深扎根,并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成仿吾,1897年出生于新化县知方团(今琅塘镇)澧溪村一个书香世家。他祖父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秀才。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他4岁就开始在家读书,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13岁时,抱着强兵救国的梦想,成仿吾随兄长远赴日本求学,1917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枪炮专业。

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北洋军阀屈膝投降的丑恶行径,使成仿吾认识到救国不能仅仅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依靠人民大众起来改造旧中国。于是,成仿吾决心走向革命。

1918年5月,他参加了留日学生为反对段祺瑞签订《中日军事协约》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到东京,他大为振奋,决心投身到这场划时代的大风暴中去。1921年4月,成仿吾回国,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在上海建立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相继创办《创造周报》等多种进步报刊,发表唤醒群众的革命文学作品,推广新文化运动。

1924年春,《创造日》《创造周报》相继停刊,《创造季刊》也难以为继。同年6月,成仿吾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教于广东大学,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失败,成仿吾主持起草了《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知识阶级一般民众宣言》,愤怒控诉英、法帝国主义公然帮助军阀孙传芳残杀中国工人阶级的血腥罪行,鼓舞全世界无产民众联合起来去打倒资本帝国主义。1928年9月,成仿吾来到法国巴黎,由何肇绪、詹渭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接手主编了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

1929年初,成仿吾移居德国柏林,跟随德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家海尔曼·冬克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除此之外,他还自修俄语,猛学法语,“日惟手字典一册”,很快就掌握了日、德、英、法、俄五种语言。

就在这时,成仿吾收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蔡和森从莫斯科寄过来的一封信,希望他利用身居欧洲的便利条件,将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并在信中特别指出,恩格斯曾强调各国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最好是将德文版直接翻译成本国语言,不要通过其他文本转译,否则差异太大。成仿吾接信之后,立即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前后花了几个月时间,最终完成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首译任务。

1931年回国后,成仿吾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11月,党组织派遣他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兼任红安中心县委书记。来到革命根据地后,成仿吾主持起草了《鄂豫皖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决议案》,主编了《列宁学校课本》,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原来是一片文化荒漠的鄂豫皖苏区成了一所革命大学校。

1934年10月,成仿吾随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红军队伍中唯一的大学教授。红军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同年11月,他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边际,为了培养抗战救国干部,毛泽东亲自点将,要成仿吾主持创办陕北公学并任校长。成仿吾欣然从命,于1937年8月离开中央党校着手主持创办陕北公学。陕北公学办学近两年,为抗战培养了6000多名干部,其中有3000人入党。

从1934年在瑞金中央党校任教以来,成仿吾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长期致力于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在市博物馆,一个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成仿吾纪念室正在建立。这里将专门用来陈列成仿吾的生前用品、手稿、藏书等约900件珍贵文物。“我们要让成仿吾的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故事‘活’起来,将成仿吾纪念室打造成一个培根铸魂的实景课堂。”市博物馆馆长戴小波说。

【记者手记】成仿吾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他执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革命事业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是引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前进的永恒动力。

继续阅读